APP下载

同课不同教

2021-12-03方美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9期

方美娟

摘要:本文基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教材和部编教材中相同课文的教学实践,从传统文化、人文熏陶、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四个维度探寻小学高段语文部编教材和课标版教材教学的传承与开拓的制衡点。

關键词:同课不同教  传承与开拓   制衡点

2019年,金灿的秋日里,全国语文教学全面启用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教材(以下称部编教材)。本文就笔者教学实践为基,反思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版教材(以下称课标版教材)和部编教材相同课文的教学,比较中探寻部编教材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制衡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传承与开拓

文化是历史这棵树上结的灿烂果实,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多元而丰富。人教版课标本和人教部编版都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教学中既要传承课标版教材的精髓,更要大胆地迈向部编教材的高一级台基。以同为古诗词的教学而窥见一二。

(1)传承——体验与积累。感受就是感受思想情感。课标版教材强调母语的模糊性,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更多的是学会感悟和体会,不求理性分析。学习策略的制定应该遵循孩子的思维规律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小学生感性思维为主,而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性浓,势必教学中应以感悟、体验为主。

五年级下册课标版第5课《古诗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课后练习“读了遮三首古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同样,五年级下册课标版第5课部编版教材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课后练习要求同学们“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窥一斑而识全豹,感受、体悟始终是母语传统文化学习中最具魅力的学习策略,课表版教材如是,部编教材亦如此!

积累是文化传承积淀的重要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对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知识应予以阅读和背诵。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材和课标版教材都安排了10篇古诗词背诵内容,由此足显诵读积累始终是传统文学学习的致胜法宝。

(2)开拓——语用与美育。部编版教材将语文核心素养列为改革的核心方向,而同学们“语言建构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部分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应该是糅杂螺旋形成的。部编教材对于传统文化教学明显提高了语用和美育方面的要求。

譬如六年级下册部编教材相较于课标教材在10首古诗词诵读的基础上增加了《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教学。

课堂上,教师先引导学生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月明”“人尽望”,想象故乡的人儿倚窗望月,月光伴着“秋思”洒向大地,落入同在思念的故乡人的窗口。诗歌借助什么表达思念之情?学生自然明白借助“月光”。

教师请同学们接着完成第二小问,“在你读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诗句”。

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大门,搜索自己平时积累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诗人通过意象承载感情,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久而久之这些固定的景和物就衍生为诗歌的意象。如此以来同学们学习古诗时不仅背诵积累、感悟诗情,更学会赏析古人表达思念之情的意象承载,更深一层次提升了学生对于传统诗词的美学鉴赏和语用现象。

人文熏陶的传承与开拓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对国家民族关怀的博大情怀,面临困境不屈服不畏难的积极参与。人文熏陶在语文教学中一波三折: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曾“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矫枉过正,语文教学又出现了一系列“凌空蹈虚综合症”,人文熏陶在无所依托中再次走向险境。怎样在“波折”立人文熏陶之根?

(1)继承——润物无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与学生精神世界对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人文因素,立德树人。

譬如《桥》一文在五下课标版教材和六上部编教材都录有,其共同学习目标都在于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

笔者在深入文本内涵,品悟老汉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对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的品析,感受老汉的形象,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通过文本解读进行人文熏陶,正是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体现。

(2)开拓——鲜明思辨

同是课文《桥》,人教版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表达上的特色;而部编教材更明确地将其归为小说单元,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分别涉及小说的三要素:故事情节、环境、人物。

在同学们学习五下人教版课文《桥》的基础上,笔者再次教学部编教材《桥》一文时,做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在小说的大构架里进一步挖掘人文精神,教学时凸显了了文本的文体特征。

师:五年级时《桥》的学习,我们已经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感受到老支书的形象,这节课同学们再一次梳理文章故事情节,并思考其作用。

生:人们慌乱拥向桥、、老汉镇定指挥、老汉揪出年轻人等故事情节突出老汉的大公无私精神。

生:结尾祭奠父子的情节安排更具感染力,让人从心灵深处感受到老汉的伟大!

由此,根植于文体语用框架内理解人文内涵,使人文内涵成为源头活水,有本可张,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更为思辨理性。

综而言之,全面施行部编教材,对于小学高段同学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全面科学地理解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程改革方向,继而将培养目标分解到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堂课,乃至和学生交流的每句话里。

参考文献:

[1]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肖莉

[2]继承 发展 创新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介绍,宁明

[3]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孙安芳

[4]语文教学不能在人文熏陶的“忽悠”下迷失,李晟

[5]谈谈语言建构与运用,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