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2021-12-03杨新涛刘名杨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44期
关键词:组内独立思考成员

杨新涛 刘名杨

在平时的听课中,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看似课堂效果很好,但我也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等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没有发言机会;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课下我有重点地选择几位学生,询问他们课堂上学会了什么,他们要么不回话,要么直摇头,有少数学生表示学会了本节课上的知识。即便是学会的学生,他们表示是自己看教材学会的。于是,我在思考,究竟什么算是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合作学习?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粗浅认识。

一、小组的组成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二、合作学习的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学生借助情境图自主学习,把不懂得的地方标出来,并先自主想办法,解决不了地问题在组内质疑、解疑,并交流学习的小窍门。

(2)同座位合作学习。同座位合作好处是合作方便。

(3)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自由组合,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如与好朋友合作学习或者优等生在一起合作学习,学生会很投入的研讨。

三、合作学习的操作

(1)合理分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甚至家庭背景等因素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明确责任、分工协作。成功的合作学习应当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他个人对小组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职责,就是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感,这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内驱力,也是避免出现合作学习时,有些组员包办小组全部工作和学习任务,或者有些组员置身组外,拒绝参与的现象。同时,组内成员分工应该是不固定的,可根据小组人数进行增设或合并角色,定期对组内的分工进行轮换,有时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推荐。

(3)精心策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备课时,要明确分组合作的目的和要求,精心策划分组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课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此外,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其次,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

(4)具体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也就是说,对于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每个成员应该先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中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人将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后各小组将本组的信息归纳、总结,由小组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评价。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更要仔細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

(5)全面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四、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2)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地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3)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①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②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③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④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4)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①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②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③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因此,在新课改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更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才能够起到应有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组内独立思考成员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两只挂钟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最强新成员
谈独立思考
我家的新成员
六步教学,合作出数学的精彩
课题组成员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