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剪纸教学,提升学生尚美素养

2021-12-03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林爱琴

亚太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喜尚美剪纸作品

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 林爱琴

尚美素养是指认识美、实践美等能力。笔者所在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剪纸艺术,实施“尚善教育”新理念,以开设“尚美剪纸”社团活动为特色,融合具体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在迎合学生兴趣点的前提下,融入尚美文化,挖掘剪纸艺术带给学生的趣味性,使其体味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爱上剪纸。这种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唤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提升了学生的尚美素养,推动了剪纸特色艺术教育的发展。笔者在长期的剪纸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高效开展趣味剪纸教学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形式求“趣”

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内涵丰富。在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中,剪纸最为普遍且富有象征性,但剪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面临着危机,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人越来越少。学生不了解剪纸作品的内涵和剪纸艺术的精湛工艺,剪纸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又神秘的,应引导小学生学好剪纸这一优秀传统艺术,以提升学生的尚美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剪纸教学实践中要采用高效有趣的教学表现形式。在长期的趣味剪纸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采用了多种图文结合的教学表现形式,如剪纸日记、剪纸故事、诗配剪纸等,教学效果显著。例如,在教学湘美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剪纸故事”时,笔者课前通过预学单,以学生最喜欢的故事“快乐周末”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故事,通过组员讨论推选最有趣的故事。看似简单轻松地收集、讲述、推选故事的环节,却在悄无声息中进行了剪纸故事创作题材的选择。通过一系列图文结合的剪纸教学活动,学生连创惊喜,呈现出的作品人物动态丰富、主题突出、构图饱满,不仅剪得好,说得也很棒,让图文结合的剪纸故事与课堂碰撞出了艺术的火花。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具有尚美思想性质的诗教、乐教理论,因此教师在剪纸教学实践中,可巧妙融入尚美诗教和乐教理论,寓“尚美剪纸”于诗乐中,以图文结合的剪纸配诗、配乐的表现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文化的情感,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形成,培养学生了解美、鉴赏美、实践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尚美素养。

二、题材求“活”

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题材大多来源于生活。笔者根据课标要求,以现有的美术教材为体,提炼了相关题材的文本教学。结合闽东畲乡地方剪纸特色和生活素材,让传统孝文化、廉文化融入剪纸课堂,例如讲述薛令之的清廉故事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传统礼仪融入剪纸课堂,如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知礼、懂礼,例如以“最美教师”“最美警察”“中国梦”“抗疫英雄”“尚善好少年”等内容进行创作表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尚美元素,逐步构建尚美课堂,让学生在日常课堂学习中接受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尚美意识。

剪纸课堂融入青少年最喜爱的、最熟悉的对象为题材内容,采用多种材料,如纸杯、纸盘、树叶、布等材料,结合多样化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善学乐思”的课堂教学,减负增效。例如卡通小动物、卡通人物、花瓶、英文、汉字、自己的名字等,将学生最熟悉的内容与尚美文化相融,用剪纸的手法进行表现,给学生带来无限惊喜。例如,在以“尚美好少年”形象为主题的“尚美剪纸小能手”竞赛中,笔者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元素大胆创作剪纸作品,古今碰撞,产生艺术火花。事实证明,上述形象可以变成作品,当学生通过想象创作把自己喜爱的形象一一变成作品时,学生因此引发的想象热情调动起了超乎意料的能动性。学生呈现出的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古典的“尚美好少年”形象,有炫酷时尚的动漫版“尚美好少年”形象。还有些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中文名或英文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表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尚美素养。

三、技法求“新”

美术学科课程基本理念指出,美术应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实践创新。例如,以教学四折剪纸“双喜”为例,通过长期的剪纸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折叠剪纸中学生经常分辨不清折叠剪纸的朝向,对“双喜”结合的字形认识不够深入,剪出的形象经常会出现“分身”或“错字”现象。在多次尝试失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挫败”心理效应,认为这项学习任务很难,没有办法完成任务,慢慢失去了对学习剪纸的兴趣。因此,笔者结合学生实际,抓住教学重难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导入,通过“双喜”有趣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双喜”的造型美。接着,笔者从最传统的“双喜”剪纸入手,化繁为简,自编传统剪纸“双喜”技法顺口溜:“开口向右,闭口朝左;两口靠左,口口对齐;竖线对齐,线线垂直;横划一致,粗细相同。”通过朗朗上口的剪纸技法顺口溜,学生融入学习,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顺口溜迅速掌握学习方法,一幅幅初见成形的作品展现在眼前时,是多么让人惊喜,剪纸课堂不再索然无味。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传统“双喜”的剪纸技法时,笔者适时融入“双喜”形象的变形美。笔者设置了课前导学单,学生通过查资料、走访、咨询等渠道了解剪纸“双喜”的知识,通过了解民间风俗人情,知道“双喜”富有幸福与喜庆的寓意,“双喜”是办喜事的重要象征。在学生对剪纸“双喜”文化内涵有进一步了解后,笔者进而引导学生融入笑口、爱心、鸳鸯、牡丹等吉祥的剪纸符号和图案进行创作,通过演示剪纸方法,使学生在有效的注意和欲望的驱使下学习剪纸技法,掌握基本的剪纸技能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认识美和实践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尚美素养。

四、用途求“广”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它来源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由于学生对剪纸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学生对于剪纸用途的了解大都停留于喜庆日子里增加喜庆气氛的窗花印象,除此之外知之甚少。因此,在传承与发展剪纸艺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开设好剪纸社团活动中的校本课程,还要发挥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六一节、社团会演等活动的辐射作用,让学生、家长多方位地了解剪纸艺术的广泛用途,让其明白学有所用,以此唤醒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作为教师,应扮演好学生背后“这朵云”的角色,挖掘剪纸艺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尽显趣味剪纸本色。

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广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如服饰装饰、饰品装饰、邮票设计、书籍美化、建筑设计、舞台装饰、环境美化等。笔者结合学校年段尚美特色活动“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通过开展剪纸主题班队活动,运用剪纸形式,设计剪纸主题板报,制作剪纸主题手抄报、贺卡、书签等趣味活动,并将这些作品择优展出,让优秀的剪纸作品活跃于校园文化长廊、学习园地、楼梯转角等,营造浓厚的“尚美剪纸”艺术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剪纸文化的熏陶中崇尚美、追求美。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等赛事,创作具有时代气息又融合传统工艺的剪纸作品,并将优秀作品推向更高级别的赛事,通过比赛让学生获得肯定和赞扬,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剪纸艺术带来的乐趣。巧借校园文化艺术节、六一节、社团会演等舞台,以各种活动形式展示剪纸作品,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的剪纸围巾、服装、头饰、挂饰、配饰以及用剪纸作品点缀装饰的包、扇子、雨伞、灯笼等剪纸作品,通过时装秀等形式在舞台上展示,在生活中渗透剪纸艺术,让学生深刻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在剪纸的制作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鉴赏美、实践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尚美素养。

笔者通过剪纸形式、内容、技法、用途四方面的尝试探索,对趣味剪纸教学实践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有趣有效的学习氛围中高效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在剪纸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熟悉生活,努力提升学生善学能力和尚美素养。

猜你喜欢

双喜尚美剪纸作品
王家乐剪纸作品选
Topological properties of Sb(111)surface: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明理博学 厚德尚美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简介
山中送别
庆祝建党100周年剪纸作品
连锁酒店集团尚美生活获得小米集团战略投资
季玉兰剪纸作品
羊跑羔
神韵真切 意境深邃——崔白《双喜图》欣赏
于富业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