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03福建经济学校

亚太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讲授基础计算机

福建经济学校 林 惠

中职学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培养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如果单纯进行传统讲授式教学,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不利于展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可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之中,从而为提升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针对性地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较小,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同时很多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这些情况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探索欲,对于丰富的教学内容更感兴趣,同时也体现出了很好的实践能力,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引进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其次,很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传统讲授式教学,虽然也安排了一定的上机操作机会,但是本质上依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长期接受讲授式教学,学生的操作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因为学生的水平不同,教师难以通过讲授式教学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引导,并不利于提升教学效率。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混合式教学恰好贴合了这一要求。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就对学生实践技能提出了一定要求,只有反复进行线上操作,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与关注者。混合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独立发展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混合式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大空间进行独立学习与探索,这个过程学生会对相关内容展开更多思考,而思考过程就是一种重要的潜在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具有很大帮助。可以说,混合式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虽是重要学科,但是因为内容相对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必然会降低教学效率。混合式教学因为引入了线上教学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新鲜刺激,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主动学习的期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做基础,学生会更加愿意投入课程的学习中,从而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用混合式教学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对正式学习的一种准备,能够避免因为突兀的课程讲授造成学生无法适应的情况。中职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可以采取提前分配预习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同时,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很多难点内容,采用线上预习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给学生发布预习任务,然后学生针对教师发布的预习作业展开学习。因为是提前对知识点进行预习,所以难免会存在学生对大量知识点存在疑问的情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跟进,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从而在课堂上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制作求职简历》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为自己制作求职简历”的任务,学生在了解了任务内容后就可以进行一系列有关简历制作的探究活动。因为只是预习,学生在制作简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与整理,为正式的课堂授课奠定基础。

(二)课上讲解

预习属于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活动,虽然存在很强的探究性,但是因为没有教师的辅助讲解,学习效果不会完全理想。因此,针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课程讲授就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和了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授课活动。因为已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所掌握,教师对“求职简历制作”章节的授课更能清楚地知道教学的侧重点在哪里。例如,从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求职简历”的封面设计上还存在欠缺,有的学生封面设计不美观,有的学生根本不会设计封面。针对这些反馈内容,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侧重在封面设计这一部分,这样就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授课。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封面设计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封面设计”的实际操作,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理论内容,同时也能对具体操作过程有更好的了解。

(三)课后复习

学生如果想要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相关内容,及时进行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后复习不但可以达到对相关内容进行巩固的目的,同时也能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很多可以直接参与线上操作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在线操作,还可以通过一些聊天软件搭建完善的线上学习体系。教师可以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进行发布,也可以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在学完“排版毕业论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毕业论文样例,然后让学生展开排版。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特定专业而布置复习任务,比如可以给会计专业学生布置会计论文样例,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布置市场营销论文样例。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计算机知识,同时也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展开复习操作时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复习效率的目的。

(四)展开综合评价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时,可以有效利用教学评价对所学内容进行检验。因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涉及理论和实操两个部分,教学评价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教师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展开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实操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操作技能评价,通过对理论知识进行测试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样重要,所以只有学生对两部分内容都有所掌握才算是学会了这门课程。比如在学完“页面设计”这一内容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线进行“页面设计”展开评价,主要考核的内容是学生操作是否顺畅、操作细节是否存在错误等。理论评价部分主要是针对“页面设计”的一些理论知识进行考查,比如页眉和页脚的添加方法、怎么设置页面格式等。通过对“页面设计”相关知识点进行测试,可以知道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不但可以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对学生实际操作部分有所了解,这就为更好地进行下一步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从而达到更好提升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需要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展开教学,这样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使操作技能得到及时训练。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要意识到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进行混合式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以及综合评价几部分展开,这样学生的成绩才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猜你喜欢

讲授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五抓五促”夯基础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