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2021-12-03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张一弛

亚太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主修辅修任课教师

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张一弛

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激发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拓宽知识面,因材施教,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天津理工大学自2002年起就实行主辅修制度,即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前提下,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另一专业作为辅修专业。主辅修制度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构架知识结构提供了充分又便利的机会,促进了学生不同领域知识的有机融合,提高了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因而,学生选择辅修专业的热情居高不下。对于理工类院校学生而言,辅修英语专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专业+英语”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在国内外人才市场中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英语学习是考研和留学的必经之路。

一、国内外辅修现状

在国外,主辅修制度由来已久,很多高校开设了大量的辅修专业供学生选择,而且国外高校对于辅修学习的态度高度重视。很多学校的本科课程包括辅修课程,甚至有些高校的本科生被要求必须辅修其他领域的一门专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金陵女子大学首次设立辅修制度。改革开放以来,辅修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被定位的职责是将学校为社会提供的人才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国内院校更希望主辅修的研究方向有所差异,在学科交叉中提升学生知识框架的整体性与完整性。与国外学校利用辅修完善主修的专业知识相比,国内院校侧重于在广义上让辅修对主修形成辅助,培养更加全面、适应性更强的学生。

201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对辅修学士学位授予有了明确的要求。这标志着我国的辅修学士学位教育正式获得“官方”承认。在这个新形势下,辅修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升亟待调整和完善。

二、我校辅修专业修读现状及分析

目前,我校辅修专业的申请要求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其主修专业第一学年所修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及以上,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辅修专业学制3年,满足相应学业条件,方可申请辅修专业证书以及学位证书。以辅修英语专业为例,学生完成辅修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学分且满足外语能力要求,可获得辅修学位。

但近几年来,我校辅修英语专业学生人数有下降趋势,2010年英语辅修专业申请人数百余人;2016年英语辅修专业申请人数47人;2019年英语辅修专业申请人数不到20人。由此可见,我校英语辅修专业正在经历从“热门”到“冷门”的转变。笔者通过调研分析英语辅修专业的修读以及教学现状,发现英语辅修专业的这种转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辅修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教育部并未出台明确的辅修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各高校辅修专业的培养方案都是依据同名主修专业的教学标准而制订的。但与主修相比,高校辅修专业教学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教学评估、生源质量、就业导向等原因,高校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会依据国家标准、市场需求、区域经济以及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修订,但辅修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力度不温不火,致使高校辅修专业的课程太过陈旧,教学内容逐渐与社会需求脱轨,获得辅修学位证书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凭借辅修专业背景胜任优质的工作。英语辅修专业亦是如此。目前,我校辅修英语专业的同学60%以上来自理工类,这类学生希望在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再修一门外语,以提高自己的就业市场竞争力或者找到一条通往考研的捷径。但就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并没有满足这类学生的需求。

(二)辅修专业任课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辅修专业的培养方案是依据同名主修专业的培养方案制订的,但学分修读要求大大降低,因此,辅修专业的教学标准通常达不到其对应主修专业的教学要求。此外,我校英语辅修专业上课时间受限,大多单独开班,且课程容量大,课程大多集中在晚上、周六日等时间段,有些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加之任课教师除了自身的主修教学任务,还有一定的科研任务,精力十分有限,对学生放松了要求。任课教师主观意识上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使得辅修专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辅修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

从各高校的辅修专业管理机制来看,在学校层面上,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高校出台的各类教学质量检查与监督办法中,并未明确地将辅修教学纳入其中。加之辅修课程的上课时间多为非常规工作时间段,在这种客观背景下,学校管理部门不太可能保持同步的监督。因此,辅修教师上课是否认真、讲授内容是否缩水、教学效果是否理想等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三、辅修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对策与办法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部门应加大重视,完善辅修专业教学管理制度,优化辅修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合理健全的辅修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加大辅修教学质量监控监管力度,从而有效提高辅修专业的教学质量水平,为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以增强辅修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竞争力。

(一)依托国家政策,完善辅修专业管理制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提出,高校可设置辅修学士学位,标志着高校辅修学士学位正式获得国家认可。依托于此,高校应该加快完善辅修专业管理制度,针对辅修的定义、辅修专业的培养计划、学分要求、修读条件、毕业标准、学位授予、证书颁发等作出更加详细且严格的规定。目前,我校参加辅修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自学校不同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学院与学院间要加大配合力度,信息共享,共同管理。

(二)根据学校特色,优化辅修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各种措施推进辅修教育课程改革。以辅修英语专业为例,大部分学生的主修专业为理工类,课程体系如果完全按照主修专业的国家标准来设定的话,会出现学到的知识用不上、想学的知识学不到的现象。因此,辅修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的时候,要不断调整课程比重,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口语、听力或交际等实用性技能课程,避免理论教学环节过多,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学有所用。

(三)引入奖励机制,提高辅修专业教师工作积极性

辅修课程教师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是提高辅修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以及二级学院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辅修专业任课教师业务水平的稳步提升。首先,应该在辅修管理条例里规定任职标准或遴选条件。第二,应建立健全辅修专业任课教师的奖罚机制,设立如“优秀辅修教师奖”等荣誉奖项,对评教得分较低或学生反馈较差的课程以及任课教师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业务上的帮助,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第三,制订辅修教师培训计划,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授课水平。

(四)建立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辅修专业教学质量

为保证辅修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和二级学院要加强辅修教学评价,把辅修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纳入统一的体系之中。首先,院校两级督导组、辅修学院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要对辅修专业教学课堂以及教学文件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要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其次,利用麦可思、雨课堂、问卷星等网络平台组织辅修专业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或者以座谈等方式快速掌握学生对辅修教师及辅修课程的评价信息,以便辅修学院以及辅修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综上所述,高校推行辅修专业制度,是积极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定位和辅修专业特点,以高校辅修学士学位正式被国家制度认可为契机,认真审视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对辅修教学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影响,探索已开设的辅修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机制,为其他院校或本校开设其他辅修专业提供参考,从而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

主修辅修任课教师
我国高校金融学辅修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以西北大学为例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羽毛球课程中的应用——以四川工商学院体育学院主修课为例
Explaining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nline Communication Brings to Young People from a Durkheimian Perspective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主修+自选”选项教学的实践探索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运动训练专业竞技体育策划主修课程创新案例分析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