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薪酬与福利管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运用研究

2021-12-03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王海江

亚太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福利薪酬学习者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王海江 李 静

学习“薪酬与福利管理”这门课,传统的“教师+教室+教材”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结果导致“教、学”分离,授课效果不佳。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引入E-learning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平台+资源”的现代教学办法,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改善学生学习效果。

一、基于“薪酬与福利管理”的混合学习前端分析

(一)学习者一般特征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校大三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思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的学习倾向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教师、同伴这三种途径获取学习资料,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同学倾向于以网络学习为主、课堂学习为辅,且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大多数同学倾向于相互交流。

(二)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学习者在此之前学习过相关前导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原理等,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大多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等级,学习起点较高,学科综合知识的积累有助于较为深刻地理解“薪酬与福利管理”知识,因此,教学可以适当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导,以教师授课、辅导为支撑。

(三)学习对象分析

1.学习目标分析

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新六个层次。

识记:这是最低层次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对先前所学材料的记忆,如对战略性薪酬的定义的默写。

理解:是通过组织自己的语言系统来表达所学到的知识,体现为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见解,如对构建职位薪酬体系的理解。

应用:是指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用宏观接近法控制薪酬的成本。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能力,如对薪酬的定义(宽口径、中口径、窄口径)的分析、判断。

评价:是根据既定准则和标准给予价值判断的能力,如根据薪酬的三大目标——合法性、有效性、公平性,谈一谈对某企业薪酬管理现状的认识。

创新: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和行为,这是认知领域的最高目标,如企业薪酬管理的设计、优化。

2.学习内容分析

一般来说,学习内容分析将知识分析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

事实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学习一门学科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如薪酬的合法性、有效性和公平性,这些知识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记忆,要求学术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概念性知识是一种较为抽象的知识性类型,如股票期权计划中的现股、期股和期权。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事的一套程序或步骤,重点强调如何做,如职位薪酬体系设计的基本流程:组织结构分析、职位分析、职位描述、职位评价、职位等级结构、薪酬等级结构。

元认知是认知的再认知,即对自己的感知、记忆和思维认知活动本身的再认知,如企业薪酬战略与组织文化与战略性薪酬管理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薪酬与福利管理”主要分为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和薪酬管理四个部分。其中薪酬体系由职位薪酬体系、技能薪酬体系和能力薪酬体系三部分构成,属于程序性知识,认知层次处于应用、分析层次。薪酬结构属于概念性知识,认知层次处于识记、了解层次。薪酬水平属于概念性知识,认知层次处于分析、评价层次。薪酬管理包括战略性薪酬管理和日常管理,其中,战略性薪酬管理属于概念性知识,认知层次处于创新层次;日常管理属于程序性知识,认知层次属于应用层次。

(四)学习环境分析

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对“薪酬与福利管理”的混合学习环境进行分析,混合的学习环境包括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与现代的虚拟学习环境。

传统的课堂学习环境的教学媒体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活动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材料仅局限于教案、教材以及离线计算机设备;而虚拟学习环境则是一个基于 “互联网+”的学习系统,将远程交互和面对面的交互结合起来,将个性化教学和规范化教学结合起来,跨越时间、空间局限性,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即时学习、即时反馈。研究表明,现代的混合教学模式学习效果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基于“薪酬与福利管理”的混合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设计是整个混合学习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学设计者应该设计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多种学习活动。

基于“薪酬与福利管理”的混合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操作实践、交互讨论等四种形式。

课堂讲授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在教室中讲解学习内容。在线学习主要是通过学习平台,如微信、学习通等App,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实践操作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相应的操作任务,主要涉及搜集学习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学习实践反思等。交互讨论即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选择在线交互方式,常见的交互方式主要是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人机交互三种。

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主体、活动资源。其中,活动目标: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并匹配相应学习资源,引发学生注意;课堂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教学;课后学生通过复习、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活动内容:课前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及确定活动角色,课堂学生根据自己角色完成任务,课后教师在线辅导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活动主体: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课堂教师、学生互动,课后师生积极反思,构建知识体系。活动资源:课前建立学习社区,发布学习任务,分配任务角色,课堂学生利用教学资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后积极参与反馈、互动交流、深化知识理解。

三、基于“薪酬与福利管理”的学习资源开发

常见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制作的大纲、教案、PPT、教材以及视频资料,学习者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四、基于“薪酬与福利管理”混合学习的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指评价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在对教育活动及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教育活动的效果做出的评价。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过程评价表、课程考核评价两种。

其中,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小组作业、在线互动三个维度,其中学习态度包括出勤和课堂表现两个子维度,小组作业包括小组分工、创新精神、分享意识三个子维度,在线互动包括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三个子维度,评价则由自评、互评、师评三部分构成,通过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课程考核评价表主要由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水平和薪酬管理四个维度构成,利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理论确定考核的层次。

结束教学后,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50位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参数的计算,利用±平面分析,对比分析传统教学与混合教学设计效果,最终得出传统教学方式考核成绩得分分布为70±10,成绩不够稳定,虽然有高分学生,但成绩较为分散。运用混合教学方式,最终得出混合教学方式得分分布为80±5,平均水平高,且相对集中。由此可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值得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福利薪酬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清明雨
文科薪酬包揽倒数十名,该如何看?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