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3李文瑛

蚌埠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蚌埠对口职业

任 旭,李文瑛

(蚌埠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就业问题不断凸显,而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对口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也就更加突出。蚌埠学院共计5个对口专业,每年招生300人,虽然数量相对较少,但是提升这些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不仅有利于加快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而且可以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学校虽然已经针对对口专业学生的培养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其培养模式仍需大量的探索和改革。

1 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就业能力是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为满足岗位需求,所具备的岗位适应以及职业发展预期需要的综合能力,是专业能力、职业规划、自我认知以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合集[1]。对口专业学生未经过普通高中的教育,在三年的中职教育之后,经对口招生考试进入大学,通过对对口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研究,发现对口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相对较弱,并呈现出下列明显特点:

1.1 专业知识泛而不精,实践能力相对较强

中职培养体系片面地迎合市场的需求,会根据岗位的要求开设技能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是按照考试需求进行的散点式设置,无法形成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无法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蚌埠学院对口招生采用了“笔试+面试”的考试方式,在面试环节中,基本是采用案例分析、实际技能操作以及角色扮演等实践性考查方式,录取的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得都相对较为出色。从整体上来说,对口专业的学生相对于普招的学生来说,在技能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

1.2 就业意愿强烈,就业目标模糊

对口专业学生与普通本科专业学生相比,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上容易出现畏难情绪,造成很多学生会疲于应付学习和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不会选择考研升学。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中,已经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并且形成了毕业直接就业的思维定式,即使进入本科学习之后,他们相对于普招的学生,就业意愿也会强很多[3]。由于中职教育没有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学习的技能泛而不精,缺乏自己的认知和探索,对于自己的就业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造成出现“我想就业,但是不知道能做什么”的情况。

1.3 自我评价较低,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对口专业学生在就业时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学历背景等无法充满信心,加上部分企业对对口专业学生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在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共同择业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阻力和挫折,导致自我评价偏低。虽然很多对口专业学生自我评价较低,而且深知应届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在择业过程中,仍会盲目追求“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4]。这种错误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放大了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弱的缺点,导致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1.4 工作认知不够全面,存在一定心理落差

对口专业教学相对重理论轻实践,知识更新速度不能满足企业市场的需求,学生无法对即将面临的工作形成全面的认知,导致对口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无法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因此,在开始新的工作之前,需要再次系统学习相关工作技能。现实与对口专业学生的心理预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学生与企业之间无法形成相互吸引的状态,对口专业学生在工作不久之后很多人会选择离职,这就更进一步降低了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弱的原因分析

2.1 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

蚌埠学院对口专业学生目前以“00后”为主,经过访谈,大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和就业方向方面都是由父母决定的,而不是依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导致学生不愿去探索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制定就业目标。在传统观念中,中职的学生是那些无法正常升入普通高中的“差生”,即使拿到了本科学历,学习能力仍然无法得到认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部分对口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中“混日子”。在网络发达的信息时代,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急于改变自身和家庭的经济状况,会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导和影响,出现负面情绪或形成盲目攀比和拜金主义思想,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产生错误的认知,造成“理想中自我”与“社会自我”产生矛盾[5]。

2.2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是由经验丰富并接受过专项培训的教师教授,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明确工作目标,形成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实际情况来看,蚌埠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间相对较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以教师课本教授为主,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并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到职业生涯的理论和方法,其教育具有间断性、应试性的特点,无法形成持续整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6]。现阶段蚌埠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属于全校的通识必修课程,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对口专业学生的自身以及所学专业特点,导致学生无法根据国家政策以及产业发展的趋势调整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无法实现自身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进一步加剧了自我评价以及就业观念的偏差。

2.3 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创新性

对口专业的课程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公共基础课与普招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就让原本基础就较差的对口专业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专业课教学方案虽然注重专业教学的整体性,但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的课程相对较少,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效率较低的填鸭式教学,这种模式不仅完全忽视了对口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与实现蚌埠学院“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也存在一定差距。

蚌埠学院对口招生考试由“文化课+专业课(技能测试)”组成,其中考试和实践操作都占据一定的比重。但是在本科学习的过程中,对口专业学生学习成效考核仍然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成绩共包括30%的平时分和70%的卷面分,缺乏实践操作性的考核方式以及过程性考核方式,导致这些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偏弱的特点更加凸显,考试成绩普遍不够理想,进一步降低了对口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

2.4 办学开放程度较低

学校对口专业学生目前更多的是在“封闭空间”中学习,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案例教学,但是这些案例或是来自书本或时间较为久远,学生对于这种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不高,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和所属行业的发展无法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教学效果较差。设置的课程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在仅有的课时内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学生更多的是浮于表面,企业也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的状态[7],学生不能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由于工作人员相对较少等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蚌埠学院所有专业尤其是对小众的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意愿等方面进行全面掌握。同时,“走出去”的机会也相对较少,不能全面了解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的变化情况,因此无法对对口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和全面的就业指导。

3 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

蚌埠学院为实现“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目标,结合对口专业学生特点和存在问题,从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寻求提高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以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化发展。

3.1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学校在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时候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指导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真正视为课程的主体,将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规划地位有效融合[8],实现教学相长,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程设置应当以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就业以及创新能力为落脚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归宿。课程教学目标应以包括能力、知识、素养、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综合就业能力的提升为目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明确自己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自觉地做好个人规划,不断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蚌埠学院共有5个对口专业,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各自的特点,在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并将对口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普通本科专业学生区分开来,切实引导对口专业学生做好大学当中各阶段的规划。改变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就业工作人员作为主要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选取具有专业背景、接受过专题培训并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教授,并引入成功的企业家作为课程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企业中现场实际教学,切实利用好学生的实习时间,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课程教学的效果并及时修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与目标。

3.2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提升人文素养

就业能力中除专业知识之外的自我认知、实践能力、就业观念以及个人特质等因素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业能力的基点是人文素养[9]。在对口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根据对口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推动专业课程的深度“思政化”,坚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应用型“智性”教育与思想政治的“德性”教育同频共振的新格局,并将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贯穿于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中,切实提升对口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10]。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参与教学项目的全过程,使学生切身感受工作过程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不断内化为自己的个人品质,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积极探索与对口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第二课堂工作运行体系,以个性化的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升对口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断弥补学校在第一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不足的问题。积极寻求将第二课堂的活动成绩纳入学生培养考核的全过程的路径,形成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升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进而提升就业能力。

3.3 以赛促学,提升就业技巧

职业技能竞赛是对学生专业、操作、协调、沟通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全方位考验,也是对意志品质的磨练,这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巧。学校应根据对口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大赛,将各项专业赛事不断融入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如市场营销对口专业学生可以参加市场营销大赛、商务谈判大赛等,采用以比赛成绩替代毕业设计等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参赛意愿,提升学生的就业技巧和就业能力。

因此,结合蚌埠学院“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进一步创新对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数学和英语等公共课素养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学分及学时,增设专业方向和实践性课程,不断增强对口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以更加灵活、全面又能体现对口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全过程考评的方式进行多方位的考核,以实践能力的提升作为重要的考核参照指标,突显对口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升就业能力。

3.4 打造“金课”体系,优化课程选择机制

结合蚌埠学院办学定位、对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有师资水平、就业市场需求、教学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反馈等多个方面对对口专业课程设置进行重新审视,不断地淘汰“水课”,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难度,全面打造以生为本、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的“金课”体系,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为了更好地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口专业的教学需求,改变学校传统的“套餐制”课程安排模式,增加学生“点餐制”或“选购型”课程。利用技术化的信息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整体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的“课程超市”,即学校将课程教学像商品一样集中起来,整合学校优势资源,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更加丰富的课程,建立一个自由式的选课平台,采用超市的运作模式,实现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选择,实现开放式教学[11]。学校目前可在慕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的需要以及学生需求的调研,逐步完善“课程超市”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学分管理、过程以及结果考核制度,规范“课程超市”学分与常规课程学分之间的置换方法,实现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个性化课程。

3.5 探索“双证书”培养模式,培养专项技能技术人才

“双证书”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学生毕业时,除向毕业生授予学位、学历证书之外,结合各专业特质,同时授予相关专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培养模式。从目前应届毕业生就业整体情况分析,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尤其是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在保证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前提下,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时,将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及行业、企业或具体岗位的职业需求贯穿到学生的培养模式当中,以“双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完备课程体系,为对口专业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需要与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等相关机构进行沟通协调,清除部分非正规单位所颁发的证书,由政府机构统一认定,委托相关行业协会进行管理和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将行业协会所制定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力体系要求融入到对口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与职业资格能力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建立专业认证制度和“双证书”制度的联动机制,实现双证融通[12],切实增强对口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3.6 全面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产教融合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深化与企业之间的办学合作,丰富合作模式,扩大合作内容,夯实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结合各对口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邀请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利用好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实行学校与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共同参与对口专业建设和学生管理,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提升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采用冠名班、学徒制以及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合作方式,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激发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动能,提高就业质量。

为了适应“双证书”培养模式的需求,利用校企合作发展平台,学校选派对口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不断学习,参加企业具体岗位的生产与管理工作,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培养一批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能型”教师。同时,学校应从企业引入一批理论与实践水平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到对口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扩展学校“双能型”师资队伍,利用丰富生动的实践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对口专业学生学习动力,不断提升就业能力。

3.7 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意愿

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牵头协同相关部门,认真分析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和就业意愿,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宣传,向用人单位全面介绍学校各个层面的本科专业教育的情况,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定期向用人单位发布不同培养模式的毕业生信息,吸引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更新、筛选招聘信息,并及时推送给各专业毕业生。充分发挥蚌埠学院校友会功能,增加校友以“讲座+招聘”形式返校的频次,在帮助学生明晰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机会。

对口专业辅导员要积极调动班干部、学生党员等群体,发挥朋辈群体在对口专业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完善的就业帮扶机制,以先进带动后进,交流就业成功的经验,提供相关就业信息,以“传、帮、带”的形式不断提升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实现高质量就业。对口专业学生数量较少,并且特点鲜明,以对口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教育改革作为蚌埠学院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创新培养方式,明确培养目标,激发学习动力,不仅可以提高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对口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而且可以推动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蚌埠对口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小院系列之二
近现代蚌埠民族传统体育的流变研究
职业写作
对口帮扶这一年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