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书创作实践过程对创新思维培养独有的美育意义

2021-12-03王中焰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11期
关键词:书体草书字符

◆王中焰(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解决和处理好传统经典草书笔法、墨法、字法、章法四个方面的问题并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风格创作探索,无疑是高校草书课程教学之主要目标。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因为程式化路数的禁锢,加上缺乏实践经验引导和思路分析,致使草书创作实践教学过程和创作作品的质量一直在低端水平徘徊。对草书本体的认识既不深刻也缺乏研究视野,是日益突出的问题。草书创作不是草法或草字符的简单堆积,而是别出心裁的形式重构。在重构过程中,最需要调动的就是解构固有的基本字符形态、重组字内、字外乃至行列的空间,从而形成独一无二的新的作品形式。唯有这样的过程才可称之为“创作”,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下产生的作品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不是创作而是复制。真正意义上的草书创作极其需要变通的才能,而启发这一才能的元素本就寓含在传统草书经典法帖中,草书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挖掘这一要素。因此,草书实践课程目标,就是通过草书创作,以及草书不息变动的内在属性要求,在传统经典中寻找创新的源泉和有效元素,启发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变通能力。这既是专业的本质要求,更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需要。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一门传统文化。基于汉字音、形、义诸表征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不同,以汉字为本体的中国书法从而也具有了极为鲜明的民族个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最能体现中国人哲学思维和抽象审美的一种存在形式。中国书法在实践致用的基础上,历时而变,产生了篆、隶、草、楷、行诸书体。魏晋以后,中国书法步入由注重社会功用到审美与功用相结合的演进历程,发展到今天,毛笔书写已然退出日常实用书写舞台,正以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步入新的历史时期。而在篆、隶、草、楷、行五大书体中,草书又是最具抽象表现特质、最能抒发书写者思想情感的一种书体。草书的最初出现,是为了书写便捷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为业内所共识的造型规律和书写约定,在专业领域我们称其为草法。草法既有作为法的约定规范性,又具备创作过程中多变的灵活性,所以草书呈现的面目最为丰富、艺术表现性也最强,广大书法艺术家对草书更是情有独钟。然草法和草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草法是文字学意义上的字形符号,而草书涵盖的范围远比草法丰富,它有自身的一套成立法则或规范,包含草法、结字法、笔法、墨法、章法、造型能力、笔墨功力、审美修养诸多方面,而草法只是其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这些要素还具有因时、因地、因人、因物等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产生无限变化的可能。在社会现实生活中,也恰恰是因为草书的这种灵活性、表现性、无限变化的特质,使得草书多被误认为是随意写、胡乱写。实际上,在诸书体中,我们虽不能说草书难度最高,毕竟每种书体要想写得出色而有所成就都不是易事,但可以说,草书是所有书体中对书家的要求是最高的。字符识记、造型能力、笔墨功夫、审美修养是草书创作实践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四大重要方面。

这里的字符包含文字演变和草法两层含义。首先,从文字的角度而言,汉字有古今、正异、简繁之别。没有一定的文字学知识,草法将无从识别和运用,因为草法是在繁体字、异体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很多草法若依今之简化字溯源,无异于缘木求鱼。其次,从草法的角度而言,写草书要有严格而系统的草法识记。草法有其约定性,必须通过识记并长期实践才能熟悉掌握并灵活运用。失去草法这一基础,草书就会陷入经验盲从和潦草书写甚至隔日不能自识的境地,这一点和篆书要求识记篆字完全相同,而草书、篆书之外其他的书体就没有如此苛刻的要求。古文字、草法这两方面于今日国民接受教育而言,无疑会有诸多隔膜和疏离感,但这对于草书作品的诞生则是不可或缺的。

草书的造型极为灵活,一个字的草法虽是相对固定的,但其可以有多种甚至完全相异的体势、形态变化。所以,有专家称草书在诸书体中最具大动态审美特征,是有道理的。草书笔画的正斜、曲直、粗细、浓淡,结字、章法的疏密、聚散、呼应以及全篇的起承转合,都需要因势而生、不可设计,这和小篆、楷书、隶书等相对规范、平正、稳定的静态书体所体现的形态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有论认为端正的楷书最需要造型基础,诚然,楷书固然需要扎实的造型功夫训练,但实际上,楷书的间架结构相对稳定,一旦掌握,整幅作品中每个字就基本定调,篆书、隶书亦然。而草书则完全不同,它遵循的原则恰恰是需要因势变动,否则,草书就仅仅只能是草字符的大集结,平淡无奇。古之谓“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说的是书体的这种势态上的差异。以草书经典为学习范本,通过剖析经典法帖的构成元素,梳理、凝练并积累草书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语言,通过这些要素语言,感受、体悟传统草书艺术作品中的变通因素及其运用规律,从而加深对草书的理解,加深对草书创作过程中变通的重要性的理解,明白基本字符和作品整体风格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特征,以及把握创变的方向,从而达到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创作能力之目的。古人将纸张比作战场,毛笔在整个书写过程中,如同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厮杀。草书作品若要有满纸云烟、气象万千的意象、酣畅淋漓的快意,倘若没有坚实的造型能力、笔墨功夫、审美修养乃至丰富的情感表现和创作激情,是不可能实现的。优秀的草书作品一定是和创作者的笔墨功夫、心理体验、精神诉求、审美愉悦相共鸣的产物。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不同文本内容进行草书专题创作实验。针对不同的文本,将从传统经典中通过分析、理解、积累而得的手段,形成固定的、规律化的元素构成,并体悟规律运用的客观性、有效性。其次,从点画、结构、字组、空间等角度,全面梳理同一类笔画、同一个字符、同一组空间的不同表形形态,以及不同形态出现的原因和存在的理由,这一点极为重要。同时,开展文本相同而形态多样的形态构成替换实验,探索一种形态外其他形态存在的多种可能性,让学生从具体的空间形式中感受形式变化的规律,从而关注草书不息变动的内在属性,关注创新思维与草书形成过程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在完成草书课程的教学的同时,实现对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造。通过新的自我创作实践,验证草书变通元素在运用过程中的有效性,感受规律运用的自由性和趣味性。对相同的文本段落,做不同形式的空间变化实验,尝试同一文本在创作过程中的多变性,摒弃草书创作因重复操作而表现形式单一、字符概念化、空间凝固而唯一的陈旧认识,从而感受草书艺术语言在创作实践中的丰富性。

这种教学形式和过程,既能验证前期学习经典过程中所获得的变通规律有效性,还能培养草书学习的兴趣,突破草书创作的瓶颈,荡除草书创作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引导,寻找符合草书创作意境的文学文本,追求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这样不仅能创作出优秀的草书作品,还能通过作品展示作者的创新才能和审美意识。通过作品的意境去揭示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诉求,进一步激发创作者创新思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养成,从而提升创作作品的整体学术高度。因为草书的大动态结构特征和创作属性,决定了草书中创新思维较其他任何一个书体都更为强烈,具有更为显性的特征。其他书体尤其是篆、隶、楷三种书体,无论是其字构本身、行列关系、空间组合的变化,还是从情感的表达上,都无法与草书相提并论,不及草书突显和丰富,因此草书课程是创新思维培养最有效的切入点,是创新育人的最好端口之一。而草书又是传统艺术门类,可以从中理解并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艺术与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关联性、学术上的传承性和启发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这种实践探索,着眼于对传统艺术教学理念进行一定程度的突破与训练方式上的改革,并使之在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和教学内容上和专业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传统艺术教学的时代特色,也能积极融入课程思政育人这一新时代课程建设与发展新要求,其将带来几大改变,具体体现在:(一)将被动的草书临摹过程,转化为有目的、意识的分析式学习过程。通过分析,建立草书元素的自我提取意识。(二)将传统草书经典学习中字符和单一风格形态的固化识记转换到对同一字符类别化对比和思考上,为创作挖掘并积累创变元素。(三)改变草书创作过程中字符的累积,转换到关注字符的组合和规律的探寻。从关注单个字到关注字组、段落、环节衔接全篇的关系上。打破草书创作被动的模仿局面,突破草书创作探索的瓶颈,并融入创作者对草书情绪的表达,从而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通过创作实验,体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四)在传统艺术教学过程中,改变灌输式学习方式为启发式学习方式,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创造。这也是专业教学和育人相得益彰的实现途径。

猜你喜欢

书体草书字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字符代表几
一种USB接口字符液晶控制器设计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草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