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2021-12-02魏锋敏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道理文言文

魏锋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篇幅虽然不多,但是每一篇都短小精悍,不仅极富趣味性,还教给了学生很多的道理。但是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学习文言文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既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语言美,又能提升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领会文言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小学文言文教学现状

1. 教学过程枯燥,无法提升学生兴趣。

文言文无论是在断句上,还是在语言表达形式上,都与白话文有着显著的区别,所以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困难。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一般是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然后再逐字逐句地对文章的意思进行讲解,并在讲解的过程中画出生字,最后在讲解结束之后,让学生对生字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让文言文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既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够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司马光》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该文虽然只有两句话,三十余字,但是阅读起来并不容易,这是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时的感受。无论是对文章的诵读,还是对文章意思的理解,很多学生都觉得比较困难。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的断句,能够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逐句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够体会文言文所蕴含的道理,就成为了许多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但在教学时,许多教师却忽视了从品味文言文的语感、体味文言文的审美情趣、了解中华优秀古代文化这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兴趣,导致文言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利用文言文教学提升审美情趣

1. 反复诵读,粗解文章大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和积累,在三年级接触到文言文的时候,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对部分字词的意思有大致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可先以诵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对文章的意思有一个粗略的了解,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为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笔者先带领学生逐句朗读课文,待到学生能够将课文串读下来之后,再让学生反复诵读整篇文章。然后笔者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没有什么了解?谁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时,很多学生脸上流露出茫然的表情,因为按照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无法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概括。于是,笔者继续引导学生:“你们不必逐字逐句地把文章的意思讲出来,只需要把你们在诵读过程中理解到的内容讲一讲就可以了。”于是,学生活跃起来了,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我知道是七岁的王戎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有的学生说:“别人都去摘路旁的李子,但是王戎没有去摘。”还有的学生说:“王戎觉得路边的李子没人摘肯定是因为味道苦。”听完学生的回答之后,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同时也肯定了学生回答的正确性。已经有了前面诵读理解的基础,笔者再结合文章内容逐句进行解读,并将不同学生的回答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文言文的教学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另外,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學生自己的学习成果,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就更加积极。

2. 消化吸收,加深文意理解。

诵读之后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过程,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吸收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通过自读课文、分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将自己能够理解的句子翻译出来,并画出难度比较大的词句。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课文逐句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详细讲解,而且还要提醒学生对自读和小组讨论中存疑的生字及词句进行重点理解。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的教学为例。在反复诵读课文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学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的内容,接着再派小组代表将本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陈述,最后教师再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消化和吸收。

3. 善于总结,体会文章审美趣味。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的《铁杵成针》是一篇非常经典的文言文,短小精悍却很有教育意义。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入情境教学,让学生分享自己挑战困难的经历,然后再通过情境导入展开教学。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再对学生进行启发:“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篇文言文本身字数不多,但翻译成白话文却多了很多文字,可见,文言文能用寥寥数语表达很多的内容、很深刻的道理。”可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介绍,能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行文上的审美意趣——虽然短小,但蕴含着丰富的道理。这是文言文的审美特点,也是文言文阅读和学习的趣味所在。

4. 实践练习,提升综合能力。

文言文能够用最简短的文字讲述最朴实的道理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仔细体会。如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一课,通过简短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无论是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非常有教育作用。所以,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用白话文将这篇课文的内容讲给父母听,并且要说明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文言文凝练、简洁的情趣之美。

综上所述,虽然文言文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篇幅不多,但因为文言文本身的文学和艺术特点,所以教师要结合文章实际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能够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从而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得到落实,让学生收获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西峰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道理文言文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道理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