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

2021-12-02郑良意

新教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隐语幼小符号

郑良意

所谓“幼小衔接”,指的是孩子的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通过幼小衔接,能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让孩子更好地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实现幼小顺利过渡。

但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零岁方案”等充满着广泛性焦虑障碍式的口号,加上近年来各种校外培训结构的错误引导,部分学校和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有了一定的偏差,甚至进入误区。因此,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科学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实现幼小顺利过渡非常重要,也势在必行。

一、幼小衔接首先是家长的衔接

1. 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不是提前让孩子学写字、学拼音、学算术,甚至是提前学习一年级的课本内容……这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以及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专业区别,有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孩子刚进入小学就面临纠正错误的问题,会阻碍儿童正常的发展。幼小衔接,不应该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更要重视孩子的思维方式、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衔接。如,给孩子希望感、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和纪律的约束(规矩)等。

面对自家孩子即将进入小学的客观现实,家长们表现得过分关注,甚至产生情绪上的焦虑,会把这种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导致孩子也产生焦虑,进而对上学产生畏惧、厌烦。家长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从游戏生活进入正规学习,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过度关注更不用过度紧张。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清醒地认识,轻松地面对,积极主动帮孩子调节作息时间、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告诉孩子——上学是一件非常愉快、非常轻松的事情。

2. 学会听懂来自孩子的“隐语”。

儿童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但孩童世界很多微妙的学习、生活细节,又是成人很难认知的。比如,来自孩子的很多“隐语”,如果我们不用心学习,不用心去感知体会,就无法发现其中隐藏的潜台词。而孩子使用隐语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夸张、强调,最终达到“控制”成人、“控制”教师的目的。

比如,孩子说:“课间有很多同学追我,我不想和他们玩,就跑,可他们老追我。”“每天一下课,张同学就打我!”“我举手,老师从来都不叫我。”“老师就知道偏向女生,根本不喜欢我们男生。”

这里的“很多”“老”“每天”“根本”都是使用了夸张、强调的方式。所以,来自儿童世界的“隐语”是需要翻译的。比如,孩子说“我擦了桌子,扫了地”,意思就是——表扬我吧;“我不喜欢你,你总觉得我不好”,言下之意,我很看重你对我的评价;“我知道了……”其实是嫌弃你太啰嗦了。准确、及时地翻译“隐语”,能让你顺利进入孩子的内心,与他们实现零距离的沟通和交流。

3. 不要把孩子放在道德制高点。

家长与幼儿园教师要与孩子感同身受。比如,幼儿园里有个孩子跟园长进行了一番对话——

幼儿:“我感冒了。”

园长:“是吗?那你难过吗?”

幼儿:“难过。但是别的小朋友说他就不难过,生病特别勇敢。”

园长:“咱俩一样,我也特难过,我一生病就哭。”(小声)

幼儿:“我也哭。”

这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去共情,去保护孩子脆弱的心理。

再比如,在幼儿园的一个游戏角,有个从高处往下跳的生活游戏,有个孩子犹豫了半天不敢往下跳。成人的前置经验(潜意识)中隐藏了这样的一个价值判断:用敢跳和不敢跳来作为衡量一个孩子是否勇敢的标尺。所以,我们便很自然地、迅速地断定这个孩子不够勇敢。其实,孩子敢不敢跳跟勇敢不勇敢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们必须用正确的儿童观来看待事物。孩子选择不跳,恰恰是他在第一时间能够在自己能力和要完成的行为之间,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作出客观准确评估,然后坚定地执行。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进程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能及时给予适合于他们的支持;当孩子有进步时,我们能及时适当地给他们一定的鼓励,这才是教师和家长正确的做法。

二、用仪式感缓冲幼小衔接的不适感

仪式感能使孩子在幼小衔接中产生的不适感得到有效缓解。

首先,学校应主动对接,入园讲课,介绍小学,介绍未来的学习生活。为了让孩子们提前认识小学生活,学校可以和幼儿园主动对接,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入园讲课,通过图片和语言的教学,让孩子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向往。

其次,可以邀请小朋友入小学参观。学校还可以在某个特定的日子,邀请幼儿园的小朋友进入小学校园,让他们提前来了解和认识自己未来六年要学习、生活的地方。

再次,可以给孩子们一份非常正式、隆重的邀请函。仪式感的营造,还可以通过精心制作一张精美、充满童真童趣又不失文化内涵的入学通知书来达成。开学前给到孩子们手里,让他们感受自己是被重视的,进入小学是很庄严的、神圣的。

最后,要給孩子一个阳光、快乐的开学第一天。9月1日这一天,学校要精心布置校园,举行隆重的新生入学典礼,迎接新生的到来。同时,还可以通过分发入学手册等方式,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每一天的小学生活。

三、用绘本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

孩子本来都是聪慧的,只是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突然面对诸多的书面文字和数字符号,从本能的感官和口语世界切换到书面的符号世界,这一切与他们原先感知的具象世界有明显距离。这种陌生感,自然使得他们对小学阶段的学习产生了不适感。

此时,如果再提前让孩子按照小学的方式上课和做题,等于是把困难提前,只会让孩子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更加恐惧。所以,从具象的感官世界,到书面的符号和文字世界,需要一道可以提供过渡的桥梁,那就是绘本阅读。

一方面,大多数的绘本描绘的都是贴近孩子生活、孩子喜闻乐见的、具体的场景和生动故事。这样的阅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从生活的玩耍过渡到书本的故事,使上学的障碍得到了有效缓解。另一方面,用文字符号和其他逻辑符号组成的绘本阅读,能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然地熟悉文字表达,熟悉书面语言,熟悉数字。绘本阅读中学习自然产生,孩子就能在大脑中建立起生活场景到抽象文字或符号的关系,有效学习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苏少伟)

猜你喜欢

隐语幼小符号
康有为“复辟密札”中隐语之探考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符号的由来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变符号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隐语识歹人
当代犯罪隐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