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12-02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会计核算中心

营销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核算资产规范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委员会会计核算中心 赵 妍

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组织,由我国政府设立,用于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推进基础建设等内容,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应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落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实际要求,避免发生国有资产浪费、流失等问题。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将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核心的内容,致力于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强化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之一,在国家治理体系愈发完善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是必然的发展和探索方向,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物质基础的关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内容主要是要实现各方面工作的协调配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维护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贯穿到各个环节中,实现管理全过程覆盖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计划采购、登记入账、验收入库、领用、保养维护、处置等。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等均离不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保证良好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避免发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浪费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进行优化,将国有资产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明晰产权,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处置资产,实现有序、规范、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1]。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

分析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的普遍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事业单位忽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固定资产归纳到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资金、物品等,没有单独设置起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缺少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各部门之间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固定资产流失、闲置等问题,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严重降低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在事业单位内,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管理意识缺失,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建设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普遍问题,常常是照抄照搬相关的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表面,实际的可操作价值不足,监管措施缺失,监管机制有待完善[2]。

(二)资产核算水平低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采用了会计账和资产账双账管理的方法。其中会计账只核算资产的类型和金额,资产账比较详细记录资产购入的日期、单价、金额、类型等多方面的情况。但各账套本身存在不规范、核算水平低的问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到位。原本符合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资产被忽视,导致事业单位账面上的固定资产核算准确性降低,出现了多计、少计、账目和实际不符的问题。报废的固定资产难以报废核销,账务信息准确性不足,存在严重失真的问题,甚至有些单位自成立以来的固定资产,经过多年仍旧存在于账面上迟迟没有报废核销[3]。另外,会计账与资产账相脱离,导致资产入账不同步,出现账账不符的现象[4]。

(三)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要按照明确的规定,保证在合理范围内采用合理的方式处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的处理程序、权限等规定的要求,合法合规地处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5]。目前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过程中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时有发生,超权限处置、越级处置、超权处置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价值受到了损失或发生流失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要从意识层面着手,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意识,使其树立起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明确认知。事业单位领导应发挥出带头指导的作用,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认知,定期组织和开展相关的培训实践活动,组织人员学习有关固定资产的相关政策、准则、制度等内容,提高人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强化专业能力,实现全员参与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不同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真正实现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好人员分工之后,对于每项固定资产都要建立起完整的标识体系,采取固定资产编号的方式进行记录工作,明确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在考核机制中纳入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成绩,督促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强化责任意识,不断地提升自我,向着综合型管理人才的方向积极学习和发展,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水平[6]。

(二)强化资产核算工作

资产核算中的相关信息是将固定资产基本信息完整、真实反映出来的重要途径,强化资产核算的质量,避免出现账外资产问题。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根据制度标准规范要求,及时做好核销入账工作,对于调拨配发的固定资产应做好记录,避免发生多记、漏记等问题,提高账务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定期进行账务核对,设立起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等,保证账目和实际之间相符,避免出现账面信息和实际信息偏差问题。每月固定做好计提折旧工作,随着时间推移,将固定资产价值的消耗情况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对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的评估,避免出现资产价值虚减、虚增的问题。

(三)规范处置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保证以合理、合法、合规为原则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按照有关规定,处置固定资产时要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杜绝人为擅自处置资产的情况,特别是违法乱纪的行为要严格控制。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中,按规定的处置范围、处置程序、处置权限等合理、合法、合规的处置固定资产[7]。需要上报给上级部门进行处置的,则需要按照层层审批的规范程序,根据批复处置固定资产,参考账务系统的账面价值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处置,也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固定资产,特别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固定资产,要由专家来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工作,准确评估固定资产的价值、功能等,最终构成处置意见。保证处置意见的合理性,避免固定资产价值发生流失或被损害的问题,处置固定资产所得的资金应按照规范要求上缴给上级部门单位。杜绝私自留存固定资产处置资金的情况,提高固定资产处置的规范性,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理工作的规范、合理进行[8]。

(四)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和支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任务和最终目标,在人员管理中合理分配管理任务。建立起完善的奖惩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和员工考核、薪酬之间的相互关联,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及时将未入账的固定资产账目做好入账,增加单位内部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强化内外部的监督管理,提高内部审计水平,检查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情况,合理处置固定资产,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提出并纠正,实现全面覆盖的内部监管工作。对于固定资产要尽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灵活运用固定的闲置资产,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盲目重复的购买不必要的资产,节约财政成本投入,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率[9]。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的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逐步推进,近些年事业单位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事业单位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改进其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以达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预期目标。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落实到实际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要改变现状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发展竞争力,为社会的稳定、高效运转提供切实的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核算资产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来稿规范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