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现状研究

2021-12-02贵州师范大学石定远

营销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员资源

贵州师范大学 石定远

一、目前我国政府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初步形态,我国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成立于1998年,并在2003年的七月份设立了审计署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从2003年至今我国政府资源环境审计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审计机关的审计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通过对国外经验去粗取精的吸收,在总结自身工作经验的同时对资源环境审计研究进行发展。在此发展阶段发生的主要审计内容包括:2005年的青藏铁路环境保护资金专项审计调查;2007年南水北调东线治污工程资金专项审计;2008年“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2010年20个省有关企业节能减排审计调查等。资源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负责资源管理的国家机关和资源勘探的企事业单位[1]。环境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负责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国家机关和对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的企事业单位。在现阶段,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还是以政府审计机关作为主导地位,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对环境项目进行审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较为有效的行政管辖力。国家审计机关在结束对被审计单位的资源环境审计之后,对其作出环境问题评价报告和出具审计意见书,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环境问题,审计机关可以对其作出处理或处罚决定。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审计署及其下属机构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其对高水平环境技术人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弥补环境审计人员环境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2],进一步保证政府资源环境审计的效果和质量。

二、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环境审计没有充足的理论依据支撑,制约了环境审计工作的进行

目前,我国在资源环境审计的研究中尚不成熟,理论基础也较为薄弱,而且环境审计的工作目的和意义还没有渗透到每个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导致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缺乏专业理论引导。相比较而言,政府和各个单位部门以及社会人民群众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

(二)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仍是以政府审计作为环境审计工作的主导地位,内部审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参与较少。一方面,因为我国的法律法规还没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有关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而且环境审计的概念还没有渗透到各个企业中,因此社会中的一些审计部门或者从事审计的机构体制没有充足的业务量,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少了工作机会。

(三)没有建立相应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的环境会计制度还没制定完善,并且没有统一的有关环境会计的专门的会计核算制度,这就导致了在进行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对信息披露无法保证其质量的结果,部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所采用的审计程序比较随意,采用的审计方法的主观性较过强,这会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对环境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造成巨大障碍。

(四)环境审计立法不完善

由于缺乏相关环境审计的直接依据,使得开展审计工作时产生很大的难度,以至于产生审计风险,导致环境审计工作难以展开。

(五)缺乏具备综合知识的环境审计人员

环境审计工作需要运用到各个方面的知识,对于专业知识要求有充足的掌握和作用能力,在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就必须要求有一个专业从业人员队伍,才能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目前,我国环境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因为到现在为止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方面的工作开展时间还不长,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没有一个先进的资源环境审计准则,所以,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没有一个基本准则可以作为依据,更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很多审计工作都是试探性的进行,还处于学习和探索的阶段。

三、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发展建议

(一)资源环境审计立法加快完善

与国外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发展的情况不同的是,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套针对资源环境审计比较完善的法律,除此之外,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员还是接受审计的企业都没有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只有通过立法明确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过程中的相关因素与内容进行规定,以法律作为支撑,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顺利进行。

(二)推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示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于境的会计制度还比较散乱没有进行规置和统一,资源环境审计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很难找到,进而导致环境审计如今有力使不出的局面。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环境会计制度的建设步伐,特别是推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程度。可以根据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环境审计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进行改善和优化工作,部分对环境污染很大又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行业,要规定他们在固定时间向社会公布他们环境相关的信息,按照规定,审计部门对这些数据进行审计,发布权威的环境审计报告来使得这些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受到广大人民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如果发现不良行为就应该及时制止并给予严厉的惩罚,除此之外,对于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还必须要求它们完善内部环境审计管理制度,从内部改善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三)最大程度的提高审计人员环境管理能力

在审计过程中,一个审计项目应该由多家机构共同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审计人力与技术资源的不足,由于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内容比较多、难度大、跨度大的特点,拥有一大批符合专业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环境审计工作高质量和高水准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如此高的要求对环境审计人员的能力也是一个考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无论是整体素质还是理论知识都要达到很高的水准,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仅仅拥有会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在审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都很充足,除了这些之外,还需要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有所掌握,要求审计人员能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水平来对企业环境数据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把企业的环境事项和企业财务、企业审计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的判断,发现该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环境错报风险。

(四)在最短的时间内编制出资源环境审计指南,完善审计方法依据

资源环境审计指南的制定是头等大事,环境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是衡量环境审计工作质量的准绳。资源环境审计指南的制定者应该是我国的政府,同时,这也表达出环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高质量要求,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在实际工作中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指导。

(五)加强对环境审计的宣传教育活动

开展环境审计工作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遵守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审计人员对政府和企业等单位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政府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各种媒体传播渠道加强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大众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同时,审计机构还能通过对问题企业环境问题的公开纰漏,使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弊端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中,使企业在来自政府、公众和市场的压力中意识到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学科,对环境审计理论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不成熟的理论基础还不能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实践指导。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已经开始与自然环境的保护产生矛盾,如果生态环境保护长时间滞后的话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的破坏,根据我国目前发的发展状况来说,急需环境审计工作的大范围开展,这也是环境审计发展的客观条件。本文根据我国国情,对环境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审计学界和社会各方的努力能够使得资源环境审计得到更多的重视。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员资源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资源回收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