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2021-12-02成都大学王宇晗蒲韵伊

营销界 2021年15期
关键词:营商指标体系商业

成都大学 王宇晗 杭 行 胡 玥 蒲韵伊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1]。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础,从而帮助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提高应对复杂形势的能力,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2019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升至第31位,相较于2018年一次性提升15位。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会议上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建设高质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营商环境评价是增强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载体。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003-2018年,世界银行连续15年对全球190个经济体的经营环境进行了评估,并发布了《全球商业环境报告》,主要指标包括:企业设立信贷的获得、建筑许可证的获得、用电量、财产登记,保护中小投资者、分步实施、跨境贸易、合同执行、破产清算、强制市场监管等都是为了促进各国实施私营部门发展的战略部署[2]。其中,劳动力市场监管仅供参考,不包括在排名计算中。排名越高,公司开展业务的条件就越宽松。EIU在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商业环境的外国投资方面对82个国家进行了排名,外贸和外汇管理、税收、金融、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

(二)国内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商业环境建设的相对进程进行基本评价,以评价促改革、促卓越,2018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本着国际可比性、与世界银行对标和中国特色的原则,构建了我国商业环境评价体系[3]。2019年,国家发改委对经营环境进行了总结,在环境试点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经营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级机制,构建了包括18项一级指标和87项二级指标的经营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从企业整个生命周期链的角度设置了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融资信贷、生产经营、市场退出五个大项共15个指标,包括创办企业、劳动力市场监管、办理施工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取得电、水、气、产权登记、取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创造、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跨境贸易、纳税、签订合同、破产;在城市发展视角设置政府监管、政务服务、城市品质、市场监管、政务服务、包容普惠创新6个指标。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企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彭迪云等[4]认为,经商环境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是市场、政府与社会合作构建的整体体系,因此,从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企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3个二级指标对企业环境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利用所构建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长江经济带11座城市的营商环境进行综合测度,据此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该指标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引入市场分配资源、非国有经济发展等市场化指标,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及数据可得性。

李志军等[5]根据对国内外商业环境评价和我国当前经营环境评价,对4个直辖市、计划中单独列出的5个城市本文对27个省会城市和254个地级市的商业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有研究指出[6],企业环境评价涉及广泛的权威和开放的指标测量数据,以确保评价的可持续性。

2.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有学者[7]在国内外商业环境评价和我国商业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31个省(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商业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他根据“国际可比性、与世界银行对标、中国特色”的原则,通过文本分析和专家讨论确定二级指标权重。第一级指标的权重是第二级指标的权重之和。根据中国各省的商业环境评估体系,通过使用公开数据、调查数据和网络数据(包括各省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EPS数据库、中国水网、滴滴城市交通出行报告、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采用效用值法计算出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的评估结果与排名,同时测度了中国七大区域的营商环境。

3.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指标体系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需要重点处理的关键问题,是我国新一轮政府治理的重点。从“分配服务”到构建政府与企业“紧密”“清洁”关系的要求,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政府环境。基于此,有学者[8]从“亲”和“清”两个维度考察了政府对企业的关怀、企业税负、政府诚信和政府透明度。

二、研究结论

就目前而言,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最为权威,但其指标仅选取北京、上海两座城市作为参评样本,使得对中国的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评估有失偏颇,同时,其在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时,没有考虑各个国家的现实特征,因此造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针对性不足,因此,建立一个正确客观的企业环境评价体系,对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环境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9]。EIU的商业环境排名不仅基于该国过去的表现,还基于EIU对未来五年该国商业环境的预测。但是,EIU数据发布周期太长且受限制,无法对世界上所有经济体进行比较。同时,对区域商业环境缺乏评价。因此,采用EIU的企业环境评价方法[10]。价格体系评价中国国有企业的环境建设水平,其时效性不强。国家发改委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核心内涵受到世行的评价体系影响,重心仍聚焦于企业全生命周期、城市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经商便利度方面,其经济目的过强,只包括“显性”指标,缺少营商软环境指标[11],然而,软环境对营商环境建设同样重要。国内其他关于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探索,也主要是基于各自对营商环境的理解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由于可能存在对于营商环境理解不足的问[12]题,因此,其据此构建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权威性会受到质疑。

2019年10月23日,国务院发布《优化经营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填补了我国商业环境立法空白。本条例所称经营环境,是指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制度因素和条件,明确指出,优化业务环境是解决“软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近年来我国优化经营环境的经验和实践证明,改革措施有效,人民满意,市场主体支持,已升级为法律法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适应,优化经营环境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原则,对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环境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营商指标体系商业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商业前沿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