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时代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2021-12-02徐国良

保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建设

徐国良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审计工作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1月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同年下半年审计署和云南省审计厅分别召开了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对内部审计工作做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内审机构作为强化单位内部监督和治理结构建设的重要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新形势,深入领会新部署,充分认清新任务,深刻理解新定位,主动适应新要求,要创新体制机制,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推动审计理念创新,实现内部审计转型升级,创新工作方式,全面履行审计监督和实现新形势下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一、夯实审计基础加强制度体制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学校审计工作领导体制

当前,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但实际工作中,为便于协调审计与其他业务部门间的工作,大多是遵循惯例或者业务相近的原则,由纪委书记或者其他副校长分管或者协同校长分管审计工作,这种领导模式下往往削弱甚至破坏了审计对独立性的要求,也很难在人员配备和经费以及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中给予保障。新形势下要发挥审计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学校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根据中央审计委员会的会议精神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有关规定要求,并结合高校实际,应当重塑高校内部审计领导体制:一是强化学校党委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党委书记定期听取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和学校党委会听取年度审计工作情况报告的制度,以便提高审计工作顺位,确保审计重大问题的解决和审计结果运用、责任追究等得到强力保障;二是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校长负责制度,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纪委书记或者分管业务的副校长任副组长,组织人事、科研、后勤基建、财务、纪检等部门组成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全面领导学校审计工作,以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后的整改落实和推进审计作用发挥长效化,特别是为发挥审计在推进治理建设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决策平台;三是进一步强化与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稳定的沟通交流机制,特别是重大审计问题的处理和制度机制建设等方面主动接受上级审计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二)加强审计制度规范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要“以创新规范立业”。胡君泽审计长在2018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也明确提出内部审计机构要坚持依法审计,特别强调在取证、审计处理、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等方面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开展日常审计业务,在遵循《内部审计准则》等规范性要求外,还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强化制度规范建设,要围绕“标准-规范-流程”为主要的业务类规章制度和“职责-权限-行为”为主要的管理制度规范两个方面进行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体系。同时还要将审计质量控制和审计人员素质提升、激励等融入其中,坚持制度建设从实践中来,又指导实践的基本要求,把实践中探索的有益经验进行固化,努力构造制度建设闭环系统,确保制度规范能持续长效[1]。

二、提升审计水平强化自身建设

(一)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审计业务建设,首先是审计队伍的建设,要建立一支具备过硬专业素质的审计队伍。结合近年来云南高校审计业务的开展情况,高校审计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转型发展的瓶颈制约日渐显现。结合实际,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审计队伍建设问题:一是要合理配备审计人员。普遍情况下,高校审计部门在人才建设方面往往集中选择审计或者财会专业方面的人才,而忽略了信息系统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需要,导致在面临工程建设审计等方面业务时过多依靠外部力量,无法保证审计质量和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也会因为缺乏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效率不高,审计成本过大和审计质量无法确保的问题[2]。二是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强化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纪律作风建设,要在审计人员职称评聘,外出学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切实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三是结合高校人才聚集的优势,参考巡察等工作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审计队伍,对兼职审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并尝试推行项目化运行管理制度,根据项目不同,选择切实能够承担该项业务的人才,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审计工作中来,在弥补审计人员不足的同时,达到审计法规知识宣传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氛围。

(二)优化审计职能,拓展审计职责边界,构建“大审计”工作格局

审计署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也在第三条明确了“内部审计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既要发挥监督作用,也要服务于学校日常管理。高校内部审计在推进单位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要从单纯的查错纠弊向基础制度评价、风险管理转变,从纯粹的监督检查向推进单位的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主动预警建议上转变,从单纯关注财政财务合法性、资产安全向更加注重财政财务收支的合理性、效益性转变,实现审计职能多元化立体化,形成“大审计”工作局面,真正使审计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主动服务于学校改革发展的大局:一是拓展审计监督的范围[3]。目前,高校审计业务的开展普遍局限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科研项目、工程项目决算审计等常规业务,但是这与当前中央对审计工作的定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当前高校普遍都存在的基本建设,改革发展等问题,如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程管理审计、制度建设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重大项目实施专项审计等,进一步拓展审计监督职能范围,才能更好发挥审计监督在高校改革发展中的保障作用。二是积极发挥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加强审计问题整改检查和审计结果运用跟踪督导方面强化落实,以有效保证审计对于促进管理的积极作用。前审计长刘家义在金砖国家最高审计机关领导人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审计作为一种专职和专门监督,客观公正、专业权威,能够从宏观全局、前瞻视角,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反映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查找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地提出建议,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决策信息和依据。……”。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当聚焦促进学校治理建设的核心问题,充分利用好审计独立、客观以及专业性强等特点和技术方法优势,发挥审计在宏观管理上的促进推动作用,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4]。因此,内部审计要与时俱进,主动切合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开展专项调查、政策评估、调查研究、咨询、鉴证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审计具有独立性、客观性、权威性特征,有严格的工作规范要求,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发展决策等做出评价,这将更有利于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三是积极开展政策法规和财经纪律等宣传教育。目前,高校教职员工普遍对财经法规、纪律要求等缺乏深入的理解,比如在科研经费使用、国有资产处置等方面,内审部门在日常工作安排中应当考虑开展对相关政策法规和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修好边幅才能涵养主业,用活宣教武器,彰显审计的正效应、正能量。

(三)加强审计信息沟通渠道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的审计工作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要适应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加强审计信息沟通渠道建设,除了要强化审计结果公开,还应当建立好一套完整的审计工作信息内部流转机制,以解决因为信息沟通不到位、不及时而产生的工作阻力。为此,除了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建设外,还应该加强日常工作信息的沟通交流,并且建立健全稳定的工作机制。比如,某些高校的做法是定期汇总国家、省及上级相关部门关于审计的文件精神及本校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审计管理建议等,以简报等形式在校内实现一定范围内流转,确保审计相关政策和审计工作情况能及时反馈给学校决策、管理部门。

(四)坚持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

在坚持依法审计,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工作的原则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主动作为,以创新为驱动,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普遍采用一事一审,项目管理上也是“眉清目秀”,高校的业务与社会和政府业务比,总体上还是较为单一,即使有交汇,也是清晰可见的,这就为审计开展过程中的交叉式、集约式工作提供了可能。因此,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组织上可以探索一审多评,一审多用,审计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等方法,实现审计工作效益最大化。实施一审多评,一审多用,审计与专项调查相结合等方法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考虑:一是要强调历史审计工作信息的使用。特别是对历史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报告以及整改落实情况等要全面分析梳理,如果条件成熟,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建立起校内审计业务间的相关性,这样既能够在推进审计实施中把握关键点,也能在统筹审计活动组织立项方面明确重点,科学合理的实施一审多评,一审多用。二是强化事前统筹。重点围绕审计目标、单位对象、资源和成果等内容有机统筹,围绕“一审”,将分散在校内各单位的相关目标的审计内容进行整合,明确审计主要对象单位和评价对象单位、审计力量整合、审计组织实施、方法选择,审计结果反馈方式等关键内容。三是要强化过程管控。可以积极借鉴大型审计项目统一管理经验,以审计目标或者业务单位为主体,实现分开审计和集中管理,全面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确保审计达到预期目标。

三、确保审计效果强化审计结果

(一)建立健全学校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长效机制,推动完善制度和加强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因其体制的特殊性,普遍存在独立性不高的问题,主要就表现在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特别是在审计发现问题后的整改落实不积极,不彻底。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制定保障审计整改落实的具体办法。从审计角度来看,要发挥好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的积极作用,检查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效果。要构建“审计-整改-督查”的闭环系统,实现审计整改保证到位,形成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沟通协调,确保审计结果运用取得实效

建立审计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人事等其他内部监督力量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独立、客观、公正的属性,实事求是披露存在问题,发挥审计相比纪检、组织人事、巡察等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的比较优势,构建全面的监督体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提供坚强的监督保障[5]。

(三)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形成震慑

要把审计结果公开作为强化审计实效的有力措施,主动公开审计发现的问题、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果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整改情况等。加大审计公开力度,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制约作用,既是对督促审计反映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的有效措施,也是将审计工作置于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确保审计工作公开、公正、客观,也有利于促进审计部门工作的规范、公开、透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建设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