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角色及应对路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观察

2021-12-02张青磊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安机关公共卫生肺炎

张青磊

(浙江警察学院,杭州 310053)

新冠肺炎,全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人类在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共同面临的一场大考。中国武汉于2019年底最先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后经流感和相关疾病监测以及基因组测序,确定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但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至今尚未明确。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国家卫建委于2020年1月20日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听取专题汇报、开展一线考察调研,不断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蔓延。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12日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于1月30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于2月11日将此次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2019冠状病毒病),于2月28日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于3月11日把新冠肺炎疫情称为“全球大流行”。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冲击,给我国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部署下,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在全国范围内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公安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具有武装性质的机构和国家的重要职能部门,在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2003年5月,我国通过了旨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条例》明确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世界卫生组织也对“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了规定,明确“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依据“情况严重、突然、不寻常或意外,公共卫生影响超出了受影响国家的边界,可能需要立即采取国际行动”三项标准来认定发生在某一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中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如发生在公共卫生领域、突如其来和难以预测、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等,也具有自身显著特点。

(一)传播快,波及范围广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1人能传染2到3人。新冠肺炎在浙江曾发生15秒(宁波)和50秒(杭州)人传人的病例,传染非常快。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而且存在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很快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和“暴风之眼”,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累计确诊人数从最初的20余例增长至近万例。现代交通工具的便利和人口流动的加快,促使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波及的范围由发现地武汉迅速扩展至整个国家,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都曾有人数不等的确诊病例,全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8万人。从世界范围看,尽管中国在国内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疫情防控举措,努力为世界各国开展疫情防控争取窗口期,但世界上多数国家没有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致使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全球大流行”。

(二)影响大,涉及领域多

新冠肺炎疫情涉及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产生活、学习就业、生命安全与健康等多个领域,尽管疫情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但也对我国造成较大影响。由于新冠肺炎主要是通过接触实现人传人的传播,所以减少接触、实行自我隔离是普通民众抗击疫情、保护自己的有效方式。武汉封闭离汉通道后不久,全国各地,从城市到农村、从广场到商场、从企业到学校等都采取了自我隔离的严格管控措施,大部分工厂企业停工停产,娱乐场所、商场、酒店关门歇业,旅游住宿、聚会聚餐、走亲访友等活动取消,春节假期延长,学校推迟开学,企业推迟复工(2月10日才开启春节后的复工复产)。新冠肺炎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更是不容忽视,在我国已累计造成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就国际影响而言,新冠肺炎疫情被世卫组织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全球大流行”。疫情发生后,中国国际航班减少,世界上有些国家对中国采取歧视性政策,包括限制旅游、限制入境、贸易禁令,甚至对本国内中国公民进行跟踪监控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意大利实施“封国令”,西班牙、美国等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三)应对难,救治压力大

新冠肺炎疫情因发生突然、初期病因不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给快速有效应对带来极大困难。因春节或疫情影响,有500万人在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前离开武汉,这500万人中有些可能就是新冠肺炎的患者或潜在患者,但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新冠肺炎,因为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一般是1至14天,也有潜伏长达24天的特例,而且有些感染者没有发热、干咳、乏力等新冠肺炎常见症状,问题的关键是无症状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伴随确诊病例大幅增加,疫情在武汉大规模爆发,并在全国各地蔓延,武汉甚至湖北等重点疫区的医院、隔离场所、病房、床位、医生、护士、口罩、酒精、护目镜、防护衣、医疗设备等出现紧缺;同时,对离汉的500万人及其接触人员进行快速排查和管控难度较大,从而给及时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较大困难,给及时有效开展救治活动带来较大压力。尽管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方舱医院迅速建成并启用,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共同抗击疫情,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重点疫区的应对困难和救治压力。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长,在应对的过程中,各地要同时做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扩展蔓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防止疫情反弹和境外疫情输入等,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世界多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也充分表明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困难和压力。

二、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角色

公安机关是国家依照法律设立的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机关,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的重任,代表国家依法履行维护公共安全的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波及范围广、涉及领域多,影响力大,危害性强,处置不当容易转变为社会危机,引发社会混乱,威胁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应对绝不是单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在国家统筹下共同应对。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很快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公安部长是小组成员之一;国务院也成立了包含32个成员单位的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公安部是其中的一员。公安机关作为“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一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担负着多种角色,这些角色也是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所承担角色的集中表现。

(一)维护大局稳定的“安全员”

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主力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担负着“安全员”的角色。周恩来在接见参加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的代表时讲道,“国家安全系于一半,国家安危你们担负了一半的责任,军队是备而不用的,你们是天天要用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讲道,“大家用辛勤的汗水乃至宝贵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公安部多次召开全国公安机关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公安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抓好抓细抓落实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各项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公安部领导在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个多月来,全国共有49名民警和辅警因公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疫情在前,公安在前;疫情不退,公安不退”的誓言,用生命扛起了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安全员”重任。

(二)协助控制事态转好的“勤务员”

人民公安为人民,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担负着协助控制事态转好的“勤务员”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和爱民模范代表时指出,人民警察来自人民,心系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新中国第一任公安部长罗瑞卿在1951年就提出,“公安干警是人民的勤务员”。[1]习近平总书记在向老百姓介绍自己时常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并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勤务员关心百姓冷暖,记挂群众安危,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谋幸福。公安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服务人民的重要力量,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始终不忘“保卫党、保卫国家政权、保卫人民”的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坚持一线抗击疫情,并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当好“疫”线勤务员。疫情防控期间,公安机关根据当地政府启动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等级,启动社会面管控的相应等级勤务,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同时加大警力投入,做好交通管控、出入境检查检测和服务工作,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和输入,肩负起服务抗击疫情、协助控制事态转好的“勤务员”责任。

(三)惩治违法犯罪的“侦查员”

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担负着惩治违法犯罪的“侦查员”角色。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但仍有不安分守己之人没有大局意识,不顾他人安危,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公安机关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是保障全社会有序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一环。疫情发生以来,公安机关严阵以待,依法履职,针对拒不执行紧急状态下决定命令、不配合检查检测、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寻衅滋事、阻碍执行职务等涉妨害疫情防控的违法案件和利用疫情进行诈骗、销售伪劣产品、造谣滋事、妨害传染病防治等涉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案件,及时出警,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快速处置,依法及时立案查处,全面、规范地收集、固定证据。疫情防控期间,公安机关坚持发挥侦查调查职能,快侦快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依法履行惩治违法犯罪的“侦查员”职责。

(四)做好舆情应对的“引导员”

舆情导向准确能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发挥聚民心、强信心、暖人心的作用,公安机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担负着舆情应对“引导员”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报刊可使物质斗争变成思想斗争,使血肉斗争变成精神斗争,使需求、欲望和经验的斗争变成理论、理性和形式的斗争。”[2]在19世纪,报刊其实就是一种舆情检测、舆论导向,马克思、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认识到舆情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关乎旗帜和道路,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3]每当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舆情、舆论总是绕不开的一关,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舆论的散播和舆情的发展。抗击疫情期间,做好舆情应对工作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疫情防控期间,公安机关积极发挥业务优势,主动作为,坚决打击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的舆论散播者;同时重视舆情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对于不了解实情的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及时纠正,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承担着做好舆情应对“引导员”的角色。

三、公安机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路径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需要国家科学统筹,从中央到地方直至社区协调一致、协同配合,以及各职能部门立足实际、坚守岗位、精准施策、同舟共济,也需要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形成合力,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贡献智慧和力量。公安机关作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要职能部门,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立足自身职责任务,采取有效的应对路径。

(一)着眼大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勤务机制

公安机关是“天天要用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担负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责,必须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勤务机制。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字面上看,只有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与公安机关职责密切相关,实则不然。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还是社会安全事件,每当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在现场总能看到公安民警的身影,因为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队伍,“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是其鲜明特质。为了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公安机关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勤务机制。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要立足自身职能任务,着眼大局,根据政府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的勤务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多措并举,有序应对,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忠诚履职,始终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

公安机关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要始终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家政治安全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具有统领性、全局性和主导性地位。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后,国际国内、网上网下出现了指责和贬损党和政府形象、诋毁政府职能部门作为的不和谐声音,国外一些媒体甚至将新冠肺炎疫情与政治挂钩,如《华尔街日报》公然发表《中国是亚洲真正的病夫》,《华盛顿邮报》发表带有种族主义词汇的《新型冠状病毒重新唤醒针对中国人的种族主义老旋律》等文章,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卡森、共和党国会众议院领袖麦卡锡等人使用歧视性表述,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说成是“中国肺炎”“武汉肺炎”“中国冠状病毒”,损害中国形象,企图掀起反华社会情绪,给我国政治安全造成消极影响。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忠诚履职,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严密防范敌对势力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政治挂钩,借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散播诋毁党和政府形象、污蔑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的行为,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顽强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

(三)强化担当,践行枫桥警务模式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防控的重点在基层、在社区,维护社会稳定的落脚点也在基层、在社区。枫桥警务模式是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模式,也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安机关履行维护社会稳定职能的重要抓手。枫桥警务模式以“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为理念,将“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作为工作重点,形成了“全方位服务群众、常态化警民沟通、立体化治安防控、深层次警民协作、多元化矛盾调处”的工作机制,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基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时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公安机关要强化责任担当,将更多警力下沉到一线,深化警民沟通与协作,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践行枫桥警务模式,并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初始阶段,严密防范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向社会稳定领域传导,守护一方平安,维护大局稳定,共同致力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对工作。

(四)协同配合,主动有为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是公安机关的重要工作原则。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协同配合,更需要公安机关主动有为,积极开展工作。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安机关要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作为一项最重要工作、最紧迫任务,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做好本职工作和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全力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对中,公安机关积极发挥业务特长,指导有关单位、街道社区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严密落实内部安全防范措施;加大街面警力投入,协助提高对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场所等重点单位的安保等级,维护医疗秩序、隔离秩序;借助工作优势,协助做好人员、车辆、物品检查检测防疫工作,优先保障救护、防疫和运送医护人员、药品器械、民生物资等车辆通行;发挥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排查和风险研判评估工作,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树立了团结协作的典范,形成了主动有为且可以复制的独特工作模式。

(五)规范执法,严厉打击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违法犯罪行为

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违法犯罪行为会扰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秩序,影响防控和应对工作的有序开展。公安机关作为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主体,要严格执行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指导文件,明确法律界限,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依法惩治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要做到规范执法、科学执法、文明执法,防止执法扩大化、简单化、粗暴化,也防止不作为、乱作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公共事件防控和应对过程中出现的扰乱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市场秩序、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严格依法履职,严厉打击各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最大程度保障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安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以及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上防控疫情,铲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滋生的土壤;严厉打击打着防控疫情的幌子造谣滋事、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平稳运行。[4]公安机关通过规范执法,严厉打击各类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违法犯罪行为,能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化解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六)统筹兼顾,既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又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涉及安全与发展的大问题。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须统筹安全与发展,协调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5]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公安机关要有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心,服务发展的决心,统筹安全与发展。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始终绷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这根弦,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坚守岗位,坚决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方位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全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致力于打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阻击战。另一方面,公安机关要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强化措施,做好本地商圈的守护工作;积极适应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和企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助力人流、物流、商流的畅通运转,推出更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的举措;督促复工企业落实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会同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防疫安全检查,有力保障复工人员安心工作、企业安心发展,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公安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上,坚持安全与发展、战“疫”与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紧抓实抓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又全力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公安机关公共卫生肺炎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来势汹汹的肺炎
维生素D或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犊牛肺炎巧防治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
脑筋转个弯
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