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容纳型班级,发展每一名学生

2021-12-01周瑾瑜江苏启东市万安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容纳班级同学

周瑾瑜 (江苏启东市万安小学)

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在每一个班级都可能有一些边缘学生,他们或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比较调皮捣蛋,若教师一味地批评,甚至区别对待,那么很难让这些学生融入班集体中,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和发展。针对此问题,教师要积极构筑容纳型班级,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容纳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而促使他们得到成长和发展。

一、丰富沟通方式,滋润心灵情感

班级中的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隔代教育等原因,他们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比较孤僻,很少主动和同伴主动沟通交流。在容纳型班级中,教师不能忽视这些学生,而要丰富沟通方式,促使他们能敞开心扉,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采用留言箱、记事本、流动日记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入其中,渐渐地,这些学生就能敞开心扉。

有的学生平素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交流,教师和其谈心的时候也很难让其敞开心扉。但是学生心思细腻,有不少想法,于是教师便设立了“忘忧邮箱”,让学生遇到有烦心的事情,就将它们写下来,放入邮箱中,每周利用班会课的机会读其中的信件,并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有了这种匿名的沟通方式,学生变得更放得开,能主动地倾诉自己的想法。“我不太会说话,但是其实我是很想和同学交朋友的,只是我怕我的话大家不喜欢听……”教师在读了信件后,引导学生讨论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同学,少一些嘲笑和讽刺,多一点宽容和谅解。教师还提出建议,鼓励内向的学生先从自己的同桌开始,试着每天早晚相互问好,在考试前相互祝福,关心同学的生日,并给予美好的祝愿等。学生从点滴做起,逐步学会了和他人交流,更好地融入班级。

在学生习惯了利用文字展开沟通后,教师还要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这样他们能渐渐地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进而积极地参加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其他学生接纳性格内向的学生,多给予他们心灵的关怀。

二、应用网络技术,搭建沟通桥梁

在容纳型班级中,教师不仅要促使学生在学校里相互沟通,更要利用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搭建起个人、组织之间的沟通平台。教师要积极通过班级微信群、贴吧等,引导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名学生骨折住院,有一段时间不能来上课,如果缺乏和其他同学的交流,该学生很可能会被逐渐边缘化。在容纳型班级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沟通障碍,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沟通交流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教师采用了直播上课的方式,让受伤的学生在方便的时候能随时上网,和其他同学一样倾听教师的讲授。此外,教师还安排学生担当志愿者,每天放学后和该学生进行网络沟通,告诉其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辅导其完成作业。该学生可以将作业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上传到网络上,和同学、老师进行沟通。在这样一番行动后,该学生发现自己虽然不在课堂上,但是却始终和同学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和同伴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更加密切。这样就促使该学生更好地融入了班级生活中,避免出现被同学“遗忘”的问题。

对于学困生来说,网络沟通能让他们积极提问,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利用网络能让学生突破个人局限性,更好地和更多人进行沟通,这样他们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融入其中。

三、开展主题活动,凝聚集体力量

许多班级都有一些调皮捣蛋,甚至品行存在问题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教师也不能放弃,而要建立容纳型班级,让他们自主认识到问题所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设计一些主题活动,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在集体力量的促进下发现问题,并自觉改正,从而提升德育修养。

有的学生常常仗着自己身高体壮而欺负同学,很多学生敢怒不敢言,久而久之必将影响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让欺负者被逐渐边缘化。在容纳型课堂中,要将这样的学生也纳入集体的怀抱中,促使他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围绕“我的好同学”这个主题,组织学生展开主题交流活动,在该活动中,学生要给自己的同桌写一封信,写一下对方的优点和缺点,在课堂上,大家读出信件,并猜猜哪一封信写的是自己。该学生发现不少学生都谈到了自己性格暴躁,喜欢欺负弱小的问题,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大家演绎一下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哪些是不正确的行为。欺负者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更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他们渐渐地改变自我,逐步融入了班集体中。

教师可以结合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开设主题活动,或者可以结合各种和品德有关的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探讨。这样学生的参与兴趣会更加浓厚,他们也能融入班集体中,在真善美的力量催化下,逐步得到提升。

四、凸显过程评价,培塑良好品行

教育家斯宾塞提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面对问题学生,教师要避免粗暴批评,也要避免置之不理,而要不断关心学生的行为举止,并对其进行过程评价,结合评价的结果调整工作策略,不断端正学生的思想。

班级中学困生的问题成因各有不同,为了避免他们被排除到各种学习活动之外,也为了更好地构筑容纳型课堂,教师尝试为每一个学生都设置了档案袋,并写上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如有的学生并非没有学习能力,而是学习态度不好,为了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行,教师引导他们担当小组长,尝试从收作业、监督自主学习开始做起。在活动中,这些学生体会到了身上的责任感,同时也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开始思考如何改变。教师则记录下学生的点滴变化,从认识到问题开始,到偶尔不交作业,到能坚持完成作业,再到能监督他人完成作业,教师表扬了学生的点滴成就,并指引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感到没有压力,也给了他们宽松的氛围,让他们能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得到进步。

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档案袋,将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展开过程评价。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经验,完善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能力,最终学会自我管理。

五、加强家校合作,形成立体合力

在容纳型班级中,教师还要构筑家校合一的教育体系,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得到成长。教师要避免“告状式”的家访方式,要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问题,并和家长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之间吵架打架之后,教师避免直接向家长告状,而是力求构筑家校一体的容纳型班级。教师先联系学生家长,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后提出了建议,让他们不要责备孩子,而是要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其进行谈心,了解孩子性格暴躁、容易“走极端”的原因是什么。如有的家长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表示自己的脾气就比较急,在喝酒后容易闹事,孩子可能是受到自己的影响。教师便建议该家长适当减少饮酒,并尝试和孩子一起展开亲子活动,尝试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有的家长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太忙,无暇监督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和品行不端的人走到了一起。教师便推荐学生参与学校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让其多接触品性善良的学生,近朱者赤,渐渐地他们的性格有所改善。

除了传统家访以外,教师还可以用微信和家长进行网络沟通,或者设计调查问卷,组织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等。若家校合作的形式多元化了,教师就能多一些渠道了解边缘学生的具体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指定解决方案。

教师在构建容纳型班级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其次要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基于主体性、生动性、创造性、开放性的原则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融入班集体中,张扬其个性,唤醒其自主参与意识,进而让他们主动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尝试改变自我,进而和班级其他同学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容纳班级同学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智珠
一切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