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线上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2021-12-01于丽娟河北廊坊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案交流微信

于丽娟 (河北廊坊市第二实验小学)

一、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教学目标

线上教学要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重视学生思维开发、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通过同伴互评的形式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轻学生及家长因居家学习产生的心理焦虑。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通过线上数学学习可以更多地促进亲子交流,增加亲子感情,推进家校高效合作共育。

二、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的开展形式

(一)数学教学呈现形式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教师采用“学案导学、微课助学、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分享、学生自评互评、集体答疑、个别辅导、拓展阅读”等形式开展,使学生“慢节奏高质量”地深度学习。同时通过特色课程——思维导图、趣味数独游戏等辅助学生数学学习,丰富数学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每课时编制一篇“自学质疑”学案,一篇“提升展示”学案,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了不给学生和家长过重的负担,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所有课业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每课时时间安排:5 分钟学案导学、10 分钟微课助学、15 分钟交流展示、10 分钟答疑拓展。课后辅以拓展阅读和特色课助学,针对个别单元补充特色习题,如统计单元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统计,运算单元组织开展“趣味百题竞赛”等。

(二)在线平台及使用形式

在班级微信群将每课时“自学质疑”学案发送给学生,学生依据学案完成对教材例题的独立思考、自学质疑等;再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观看微课视频,自己解惑释疑;不理解的内容在数学学习小组群内交流互助,小组内整理反馈不理解的重难点知识,在钉钉群提问,教师在钉钉群内集体答疑;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微信私信老师,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新知之后,在微信群发布“提升展示”学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的巩固、提升,小组内合理分工,录制作业讲解视频,在班级微信群以视频讲解的形式分享展示作业成果,各小组间相互评价,彼此解惑,教师答疑。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向学生发布相关的拓展阅读内容,供学生课后自主阅读,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与理解。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学生定期发布思维特色课程——思维导图、趣味数独游戏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

三、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教学设计及教学流程

(一)学案导学

学案的设计以数学在线教学培养目标为落脚点,给学生方法、思维、兴趣、情感、创新以引领与指导。

学案有新知导学案、习题导学案、单元复习指南三种形式,同时辅以单元教学测评。新知学案分为自学质疑学案和提升展示学案两部分。呈现出导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法指导、前知储备说明、教材阅读指导、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质疑、举一反三实例、分等级可选做的习题、小组合作交流记录、学生自我提升反思等内容。习题学案以练习题的形式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总结发现规律、拓展延伸应用等指导学生进行巩固提升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单元复习指南用于指导学生系统性、结构化归纳梳理知识、方法,综合应用所学解决各类问题。单元教学测评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

(二)课件、微课助学

课件通过希沃白板、ppt 等交互软件进行制作,并将其录成微课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播放。课件、微课的设计是对学案的指导与辅助,给出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对部分拓展题目进行解析;对每课时的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梳理,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形成系统性认知,进行深度的学习。微课内容与学案相符又不完全相同,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课件制作上注重互动式的设计,重视知识、方法的归纳;在微课设计上注重学法的指导、问题的启发、方法的探究、认知的拓展、情感的激发。

(三)小组合作交流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小组建立微信群,每组5~6 人,通过微信群,小组内同学交流互助、合作学习。同时,选拔5~6 名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成立学生讲师团,通过微信平台解决各小组疑难问题,实现学生线上学习的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自学质疑”学案的学习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自学质疑,接下来通过观看微课自我解惑。学生自己无法理解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部用同龄人自己的认知与语言进行交流,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小组内进行合作式学习,互助解难,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或拿不准的问题,交给学生讲师团进行研究探讨。

(四)成果展示分享

学生经过学案问题导学、独立思考、微课助学、小组交流互助,对知识一步步进行剖析,从而获得深入的理解。接下来就是学习成果展示分享与评价环节,展示分享的内容包括“自学质疑”学案中问题、“提升展示”学案中的习题以及老师补充的思考问题,这个环节教师提前给各小组分配展示的任务。各小组按照自己的任务拍摄展示的视频以及自己的疑问,视频时长约2 分钟左右。小组内部自己制定展示的规则与顺序,可以按次序每次安排一人,轮流展示分享;可以选择表达流利的学生展示分享;可以激励不爱表达的学生进行表述并问难求助。课上各小组将视频展示分享在班级微信群,全班学生观看并思考同学讲解的内容,教师指定其他小组同学进行点评或帮助解决问题,视频讲授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教师也要对每个视频进行点评,提问引思,指导拓展学习。

(五)教师答疑与个别辅导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钉钉直播的形式进行指导,进行答疑解析。个别难题,教师录制解答视频,在微信群对学生进行集体辅导,教师的答疑以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注重师生间的交流,而不是直接给予答案。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通过微信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可以通过各类网络小程序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学生自己突破难题、取得进步的过程,给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数学拓展阅读

为丰富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以及各类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如《数学帮帮忙》《汉生数学图画书》《数学符号趣史》等,将数学课外书籍以PPT 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教师为学生定制阅读记录单,通过钉钉平台家校本与学生交流书籍中的数学知识概念、文化、理论,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知与兴趣。

(七)教学评价

学习评价主体多元,每课时的学案设计上均有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组间及班级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助评等形式,通过评价促进交流,促进同伴、亲子、师生、家校间关系的和谐,并通过电子奖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八)特色课程辅助学习

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为学生开设特色课程——思维导图系列课程和趣味数独游戏课程。为实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思维与元认知水平,组织数学、语文、英语三个学科骨干教师研发校本特色课程——思维导图系列课程,每周为学生开设一次思维导图课,探索八大思维导图在各学科以及生活实践中的使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思维过程可视化,让学生的思维具有了逻辑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实现了学科的融合,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学案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微信
“比例尺(一)”导学案
微信
微信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