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管护及造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21-12-01张高伟

乡村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管护造林苗木

张高伟

(济南市国有林场工作站,山东 济南 250000)

森林不仅能够有效维持生态平衡、改善大气质量,而且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森林大面积减少,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必须做好造林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管护。

1 森林管护及造林存在的问题

1.1 管护问题

1.1.1 管护压力大。森林管护的压力主要源自管护面积大、范围广,因此,管护成效并未达到理想程度。多数天然林及人造林的管护面积可达数万公顷,所处地段大多交通不便、山高路陡,巡护条件恶劣,而且雨雪交加的天气会进一步增加管护工作量[1],交通不便致使管护设备无法有效使用。另外,相应专业管护工具缺乏导致森林保护仍处于滞后状态,新技术缺少有效应用空间。

1.1.2 保护意识较差。在植树造林管护过程中,封山育林或设置防护带极为重要。部分林区周围居民森林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容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利用林业管理部门工作中的漏洞,乱砍滥伐、盗用林业木材[2]。通常,林木10~20a才可成才,若无法有效遏制乱砍滥伐行为,势必会对林木生长造成影响,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另外,森林防火是森林管护工作的重要环节,林区内植被丰富,自然火灾发生率较高,在风势助长下更易引发大面积火灾。如果林区周围群众违规上山、防火意识淡薄、擅自携带火种进山,容易出现大面积火灾事故,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及经济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1.1.3 专业水平不足。当前,许多地区仍聘用临时的天然林管护人员,他们的待遇福利、工作标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具备专业能力的中青年人群留任比例较低。临时聘用者未经过长期相关培训、年龄偏大、专业技能不足、对管护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时容易出现差错、失误,导致森林管护效率降低。

1.2 造林问题

1.2.1 设计问题。森林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要想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价值,必须科学开展造林设计工作[3]。当前,部分造林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森林结构以及当地的地形、地势、地貌、气候、水文等条件,设计过于形式化,造林工作中存在树种选择不合理、树种单一等问题,会对造林质量造成影响[4]。设计之初,缺乏对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全面分析,种植单一树种易出现大面积病虫害问题,而且此类病虫害容易广泛传播,显著影响造林效果。

1.2.2 栽植问题。造林活动涉及各类苗木,选苗、育苗、运输等环节均应实施科学规划,以确保栽植后苗木的成活率。目前,此方面技术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各类苗木的栽植大多选择春季及秋季,但仍有部分苗木无法有效生存,如根系发育不良、生长矮小等[5]。这可能与当地气候、水分、土壤等因素有关,也可能在运输或栽植过程中对苗木根系造成了破坏,导致苗木无法有效吸收养分。

2 森林管护及造林改进措施

2.1 管护措施

2.1.1 强化宣传。林业部门需结合当地发展特色制定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聘用专业森林管护人员,合力开展森林管护工作,促进当地林区可持续发展。此外,需要针对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强化宣传,让森林管护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让周边居民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6]。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惩罚力度,对严重破坏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以避免出现人为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2.1.2 防火管理。防火宣传工作必须落实到位,仔细检查进山人群的携带物品并做好防火措施[7]。森林管理部门必须建立防火队伍并做好防火预案,接到火警后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并鼓励周边居民配合做好火灾扑救工作。另外,通过举办法律教育讲座及防火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的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进入全民防火状态。

2.2 造林措施

2.2.1 完善设计。开展造林作业设计之前,必须坚持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土壤、水文、气候等。坚持作业设计准入制度,与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及人员合作,杜绝挂名、挂靠行为。在森林作业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文字、表格、图片齐全,根据当地气候、地貌选择适合的树种,严格依照技术规程实施科学造林。采用火烧清理、割除清理、化学清理等方式清除林地的杂草、藤条、灌木等,通过全面整地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另外,选择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栽植,并确保苗木根系发达、顶芽健壮、木质化程度高、枝条茁壮。

2.2.2 加强监管。造林施工期间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无论是苗木选择、土壤整理还是栽植后的各项养护措施,均需确保其符合设计规定。选择适合的树种,栽植高质量的苗木,并在栽植完成后落实后期养护工作,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2.2.3 加强抚育管理。一方面,应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干扰;另一方面,应做好定期补植补造、松土除草措施,并重视病虫害防治。例如,部分地区土壤缺肥,应根据苗木类型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合理施肥,避免出现环境污染、苗木烧死、肥料流失等情况;采取生物、物理、营林、化学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并根据林木实际生长状况修剪枝条,保证林木健康生长。

3 森林管护创新措施

3.1 无人机巡护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森林管护可尝试采用无人机巡护替代人工巡护,利用无人机进行火情监测及远程监控,大大提高监控效率。同时,按照1∶50000比例配备林地资源现状沙盘,用于现场模拟指导,提升森林管护效率。

3.2 GPS定位

将传统粗放型人工巡护转变为设施管护与人力巡护相结合的模式。前山以人工巡护为主,后山则强调设施管护,双管齐下,确保森林管护的高效性。考虑到专业管护人员数量不足,可外聘或聘用临时工,但需明确划分管护职责,将森林划分为不同区块并为每位管护人员配备GPS设备,每月巡护天数需在60%以上。

3.3 智能化监控

通过远程对讲结合实时监控,降低人力资源消耗。利用太阳能4G视频智能终端,通过实时监控、闪灯警示、广告文字宣传、语音播报和人体感应五大功能,让管理员能够实时了解异常动态。出现问题后,由管理员亲自查看转变为让数据替代跑腿,大大减轻管护压力。另外,智能终端以太阳能发电为主要能源,节能环保,并可保障监控的持久性与实时性。

3.4 统筹规划

通过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森林城市、综合治理石漠化、改造低效林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全面增加森林有效覆盖面积。森林管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型工程,非朝夕可见效益。管理者应保持积极心态,努力探索创新、优质、高效的管护方法与理念,从多方面提高造林效率,让森林得到高效管护。

3.5“云”管理

智能科技的持续创新是现代化植树造林及管理养护的重要载体。各种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云种树”成为可能,利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可显著提高管护效率。当前,森林造林及森林管护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在无人机、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智能技术的助力下,造林、森林管护过程中涉及的收益、效率、人力、成本等问题将得到逐步缓解。

4 结语

当前,造林及森林管护仍处于不断发展中,政府部门需加强对此方面的资金、人力、技术投入,从多方面保障林业健康发展,助力我国生态建设。

猜你喜欢

管护造林苗木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数字
苗木供求信息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最新苗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