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倒刺鲃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2021-12-01孔令春

乡村科技 2021年11期
关键词:霉病增氧机肠胃炎

孔令春

(苍梧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苍梧 543312)

中华倒刺鲃作为我国珠江水系优质鱼类,属于鲤鱼科鲃亚科倒刺鲃,其身体较长,侧面扁平、呈银色,且有明显黑边,身后蓝黑,腹部偏白,鳞圆而大;侧线完整,侧线前部稍有弯曲,侧线尾部在尾茎中心轴下向后弯曲,止与基部中间点;鳃开口上部的角到胸鳍基部有黑色细条纹,鳍灰黑色,背鳍的起点位于骨盆鳍前后;背鳍后坚硬的脊骨形成尖锐的刺;背鳍后半部分的间质膜、骨盆和肛门的鳍呈黑色;头呈圆锥形,很小,略尖;嘴又圆又钝;嘴巴马蹄形;上颚和下鼻各有触手,下鼻须稍长,上鼻须稍短。中华倒刺鲃也被称为清波鱼,是目前最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各大水系中均有分布。中华倒刺鲃活跃、游速快、抢食能力强,且耐寒、抗病。在传统养殖品种价格下降、利润降低的背景下,中华倒刺鲃的养殖利润明显升温,因此,中华倒刺鲃的养殖规模显著扩大,但在养殖中华倒刺鲃的过程中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针对中华倒刺鲃的常见疾病进行防治非常必要。

1 中华倒刺鲃人工饲养方式

中华倒刺鲃是底层广温性鱼类,性情急躁,游动速度快,不耐低氧,野生时生活在深水急流中。因此,选择饲养池塘时要选择临近水源、排灌方便、环境安静、池底平坦且含淤泥较少的长方形池塘,以有流水交换的池塘为宜,对于流水交换不便的池塘,必须配备冲水和增氧机[1]。

中华倒刺鲃栖息在水的中层或下层,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在5~38℃水温中均可存活,所以其广泛存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各大水系中。中华倒刺鲃摄食能力强、食量比较大、食性杂,可以适应各种环境。选择鱼苗和鱼种时,要保证培育环境符合鱼苗的生长要求,保证池塘内的水质清洁、无污染,且没有明显渗漏。池塘底部应该以沙壤土为主并配合加氧机。培育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提前8~10d利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杀菌,去除野杂鱼或者蝌蚪等有害生物,隔天再利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需要经过七八天的试水试验,确认安全无毒后才能够放鱼苗和鱼种。可通过增加换水量或者氧气装置保证池塘内的生态环境符合中华倒刺鲃的生长习性,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蚊虫和水藻的投喂,通过少量多次投喂,减少残饵。培育期间还要加强对池塘的消毒处理,施放一定的肥料。

随着鱼体的不断生长,投饵时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每天投喂两三次,可根据鱼苗的实际摄食状态适当增减池水,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cm。夏季,如果温度升高,则需要定时开增氧机,保证水中的高溶氧量避免鱼浮头死亡。还要加强巡塘,如果发现鱼出现异常,则需要立即处理。对于成鱼,可以采用池塘网箱饲养的方式,确保池塘向阳,并且使网箱长期保持牢固,方便排灌水。池塘中的水要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要保证有足够的增氧机,放种鱼之前需要对鱼塘进行全方位清理加固,引入新水后带水清塘。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按照中华倒刺鲃的食性特点进行投喂,以精饲料为主、辅以轻饲料或者以轻饲料为主、辅以精饲料。对于精饲料,应该选择颗粒配合饲料,保证其营养成分均衡,避免中华倒刺鲃由于营养缺乏而引发各种疾病[2]。

2 中华倒刺鲃养殖中的常见疾病

2.1 肠胃炎

中华倒刺鲃受到高温天气影响时容易出现肠胃炎。肠胃炎对中华倒刺鲃的鱼种和成鱼均具有严重威胁,一旦发生肠胃炎,会导致其游动缓慢,食欲不振,甚至停止进食,并且鱼体色变暗、发黑,严重时其腹部形成较大的红斑,肛门发红、肿胀等。按压腹部还会看到肛门排出血黄色黏液,肠壁充血和发炎等[3]。

2.2 肌肉溃烂病

肌肉溃烂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通常发生在春末夏初阶段,尤其是在水温18℃左右,会大规模传播肌肉溃烂病。肌肉溃烂病会导致中华倒刺鲃无法游动、肠胃变空、体色变黑、表皮出现糜烂发白、表皮脱落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腐烂到骨骼,致使鱼死亡。

2.3 气泡病

在鱼苗期,水体中存在大量浮游植物,阳光照射后,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会形成大量的氧气,水中的氧气过度饱和,容易导致中华倒刺鲃出现气泡病[4]。气泡病对鱼苗和成鱼均会造成明显的危害。中华倒刺鲃患气泡病后,组织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充血,鱼鳍也会产生少量气泡,某些患病鱼的身体表面还会出现明显的出血点。气泡会附着在鳃丝上,并表现为粉红色或苍白色。患病的鱼呼吸缓慢,漂浮在水体上层,浮游时会出现挣扎和旋转等现象。患病鱼体内主要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均会有明显的充血,肠内粪便形状正常,血管中会有大量气泡,表现出充血和糜烂特征。

2.4 水霉病

水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如果养殖密度较大,会造成大范围传播。受伤中华倒刺鲃在20℃水温条件下,很容易感染水霉病,发病后会出现病灶处呈棉絮状溃烂、病灶面积不断扩大的症状。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但随着菌丝体快速繁殖生长,会造成中华倒刺鲃食欲减退,游姿不正常,焦躁不安等;后期则表现为水面浮游、厌食,内脏出血等症状。

3 中华倒刺鲃常见养殖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3.1 肠胃炎

定期对池塘进行排污处理,注意补充新水,确保池塘中的水新鲜干净,并用生石灰对整个池塘进行泼洒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同时降低池塘中的水产养殖密度。在夏末初秋时期,将0.2g大蒜素添加到诱饵中,每15d放置1次,可以显著预防肠胃炎。对于已被感染细菌性肠炎的病鱼,可以使用1mg/L漂白粉对整个池塘进行泼洒消毒,同时根据鱼的体质量添加100mg磺胺嘧啶或50~80mg土霉素,喂养5d,可以有效治疗肠胃炎。

3.2 肌肉溃烂病

预防肌肉溃烂病时,需要尽可能减少中华倒刺鲃的养殖密度,避免出现水源污染等情况,同时,要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环境,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滋生,严格控制肌肉溃烂病的发生。中华倒刺鲃肌肉溃烂病发病早期,可以利用强氯精拌饵料投喂,连续投喂病鱼5~7d即可显著改善病状[5]。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也会导致中华倒刺鲃出现急躁不安、生长停滞等现象,因此,不能在生长旺季或者高温季节使用药物。

3.3 气泡病

气泡病的发生与水质有很大关系,在育苗期需要坚持科学养殖,通过设置饮水设施,合理调节水质。如果水源处的水量较大,则需要适当调节池塘的取水量,以防止池塘水气体过饱和。此外,有必要为池塘进出水设置良好的缓冲设施。在雨季要多巡查池塘,及时进行调节,严格控制水体中的气体含量,一旦发现中华倒刺鲃出现气泡病,必须用总溶解气体未饱和的清新水源进行全池泼洒,并适当增加食盐水溶液,快速消毒。

3.4 水霉病

养殖中华倒刺鲃时,一旦发现水霉病鱼,要及时用生石灰对整个池塘进行彻底消毒并捕捞病鱼,在搬运、捕捞中华倒刺鲃时要做到轻快细致,以防鱼体受伤。在低温季节要用生石灰对整个池塘进行喷洒,连续喷洒2d,每天喷洒1次,预防中华倒刺鲃感染水霉病。针对已经感染水霉病的中华倒刺鲃,可以用甲基溴铵铜溶液进行治疗。

4 结语

在养殖中华倒刺鲃时,需要坚持每天巡塘,对鱼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尤其是在闷热天气或者冷热交替季节,要避免出现鱼浮头的现象,及时注入新水或开增氧机。中华倒刺鲃易受惊吓,在养殖中要尽量保证养殖环境安全,同时做好全面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鱼,及时开展救治工作。

猜你喜欢

霉病增氧机肠胃炎
为什么对患水霉病的水产动物用药越多死亡量越大?
春季大棚番茄叶霉病防控技巧
采用自抗扰技术的移动式增氧机路径跟踪控制
浅析番茄叶霉病的发生条件及防治方法
肠胃炎该怎样护理
吃什么食物有利于肠胃炎的恢复
关于溶氧自动控制器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罗非鱼水霉病咋防治
重度肠胃炎患者吃鸡蛋会加重病情,是真的吗?
“热水鱼”的捕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