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戏曲中词的变体与词曲的互动研究*

2021-12-01黄亮

艺术品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变体填词单调

黄亮

在明代戏曲中,从词作数量来看,在现存的杂剧中有将近七十部都利用了词作,加之曲谱中辑佚所得,明杂剧中有三成左右的作品利用了词作;在现存的传奇与佚曲中有将近六成的传奇文本中出现了词作,涉及的曲家有一百多位,所利用的词牌有一百五十多种。这些词作没有按部就班地根据词谱创作,部分词调在戏曲中填作时出现了单首明词鲜见变化,而这些变化在明词变体研究中很少有进行深入研究。下文基于平仄、用韵、词调、摊破句法、衬字改换等方面,重新思考明代戏曲中词的变体与词曲的互动。

一、明代戏曲中词的变体

(一)异部通押与平仄改换

由于词的韵部和诗韵相比要稍微宽一些,因此在明代戏曲中填词时出现了异部通押的情况,该种现象实际上在宋代时便偶尔有出现,如“鹧鸪天”。该种现象中韵部相押既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者是四个。两部通押主要凸显在四组韵部通押,其中包括微部和支部、青部和东部、真部和文部、萧部和尤部。值得注意的是,异部通押并不是随意两个韵部便可以通押,例如在“鹧鸪天”中,寒部、鱼部、元部属于较为稳定的,这些韵部一般不会出现通押。异部通押在填词韵律、诗律要求方面较宽,与填词者方言发音的位置也存在一些联系。明人在进行填词时,基本上是结合平水韵,不是完全根据词谱,更多根据唐宋词创作标准,就是把平水韵作为参照。在填词过程中出现通押,这主要是受到曲韵影响,并且已经逐渐成为创作者的共识[1]。此外,在平仄改换方面,明万历以后、清人以前,在填词时,上声和去声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种变化较为明显,但是对于明代单首词创作影响较小。在明代戏曲中,填词时不仅仅限制在平声韵,还有的是先押平声,然后转仄声,还有的是平仄通叶韵。

(二)从双调变为单调

从现存的明杂剧与传奇中可以发现,明代戏曲词的变体中出现了从双调转变成为单调的特点,出现该种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词调风格,单调的戏曲风格欢快,通俗易懂,在表演时不宜过于拖沓,并且更加简单利落。

第二,以防重复和减少审美疲劳。明代戏曲填词和单首词创作不同,词属于戏曲中的一部分需要呈现给观众,要结合受众审美习惯,把双调转变成为单调,可以略去冗长的部分,故事情节变得更加紧凑,可以有效集中观众注意力。

第三,结构稳定性,单调的戏曲可以完整表达所述内容,不需要进行赘述,可以保证戏曲句法基本面貌,还可以避免词作冗长。并且,单调的词变对于体式要求相对较宽,在实际应用时较为灵活。但是该种变体并不是明代曲家原创或者是任意发挥的,而是始终都是创作公式,部分词牌有的在明代戏曲中仍然是单调形式填作,有的没有再出现。部分词作虽然以单调性形式出现,但是在曲家眼中还是半首词,如“蝶恋花前”,仅仅填“蝶恋花”上阕,这些词还没有被归为双调变单调的作品,暂时还不能被列入到变体的范围。

(三)摊破句法和衬字改换

在明代戏曲中,增减字句属于一种常见词的变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增减,需要以摊破为主要激发,另外成为一种变体。与此同时,在戏曲词作时,曲体若随意进行增减,那么摊破的变化与单首词是存在差异性的,该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摊破句法,第二个是衬字改换。在第一个差异性中,其中涉及单句的增删字,还有词中的删句,在戏曲中词大多都是添字情况,有的是无意识增添,有的是在填词时已经发现不合词格,在词牌上进行添字。衬字的使用是词和曲的主要区别,在戏曲中利用了大量的衬字,而在词体中衬字的利用频率相对较少。在明代戏曲中因为词和曲体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了可以满足戏曲表演需求,常常会出现衬字。词和南北曲存在一个共同点,乐句和词句相对应,主音在韵脚上,存在不同点是词基本上是一字一音,而曲是音多字少,所以大多利用引入衬字的形式,或者是在改变衬字的形式。在明代戏曲作品中,上述创作技法已经逐渐渗透到了词中,因此词体中发生衬字改换,但是几乎很少出现在单首词创作中。

二、明代戏曲中词曲的互动

(一)词律的遵循和创作的出入

在南宋后,词社慢慢兴盛起来,无论是文人,还是交友,都有词唱和,文人们非常关注词文本,很少关注音乐性,填词规范性较差。明人试着开始创建词律秩序,相继出现了“诗余图谱”“词学筌蹄”等词谱,在词谱中,逐一列出了词牌相同但是调式不同的,并根据第一和第二体次序进行编排,其调式不同主要体现在平仄与字数这两个层面,词谱编纂者把多种形式进行罗列,进而使明人有依据做好填词[2]。清人在对正变体进行明确区分以后,词谱也是利用正体下列多种又一体的形式,在变体划分时根据减字偷声、用韵、摊破句法等。而明人在进行作词时,词体规范宽泛,变体形式多种多样,出现了一些没有遵循传统词律的现象。在填词时,除了利用平仄、摊破等手段,还会被曲体所影响,导致变体样式与单首词样式的差异性,出现了诸多新创词牌。

(二)词和乐的配合关系

词是为配乐而唱的,因此词体变化也会随着音乐而受到影响。首先,从宏观层面上看,同一词调的段氏与字数参差、句法、用韵等出现变化,都可以将其划分为本调主体。其次在微观层面上看,对于词调自身的变化,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其中一部分的词调只是段氏上的改变,包括单调、双调与三叠和四叠等,这对乐制的影响不大,可以归于变体;而另一部分的词调,则是对乐制造成较大的影响,如“转调踏莎行”,部分词家把其归为变体,部分词谱列为新调,该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议。存在该争议主要是因为音乐具有抽象性,加之表演者主观理念不同,遵照的乐谱演唱也会不同,并且受到技术处理和对唱词理解的不同,甚至有时会再创作,导致同一词调出现了不同面貌。词是为配乐而唱的,因此词体变化也会随着音乐而受到影响。首先,从宏观层面上看,同一词调的段式与字数参差、句法、用韵等出现变化,都可以将其划分为本调主体。其次在微观层面上看,对于词调自身的变化,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其中一部分的词调只是段式上的改变,包括单调、双调与三叠和四叠等,这对乐制的影响不大,可以归于变体;而另一部分的词调,则是对乐制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词和曲的边界模糊化

在戏曲填词时,可以对词的变体进行灵活利用,并没有死抱词的规则,可以与戏曲观念进行充分结合,这就使得词与曲的边界也变得非常模糊。实际上,在平仄改换、异部通押等方面,都属于用韵问题,在戏曲演唱时特别需要关注曲韵问题,若曲韵出现不合韵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到演唱的实际效果,宾白词在韵脚方面要求较低,所以词的音乐性也慢慢地被弱化,更加侧重于满足叙事需求,所以韵律出现了让步现象。并且,在单调、双调转变上,和曲存在紧密联系,单调曲,可以利用联章,实现演唱反复多次,在对上阕、下阕平行结构的词进行填写时,曲家会不自觉地参照曲生成形式。衬字使用与摊破句法,有效促进了曲与词的关系,在明代戏曲中打破了原先词与曲的差异性,填词时增加衬字,促使词和曲相像。在创作时之所以可以把词曲融通,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词和曲之间存在亲缘关系。可以把词看作是曲的前身,曲家不仅可以作曲,还可以填词,并且很多曲牌与词牌都处于相通状态,曲家可以基于创作实际需求进行填写,不需要过于区分文体。其次,在杂剧发展初始阶段,就有了乐器伴奏情况,通过词连缀叙事,提供给传奇引入词体范本。

(四)在戏曲中明词的功用

在戏曲创作中,词体出现了诸多变化,这些变化大多都是服务戏曲文本而出现的[3]。在戏曲本文中,词体的位置基本上都属于宾白,曲家在旁白、带白、独白等处填词,叙事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其他人物抒情,对于剧情表现和人物性格表现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戏曲的曲白相生也是这么来的。在该过程中值得反思的是,大多数明代戏曲都是扮演舞台,观众心目中不会对演出中哪部分是曲、哪部分是词进行分辨,而是把这两种文体整体看作是戏曲,问题的界限和欣赏者评判戏曲没有直接的影响,也不会对欣赏者审美戏曲的标准造成影响。在阅读本文时,会关注词曲分界,但是这属于后设视角。在一开始生成本文时,曲家会根据演出需求进行创作,例如人物复杂性、情节连贯性;而词需要根据曲的需求,所以创作者们逐渐不再分辨曲与词,没有明显的分界。后来在对戏曲研究时,参照的基本上都是文本,直观看到剧本填作曲与词,所以有很多有关这两种问题的研究讨论。但是,从演出现场与创作动机层面来看,为了满足戏曲词体变化,可以猜想在创作时明代曲家没有进行过多的文体体认。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戏曲中名词的变体主要有用韵、平仄、词调、摊破句法、衬字改换这几种类型,但是并不是所有戏曲词作都有涉及,因为戏曲的词具有韵杂宫乱的表现,存在该表现主要和平民曲家创作填词时会出现无意识的填错相关。在戏曲创作中文人介入以后,填词逐渐规范化,在该过程中部分曲家有意识地进行变体创作,加之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变体创作已经逐渐成为不同曲家创作共识,其也是名词变体的组成部分,对于明代词和戏曲之间融通研究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变体填词单调
Delta-omicron混合变体被证实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单调任意恒成立,论参离参定最值
怎样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填词莫忘“词中对”
耀变体的分类及辐射模型
耀变体的分类及辐射模型
Section B
Step 4
世界正在变得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