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在中职语文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策略研究

2021-12-01黄艾娜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考核学科

黄艾娜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涟水 223400)

提到“知行合一”,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想到我国古代著名学者王阳明。他认为,作为人应该知善恶、有良知,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行为,从而“致良知”。也就是说,不仅要分得清善恶是非,还要在行为上保持与思想上的一致性。而中职学校教育,其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也应该培养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都保持正确性。

一、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影响因素

(一)中职学校语文学科不受重视

家长、学校等社会各界人士,一般都认为中职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就导致了学生甚至老师和学校都对文化课程教学极不重视,尤其是作为基础文化学科的语文学科,甚至有人认为语文是可学可不学的一门学科,这是对语文学科的极大的错误认识。社会各界及中职学校对于语文学科的忽视,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1],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价值观念的引领,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都难以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或思想水平,导致很可能会缺乏一些高尚可贵的人文素养与品质。

(二)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方式相对滞后

在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学习先进的、优秀的教学方法或自己进行创新,仍然使用着教师讲、学生听的老一套教学模式。同时由于学生、社会对此的不重视,教师也没有受到有力的监管和压力,就呈现出对上课没有紧张和重视的状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上课、备课,导致其在课堂中都是照着教案读,没有开展一些活动或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听起来就会非常枯燥无味,对此门课程的兴趣也会迅速衰减[2]。从而,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得不到提高,其各方面的品质也得不到培养,也就难以形成“知行合一”等崇高的品质。

(三)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师水平不高

从中职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中我们就能够看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普遍不高。一方面,是以前的教师岗位入职条件低,因此一些年纪较大的教师都没有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并且还有一些教师是非师范专业的,因此在教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3]。另一方面,是学校对本门学科的不重视,从而导致对相关教师的培训较少,其专业水平也不能得到较好的提升,而且,学校对此门学科没有严格的考核,因此也就造就了相关教师的懒散、不求进取,在教学上没有用心钻研,教学质量也就不言而喻。

二、“知行合一”在中职语文学科中的现实意义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学做合一”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一起构成了陶行知生活教育不可分割的三大原理,“学校里的教育太枯燥了,必得把社会里的生活搬一些进来才有意思。”那么作为现今中职语文教学来说,教学中有机渗透“知行合一”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教师的“教”。作为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师,针对的是不同的专业教学。那么语文学科教师,在传授学生一定的写作、阅读、分析的基础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学生他们职业意识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专业技能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中,如中餐烹饪学科中涉及饮食文化的内容,在语文课教学中,可以渗透饮食文化内涵介绍,与学生今后就业相联系,丰富学生视野。如在教授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语文课时,可结合“中国制造2020”“大国工匠”精神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养。

二是有利于学生的“学”。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更能评价一名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要与自身学习的职业相联系。要将专业技能与文化理论有机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科学引导,在教授语文知识时将其融入专业技能学习,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学中“知行合一”应对策略

(一)教师本身的“知行合一”示范

作为教师,除了负责教书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外,还要意识到自身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指引作用。教师需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无条件地关心、爱护学生,对其始终保持相信的态度,给予学生必定成才的信心和信念。我的母校有这样一句话,“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意思就是只有自己的学识达到了较高水平并且品行端正,才有资格成为别人的老师。要知道,学生对于老师的模仿和学习,大多数都是无意识的,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保持良好的品行,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要求自己做到知行合一,在课上、课下都保持节俭、善良、好学的作风,为学生提供一个正面的、优秀的榜样,使学生受到自身高尚品行的影响,对自身产生崇敬之感,学习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使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得以提高,在其往后的生活中都保持“知行合一”的高尚品质。

(二)制定准确的“知行合一”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并分析教学内容是偏向于知识能力还是偏向于素质教育。只有了解教学内容的偏向,并根据偏向制定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中职语文知识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其核心内容是听、说、读、写这四方面。应用听说结合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应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后,可以应用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可以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中渗透“知行合一”

对于中职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性内容,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正确价值观念和高尚品德行为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正确品行观念的引领,使课堂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形成较高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且在这些观念的指引下,做出正确的行为。例如,在《善良》[4]一文中,有着“善良在现在已经被视为了一种愚蠢的行为”的观点,那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此进行独立的思考,提出为何善良的行为反而会被视作愚蠢、你认为善良的行为在现在看来是否愚蠢以及为什么等问题,给他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慢慢地引导他们从文中去感受善良的力量,使其认识到善良的重要性,从课本中受到感染和激励,从而努力做一个内心善良的人;然后再问到,作为一个善良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做出怎样的行为,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两方面都要保持统一的善良,做到知行合一。

(四)合理开展“知行合一”相关主题教学活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除了一般的课堂教学外,还应适当地开展一些主题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一些教学目标也是需要相应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完成。例如,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好人好事评比大赛”,以透明公开的形式去评选优秀的典例,让学生自己去说在平时看到了哪位同学做出了什么样的先进事迹,再让大家讨论这位同学平时的道德品质,以及这位同学其他做得好的事例,从他人的经验中得到启发,感受他人高尚品行带来的各种好的感受。或者以“辩论”“演讲”等众多形式,来开展关于“知行合一”的主题活动。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渗透职业学校特有的职业能力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活动带来的乐趣,还会受到他人美好品质和行为的感染和引领,从而,其自身也会开始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五)设计科学的“知行合一”考核方式

考核检验是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数中职学校都以分数高低来评定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这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态度,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会使学生不愿学习中职语文知识,同时也无法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进行考核检验时,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去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索钻研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口语表达考核、示范教授考核、扩展阅读考核等。在口语表达考核中,教师可以制定考核内容,并让学生根据考核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同时根据学生的语言、语态和内容进行打分,这样能使学生认真对待每次考核。在示范教授考核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示范教授内容,并让学生对所规划的内容进行教授,这样能看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使学生积极认真地钻研语文知识。在扩展阅读考核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所知道的扩展阅读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讲述时的流畅程度、准确度和丰富程度进行打分,这样能提升学生进行扩展阅读的兴趣,并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

中职学校语文学科教学,目前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对此加以重视,进一步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改革落后的教学模式,培养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高素质语文教学师资队伍,从而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考核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超学科”来啦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