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女性形象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

2021-11-30栾轶玫鲁妮

对外传播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栾轶玫 鲁妮

【内容提要】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与传播十分重要。女性题材是国际传播中的重要题材,女性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构成,女性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新时代,中国女性在社会上扮演着科学家、将军、教师等重要角色,女性形象愈加多元化.这些创新求实、爱国奉献、热爱科研、无私育人的多元女性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可以聚焦女性形象,进行以人为本的传播——通过讲好新时代中国女性的故事,特别是讲好广大青年女性成长奋斗的故事,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新时代女性形象 女性故事 国家形象 对外传播

进入21世纪,作为国家软实力体现之一的国家形象为各国所关注,“对形象的追求与塑造已成为维系城市、区域、国家等社会组织生存、发展的一种基本目标与手段”。①在国际关系与对外传播中,有诸多学者对国家形象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研究。综合来看,国家形象即“國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②国家形象的有力塑造和传播能卓有成效地展示一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消除刻板印象,拉近一国与国际公众的距离。

国家形象传播有其自身规律。如果对国际通行规范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了解与考虑不足,片面进行大制作、大投入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措施可能达不到效果,反而可能引起质疑和误解。“当今的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对女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甚至将一个国家对女性的尊重,作为对该国文明程度判断的标尺。”③新时代,中国女性在中国社会和国际舞台扮演着越来越多重要的角色,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元化,通过女性形象来塑造与传播中国国家形象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既有研究大多关注新闻媒体、文艺创作、国际活动、国际旅游等对国家形象传播的作用,而少有研究聚焦女性形象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促进。并且,在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与国家形象关系的研究中,大多关注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而对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故事关注较少。实际上,女性题材是国际传播中的重要题材,女性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构成,女性形象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国际传播需要以人为中心,女性是中国建设的参与者,通过讲好新时代中国女性的故事,塑造新时代女性形象,能有效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进步的中国。

一、女性形象与国家形象传播

在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女性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④不论是文学、影视、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形象,都成为一种传播符号,向世界不断传播着一国的形象。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女性故事的传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女性题材是国际传播中的重要题材

女性题材是国际传播中的重要题材。一方面,女性题材在国际传播题材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在国际上大量传播的文学、画作、音乐、影视作品,不乏女性题材的作品。例如,女性题材文学作品《简·爱》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约翰·埃·密莱的《盲女》、约翰内斯·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的知名画作,都是聚焦女性题材。近年来,女性题材影视作品也引起国际公众广泛关注,如《甄嬛传》《花木兰》《神奇女侠》《黑寡妇》等。另一方面,女性题材具有大量受众群体,较易引发女性受众的共鸣。电影《你好,李焕英》讲述了一个平凡女性成长为母亲的故事,⑤从中可以看到身边默默付出的女性其实都是英雄,该电影也引起了很多关注;女性题材电视剧《了不起的女孩》《三十而已》等也引起了受众的共鸣和讨论,并出圈成为现象级作品;女性题材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因为激发受众的共鸣而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女性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教育情况、文化熏陶并不相同,但女性题材涉及的核心——追求女性独立、平等、自由等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二)女性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构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⑥

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而女性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构成,讲好中国女性的故事有助于传播好中国声音。第一,女性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中国女性故事背后彰显的是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三,以中国女性故事为载体,传播中国国家形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策略。中国女性故事是具象的人的故事,一方面通过“人与人”的传播,可以拉近国际公众与中国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国际公众对“刻意”传播的潜在反感和排斥。

(三)女性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

女性在社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女性形象是公众形象的一部分,彰显着国家形象。在以人为本的传播视角下,用具象化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体现相对抽象的国家形象更能打动人。

1. 人本传播视角下的国家形象

“国际社会对国家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螺旋式的深化过程”,而随着各国对全球化的深入理解,一国显示自己实力的方式从暴力手段转向一种更为合乎人性的表达方式——国家形象。⑦然而,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从以人为本的传播视角来看,国家形象传播不能以一个冷冰冰的组织机构的形象来传播,而要以人为中心,进行人本传播。国家的形象由千千万万个该国公众的形象构成,国家形象的人本传播,就是要以一国公众为主体进行落实到人、落实到故事的传播。

2. 女性形象体现国家形象

女性作为众多公众中的一大群体,其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一个国家的女性形象也体现着这个国家的形象。“工业化、城市化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文化在朝着越来越强调个体自由、权利平等的方向演化”,⑧女性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准之一。正面的女性形象将给国家形象的传播带来积极影响,负面的女性形象将会对国家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在部分欧美国家,女性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男女平等,女性是自由的,并有机会担任重要的政治角色,自主自由的女性形象彰显着进步、现代化的国家形象。而在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思想普遍存在,女性的生存环境较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天黑后便很难看到女性的身影,因为女性此时外出被认为是‘冒险”,⑨不断爆出的恶性案件也使印度国家形象受损。很多印度人千方百计地想生男孩,“重男轻女已经导致印度诞生了2100万‘没人要的女孩”。⑩此外,印度各行各业中女性的身影也比较少见。印度女性呈现出的弱势、社会地位低下、缺少话语权等形象,使印度在国际上呈现出落后、不够现代化、社会安全性低等负面的国家形象。

(四)新时代女性形象告诉世界一个现代的中国

以往,中国女性形象常常被国际公众片面理解,甚至是误解。中国女性的形象构建和传播应意识到新时代女性形象的多元化,通过多元、正面的女性形象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的中国。

1. 被误读的中国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形象存在着宣传不足、解读有误,传播中对女性形象的呈现过于简单和刻板等问题。一方面,中国对女性形象宣传不足,缺乏对新时代女性形象的正面解读和传播。在中国,时而能听到讽刺和贬损“女强人”“女博士”形象,以及鼓吹“贤妻良母”形象的声音。另一方面,在西方话语中,中国的女性形象很容易被“误读”为神秘的东方女性——弱小、社会地位低、依附于男性等。西方媒体在塑造中国女性形象时,往往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由此所形成的中国国家形象是有误的、刻板的,甚至是贬低的。

2. 新时代女性形象彰显中国现代化程度

实际上,男女平等的观念已在中国广泛而深入地传播,新时代的中国女性已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存在,女性在社会上担任着越来越多的重要职务,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女性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进步,女性独立、自由、受尊重的程度可以体现该国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可以中国女性进步为突破口,塑造和传播中国正面、积极、尊重女性、男女平等的形象。

二、多元化的女性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

当前,中国的女性形象更加多元,中国女性在社会上担任科学家、将军、教师等重要角色,创新求实、爱国奉献、热爱科研、无私育人等多元化的女性形象彰显着中国进步、文明、现代化的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创新求实的女性代表:女科学家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国药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她发现了青蒿素,并成功创制了新型抗疟疾药。这一研究发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屠呦呦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11在屠呦呦看来,学医不仅可以远离病痛,还能救治更多人。医学研究的道路充满艰辛,一次次失败并没有打倒她。艰苦困难之时她仍选择坚持创新求实的精神,坚持科学理想。

屠呦呦是万千坚守科研岗位、努力开拓创新的女性科学家的突出代表。她所展现出的创新求实、坚持科学理想的形象和精神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此外,一些媒体也基于对该事件的报道,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勾勒出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12

(二)冲在一线的英雄女性代表:女将军陈薇

陈薇是敢和致命病毒“拼刺刀”的女将军,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的研究对象包括鼠疫、炭疽、埃博拉病毒等。在无形的战场,她和“敌人”斗智斗勇,彰显着中国女性的无畏、顽强与智慧。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她研究出一种有效的喷鼻剂,1.4万名使用该喷鼻剂的医护人员免于感染;2008年,在汶川抗震时,她担任卫生防疫组组长一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時,她对新冠疫苗的研制作出突出贡献。13在陈薇看来,各种致病微生物在战争时期可能成为危害世界人民生命安全的武器,在和平年代可能成为引发大规模传染病的根源。

陈薇临危不惧、始终奋战在一线的“科技女强人”“医学女强人”“女将军”形象,以及国际主义、关注全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中国女性能够成为将军、当选院士,在科研岗位自由驰骋、在国际舞台大展身手,也能从侧面体现出中国给女性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

(三)无私育人的女性代表:女教师张桂梅

张桂梅是一名教师,也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她坚守在云南的贫困地区,“拖着病体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贫主战场”,14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帮助山里的女孩通过学习走出大山,给贫困地区的女孩带来希望。在张桂梅看来,对大山里的女孩来说,读书是可以救命的。她说:“我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时间,现在还能动,我想做点事。”

张桂梅无私奉献、投身教育扶贫的女教师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构成,张桂梅的故事一方面彰显了中国女性的独立、自强与奉献,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的扶贫故事。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女性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也给中国女性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三、讲好新时代女性故事 提升国家形象传播效果

讲好女性故事应深度挖掘女性故事背后所能体现的中国国家形象,再以合适的方式讲述。新时代青年女性是整个女性群体的一部分,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讲好新时代女性尤其是广大青年女性成长奋斗的故事,以真实、丰满的个人故事塑造有血有肉的国家形象,以个体叙事彰显国家形象,将有利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

(一)女大学生村官与脱贫攻坚

讲好新时代中国女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帮助村民脱贫做实事的故事,将有助于讲好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女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的具体故事可以从细微处反映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传播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相比于从宏观讲述中国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的相关数据,此种以人为中心的私人叙事方式让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更容易被国际公众所接受。通过以人为中心的故事讲述更易让国际公众卸下防备,潜移默化地把中国脱贫攻坚、促进平等的正面形象传递给国际公众。

(二)女非遗传承人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讲好新时代年轻女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透过年轻女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可以看到:第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样性、独特性、传承性和活态性;第二,年轻女性可以在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其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第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得到国家关注与扶持。这三者都将助力讲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

(三)女社会活动家与中国担当

讲好年轻女社会活动家的成长故事,以及致力于公益事业的故事,将有助于塑造中国青年蓬勃向上、积极投身社会公益的形象。此外,女社会活动家热心公益故事的私人叙事背后,折射的是中国责任、中国担当的国家叙事,体现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公益事业、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国家形象和大国担当。

(四)乡村女性与美丽田园

讲好年轻乡村女性的故事,就是讲好中国美丽田园的故事,也是讲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提升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效果。以往,由于文化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常常被误读,在一些西方媒体的影响下,海外公众对中国乡村形成了落后、封闭、贫穷的刻板印象。而从新时代中国乡村女性个体叙事,到中国田园风光和传统文化的叙事,国际公众能看到中国“浪漫唯美的田园生活以及所传达的勤劳、质朴、回归自然的精神内核”,15并在此基础上引起共鸣。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对女性群体重视和尊重程度的增加,新时代中国女性不再是依附于男性的存在,女性群体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国际上普遍重视对女性权利的保护,女性的受尊重程度、男女平等程度等甚至会影响国际公众对一国文明程度的判断。通过讲好中国女性的故事,来消除国际公众的刻板印象,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告诉世界一个现代的中国,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除了以年轻女性故事讲述的个体叙事来彰显背后国家形象讲述的宏大叙事之外,还可以探索传播更多普通女性不普通的故事。

本文系人大“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新研究项目“新时代中国国家叙事体系的建设与传播”(项目编号:MXG202015)的阶段性成果。

栾轶玫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鲁妮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基于国家利益的研究视角》,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第1页。

②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页。

③李烨辉:《基于女性形象传播的国家形象塑造思考》,《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第36期,第146-147页。

④向阳:《女性英雄形象建构:国防军事电影中的女性与国家》,《东南传播》2020年第4期,第60-62页。

⑤吴翔:《女性题材霸屏之后期待男性题材精品》,新华网,http://www.news.cn/ ent/20210702/C96E3F2546C0000131D21FE278AD17E0/c.html,2021年3月5日。

⑥《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 n1/2017/0906/c413700-29519537.html,2017年9月6日。

⑦李正國:《国家形象构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⑧尚会鹏:《当前印度女性的生活状况》,《人民论坛》2018年第21期,第115页。

⑨任彦:《保护与觉醒》,《人民日报》2009年8月17日,第13版。

⑩同⑨。

11张敬婕、王雪琪:《性别议题的媒体表达研究——以9家媒体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报道为例》,《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第62-66页。

12宫承波、黄灿灿:《国家形象建构中的“文化寻根”叙事——以〈中国日报〉对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报道为例》,《当代传播》2016年第4期,第61-63页。

13阿晔:《敢跟致命病毒拼刺刀的女将军,《党员文摘》2020年第Z1期,第33-35页。

14王永刚、和茜:《张桂梅:用大爱筑起师德丰碑》,《党建》2020年第9期,第51-52页。

15李海敏:《李子柒短视频走红海外的思考》,《电视研究》2021年第1期,第52-54页。

责编:李倩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厦门日报》:联手华文媒体 讲好厦门故事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