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质灾害治理中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1-11-30章华龙朱少华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水工勘查灾害

章华龙,朱少华

(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产力提升,各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环境破坏力度也相对较大,导致部分地区频繁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人们受到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因此,在灾害治理过程中,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力度,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概率,充分保障人们的安全,避免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

1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重要性

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对治理地质灾害有着重要意义,可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对其起到较大的治理作用。通过对地质的调查研究,通常情况下,地质灾害与构造有着密切关联,了解构造特点也是灾害治理的基础,能够为工作人员治理灾害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发生自然灾害过程中,地质结构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整体构造出现破坏的情况,影响相关区域内的水文以及自然环境等。工作人员需对水工环地质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技术可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同时,在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由于部分区域地质环境较为复杂,不同区域地质有着相对较大的差异。由此工作人员需对地质情况进行探讨,利用地质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探究,掌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并从根源处对其进行治理,充分确保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成果,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治理效率,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2 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发生地质灾害时,其种类相对较多。其一,泥石流灾害。该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在部分多雨的地区,当降水量相对较大时,土质较为疏松,由于地形结构的特征,地形多呈现为陡峭的状态,极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同时,在部分区域由于人们对资源未能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开发[1],在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滑坡、坍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人们的安全。其二,地面塌陷。在工程建设时,工作人员未能对工程施工进行合理安排,致使地质条件出现破坏的情况,由此导致地面塌陷较为严重。并且,工作人员未能对其加以重视,从而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工程建设以及人员安全。其三,地震灾害。部分地区由于处在地震带,当地壳进行运动时,则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地震。一般情况下,地震破坏性相对较高,并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无法对其进行快速预测,由此在灾害发生时,对房屋等造成严重损坏,甚至出现大量人员伤亡。

3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1)环境勘探工作中的应用。通常情况下,地质灾害威胁人们安全,对区域建设造成严重破坏,并使区域内环境以及结构发生变化,如地下水流、地表结构等。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并对其治理方法进行高度重视,加大对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力度。其中,该技术在环境勘探环节可起到良好的作用,通过利用该技术,工作人员能够根据环境特点进行准确测量,充分掌握地质灾害区域内环境的实际情况。

(2)地震灾害治理中的运用。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地震灾害治理要求合理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有效对地震灾害进行预警,让人们提前做好逃生准备,减低损害程度。同时,在地质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可充分对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以及速度等进行准确预测,确保工作人员对地质结构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地质特征进行充分掌握。通过对相关区域地质的详细分析,能够通过测量进行合理描述,有助于工作人员对地震灾害情况进行相应评估,并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可快速感应地震危害,通过相关预警有效降低灾害风险,避免其对人员伤害的强度增大,产生较大的损失[2]。

(3)地面塌陷治理中的运用。在地震发生、工程施工以及树木砍伐等过程中,均会造成地面塌陷的情况出现,针对该现象,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有效治理,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对地面塌陷灾害进行深入探究,并制定详细的治理方案,快速处理灾害问题,充分保障人员安全,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不断减少地面塌陷发生的概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合理设计施工计划,对地质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施工区域地质情况,为塌陷工作做好准备,采取合理的措施,避免对地质结构产生较大的影响,降低结构的稳定性,不利于相关项目正常建设。同时,在树木砍伐过程中,部分人员未能按照我国规定的具体要求,造成树木以及土地严重破坏,相关人员未能对环境进行全面养护。因此,在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下,工作人员可在高风险地区安装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确保工作人员对区域情况进行实时掌握,防止出现严重灾害,影响人员安全。通过对地质结构的观察了解以及分析评估,充分做好治理工作,提高灾害治理工作质量。

(4)山体滑坡泥石流中应用。在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中,水工环地质技术也具有着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在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对区域内的边角线以及勘测点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对周围建筑影响的分析,有效掌握地质情况变化。尤其是在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合理布置探井。在灾害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地下水位以及排水情况进行全面控制,加大对相关系统的检测,制定土方运输路线,并对勘查点收集的信息数据展开研究,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等级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划分,便于工作人员开展治理工作,增强地质治理效率。同时,在水工环地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对灾害范围以及治理规模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具体规定标准,明确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从而解决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治理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5)地质裂缝治理中的应用。当发生地质灾害时,地质通常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在对其治理时,工作人员也可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对地质裂缝进行有效监测。根据我国规定标准,对裂缝展开详细探究,明确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对地质结构断裂程度进行掌握,防止出现较大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地质裂缝的产生与地下水有着较大的关联。因此,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可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并强化预警工作。

4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措施

(1)提高水工环技术推广工作。在地质勘查工作中,水工环技术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勘查工作起到较大的帮助,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该技术的推广,扩大该技术的使用范围,可有效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同时,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不断对GPS技术以及RTK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可有效对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在水工环技术的应用下,对灾害现场进行全面测量,便于工作人员对其展开有效分析,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达到良好的治理目的。因此,在灾害的治理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水工环技术的宣传,促使相关人员逐渐对该技术进行了解以及掌握,能够对相关技术进行灵活熟练应用,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在卫星定位系统的运用下,工作人员可对相关区域内的地质情况、水文环境等进行全面勘查,了解实际情况,防止对人员造成伤害,充分推进勘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地质灾害治理精度,提高灾害治理效率。

(2)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工作人员实施相关技术。落实处理方案,从而达到预期治理效果,保障人们安全。因此,相关单位在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时,应当对工作人员加以重视,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掌握基本技术,在治理灾害过程中可起到关键作用。由此要求工作人员需对水工环地质技术进行深入了解,并能够对其灵活运用,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有效实现地质灾害的治理目标。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不断向工作人员介绍技术的功能以及实际用法,增强人员操作的熟练度,逐渐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从而促使其更好地开展治理工作。同时,相关单位还应当引进大量的优秀人员,可有效对相关先进技术进行充分运用,快速完成地质勘查工作,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便于采取香相适宜的处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治理水平。

(3)强化工程的建设勘查工作。在开展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工作人员应当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查,对现场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勘查工作,掌握施工区域的基本信息,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有助于工作人员根据数据信息展开充分分析。并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的相关特点,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需求。同时,在地质在灾害治理过程中水工环地质技术能够为其提供较大的帮助,工作人员应用该技术能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整体监测。在勘查过程中,可从地质角度对施工方案进行探究,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善,以符合地质灾害治理的标准。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可有效为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工程规划提供丰富的依据,确保施工程设计较为合理,不断提高施工方案的精准度,加强对施工环境的保护,避免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工程施工效率。并使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以及质量逐渐下降,对工程建设造成较大影响,极易产生相应的损失,增加工程建设成本。

5 结论

总而言之,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工作人员应当对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不断扩大该技术的使用范围,发挥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防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对地质灾害类型以及水工环地质技术进行全面研究,了解该技术在不同地质灾害下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分析,加强对新技术的推广,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大灾害治理力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水工勘查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水工建筑渗漏成因与措施探析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天下水工看淮安
水工模型试验对泵闸结构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