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压铸造铝合金缺陷分析与热处理工艺研究

2021-11-30谢志强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1期
关键词:固溶体铝液共晶

谢志强

(福建华威钜全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在现代各类科技的指导下完成理论研究后,便开始大量投入工业生产之中。工业产品制造材料也发生明显变化,有色金属材料已成为工业生产的重点关注对象。而铝合金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密度仅为钢的三分之一,导电性能优异,在抗腐蚀也有优良表现,所以在航天航空、矿山冶金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为进一步提升应用效果,需要对其质量缺陷进行深度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1 低压铸造铝合金缺陷及其解决措施

(1)铸造裂纹。如果铝合金铸件存在较为复杂形状,各个位置厚薄不均匀,就会在其凝固时,各个部位产生不完全匹配的冷却速度,进而形成内应力。一旦内应力大于材料最大抗拉强度,就会造成铸件拉裂现象。常见铸造裂纹有两种,沿晶开裂的热裂纹,观察其裂缝存在黑色氧化物,形状多为锯齿状;沿晶体内部产生开裂的冷裂纹,断口因没有产生氧化反应,所以会呈现发亮的银色[1]。解决措施:在铸造合金时,要明确化学成分,严格控制杂质在标准范围内。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熔体被高温影响,超过其所承载最大温度时要控制溶体在炉内的停留时间,采用科学方法控制铸造模具温度与冷却速度,保持液态金属拥有均匀稳定的流动与冷却速度,防止杂物不慎落入熔体。A356铝合金合金成分中的铁含量增加、针状β-AlFeSi增加,对合金组织割裂作用增大,热裂倾向增大,铝合金轮毂、车架等强度件低压铸造含铁宜控制在0.15%以内,最大不宜超过0.2%。

(2)花边组织(白花)。边界晶粒会拥有波浪或锯齿形状的花边,其形状与铸造孪晶相似,多为羽毛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可以发现组织多为薄片性质,保持平行状态。发生这种情况多是在铸造前成分调整不到位,或者熔体过热,在炉内保持较长停留时间也会发生类似情况。而过滤管孔没有拥有较粗直径,在铸造时拥有过高温度、过矮的结晶器,或者变质细化剂失去效果都会出现花边组织。解决措施:对于合金的化学成分严格控制,保证其杂质含量在标准范围内,并采用科学方法合理对过滤系统展开设计,优化结晶装置[2]。

(3)针孔。针孔是低压铸造中常见缺陷,形成原因主要是铝液中含氢量超标(试块密度小于2),在模具凝固中形成针状密集分布气孔,一般在加工面特别是厚大过热时容易出现。造成铝液含氢量超标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回炉料过多、铝液精炼不到位、低压用压缩空气含水量超标、浇注温度过高等。解决措施:回炉料过多,控制回炉料在20%以内。铝液精炼不到位,选用纯度99.999%的氩气或氮气除气,依据真空抽气试块测试结果来调整除气参数(转速,气体流量,除气时间),要求试块密度不小于2.3g/Cm3。低压用压缩空气含水水量超标,含水量一般用常压露点来表示,要求-60℃~-70℃。浇注温度过高等,一般要求不超过740℃。

(4)浇注不足。铸件产品无法保证完整状态,这是因为在浇注时温度较低,造成铸件会拥有较快地凝固速度,在铸件还没有浇满时已经凝固成形,从而构成浇注不足的生产缺陷。这是因为浇注系统缺少宽大通道,并不能保证铝液拥有大流量,构成瓶颈问题,或者模具排气不良引起气阻造成浇注不足(冷隔)。而在浇注流量无法匹配铝液填充生产速度时,会出现浇注不足现象,让产品作为废品处理。解决措施:对浇注系统进行设计,使其优化铝液流量,优化模具排气系统。在生产时要做好模具预热工作,有效避免在浇注时出现铝液过快冷却问题。涂料要保持分布合理,型腔内涂料全部保持均匀厚度。保证模具可拥有良好的排气条件,避免出现因浇注不足产生资源浪费的废品。模具设计时要求铸件肉厚大于3mm,合理设计排气塞。

(5)缩松。如果铝合金液体偏高,或者浇注温度过高,导致冷却速度较为缓慢,产生巨大收缩量,造成晶粒粗大,形成疏松组织,从而生产出缩松铸件,只能当成废品处理。解决措施:对于现有工艺进行科学地改进,精细化控制模具加热保温与浇注所需的温度。对于冒口尺寸进行科学设计,保持正常厚度涂料,避免厚薄悬殊,铸件收缩的补给量也要重点关注。铸件维持对称设计。

(6)氧化夹渣和气孔。如果因加压参数操作不当,造成铝液注入型腔发生喷溅现象,会导致气泡无法释放,反而被包裹于铸件内,进而造成金属氧化,产生氧化夹渣。如果铝液含有大量氢气,就会产生许多不规则孔洞,这些孔洞在厚大的砂型铸件上较为常见,会对铝合金的物理与化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对于反应性气孔,时由于覆膜砂芯经铝液高温树脂燃烧产生气体,或是由涂料未烘干经高温产生气体钻入铸件而形成气孔。解决措施:提高操作质量,保持铝液平稳浇注,避免产生过大冲击力,而浇口选择合理内浇道设计,采用底注式浇注较为合理。

2 固溶淬火原理

目前低压铸造的铝合金分成共晶型与固溶体型两类。

(1)共晶型。现在工业生产的共晶型典型代表当属ZL104的Al-Si-Mg-Mn合金,除拥有Al、Si、Mg、Mn主要化学元素外,还有少量Fe、Cu、Zn元素,同时控制杂质在0.6%范围内。铸态组织是由α固溶体、α和Si二元共晶体,掺杂AlSiMnFe和Mg2Si构成的化合物。淬火温度促使Mg2Si溶进固体中,而作为不溶相的Si则与Al-Si-Mn-Fe产生聚集反应,淬火组织是α固溶体、α和Si与Al-Si-Mn-Fe,而低熔点的共晶体则是α、Si、Al-Si-Mn-Fe,拥有近560℃的过烧温度。

(2)固溶体型。固溶体型并不具备铸件不溶共晶的相关元素,而铸件结晶或因结晶冷却产生偏析与第二相组元,会在淬火阶段被高温影响,在强化相全部溶解后一并消失。通常情况下,淬火条件多是由α固溶体构成,拥有较为宽泛温度范围。较为典型当属ZL201的Al-Cu-Mn-Ti,除Al、Cu、Mn、Ti等主要元素,还有少量Zn、Mg,要求杂质在0.3%范围内。铸态组织是由α固溶体、Al2Cu、Al12Mn2Cu、Al3Ti构成的化合物。而淬火加热阶段,Al2Cu会溶于α固溶体与Al固溶体,并在高温影响下分解成的细小质点的T相(Al12Mn2Cu)。若想让铝合金获得最优组织性能,可使用双级淬火完成加热工作:以530℃,上下浮动3℃,要求比生产规定温度略低,完成一级加热,从而让Al2Cu强化相可顺利与α固溶体相溶,以晶界将T相质点全部析出。而二级加热则要与规定生产工艺温度相符合,即540℃,可保持上下浮动3℃误差,让残留Al2Cu相可全部与α固溶体相溶。该种类合金要对应Si的杂质元素严格控制,避免让其含量超标。如果Si元素超标,在生产中会产生熔点达525℃的α、Si、Al2Cu三元共晶体,从而降低对铝合金产品的淬火温度,并对物化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3 淬火温度

铸造铝合金如果在不造成组织过热的前提条件下,逐步提升淬火时的加热温度,可协助强化相加快与Al基固溶体相溶,从而缩减形成饱和状态时间,进而提升铝合金强化效果。一般情况下,共晶型淬火温度要控制在过烧温度10℃至15℃以下,而固溶体型淬火温度控制在过烧温度的5℃至10℃以下。

4 保温时间

在淬火后的保温时间和铸造铝合金的原始成分、溶解速度与组织状态有关。一般共晶型的强化组元并不多,会造成Mg2Si拥有较高溶解速度。所以在正常淬火温度条件下,保温1至4小时就可满足技术条件所需的组织性能。同时,在保温时期,铝合金性能与保温时间成正比关系。如果保温时间过长,例如保温9小时以上,铝合金性能反而会在Si元素聚集效果加强影响下,产生降低。

5 冷却速度和转移时间

对于淬火阶段冷却速度,要保证现在溶解于固溶体内的强化相,在淬火阶段不会产生析出现象,同时严格控制淬火的转移时间。冷却速度受到淬火介质的性质影响,保持热容量、黏滞等。而淬火的冷却介质应选择存在温度差异的清洁水,不仅获取便利,成本较低,而且也容易控制实验效果。通过不同温度的清洁水可得到有层次冷却速度,对于各类铝合金产品均有较强适用性。铝合金冷却速度在水温提升的同时会产生下降现象,而水温降低又会提升冷却速度。

6 铸造铝合金的时效

作为铝合金在时效阶段组织转变的特点,迁移扩散会导致过饱和的固溶体产生脱溶分解现象。当溶质原子在溶解状态下,会因过饱和而成核析出,集结聚集也会随微杂质析出,产生未溶解过剩相聚集现象。一般情况下,时效原理为:在合金固溶完成淬火工序后,在时效期的沉淀相会产生析出现象,并以GP区、θ''(GPⅡ区)、θ'、θ(CuAl2)顺序产生转变。而Al-Cu合金其时效沉淀则为:GP区、β'、β(Mg3Al3),Al-Si-Mg合金其时效沉淀则为:GP区、β'、β(Mg2Si)。以铝合金使用性能可划分成强化时效、完全时效与淬火处理、软化时效、不完全时效与淬火处理。铝合金产品需要较高强度,但是在塑性指标不高时,可用强化时效处理铝合金。

从各类实验数据中分析,铸造铝合金无论是共晶型还是固溶体型,如果保持正常淬火,维持175℃至185℃时效温度,并保持5至10小时的保温,可获得良好强化效果。如果时效温度或时间不满足生产需求,就无法达到生产技术要求,铝合金组织和性能也会相应下降。

7 结论

在应用热处理工艺处理铝合金质量缺陷时,要严格控制温度与处理时,保证铝合金可获得高强度与硬度,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也要在生产中不断更新工艺,检查当前生产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采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企业也要定期对一线生产工人做专业培训,培养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升生产水平,保证铝合金产品可获得市场认可,进而提升企业在行业的知名度,做好拓展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

猜你喜欢

固溶体铝液共晶
屈服强度231MPa、伸长率4.3%的新型高压压铸铝合金
一种铸型铝的铸造方法
CL-20/HMX共晶含能材料研究进展
铝合金熔铸在线除气设备的设计
二维MXene固溶体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固溶体的应用研究
钙掺杂对铈锆固溶体性能的影响
AlxFeCoNi2.05近共晶高熵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提高重熔用铝锭质量的措施
Cr12Mo1V1锻制扁钢的共晶碳化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