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情境任务,建构层级意识

2021-11-30

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 2021年10期
关键词:滑雪考查小说

孙 霞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如火如荼地进入教学一线,尤其高考命题提出的“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这一原则,对原有学习轨道、学习模式都产生极大的冲击。

那语文学习是不是就简单地进行终极试题响应:专门训练各种情境,从学科情境到个人情境,再到社会情境?回观这两年高考题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情境式考题,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例如情境式默写、各大板块的最后一题等,多以学科知识情境为主。下面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外国小说阅读为解读路径,一探高考外国小说情境式考题的真貌。

分层解读情境,定位复习内容

2020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第9题: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威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情境任务解构 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①概括《越野滑雪》情节(郊外滑雪、客栈喝酒并相约再滑雪)。A.依据小说内容,从不同角度(人物、环境、主题等)概括小说情节。②提炼《越野滑雪》情节安排的特点(画面式结构)。B.梳理小说情节安排种类。③探究画面式结构对人物、主题、表达等方面产生的效果。C.小说三要素之间的互动效应;不同国别、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审美倾向。④梳理“冰山理论”的内涵。D.广而深的阅读:作家系列作品、评论性作品及创作理论等。⑤分析情节安排与“冰山理论”的对应。E.多种思维能力的融合:分析概括、梳理探究、实践运用能力等。

上表可见,对外国小说的考查已经从三要素上升到小说理论高度,试图要求站到创作高度,以专业的创作理论看单篇小说的构成,例如叙述视角、情节种类、人物类型等,鉴赏不再是“看山是山”,而是进入创作情境,察觉作者的创作过程、创作意图、创作特色及艺术效果;而当小说是外国小说时,其文化、审美与思维都不同于本国文化,难度再次拉高。

针对这样的小说创作情境题,复习的层次性和针对性应该很清楚:第一层,补充阅读大量小说创作理论术语及其内容;第二层,了解小说不同流派的特点,阅读不同流派作品;第三层,从创作术语与三要素融合的角度,尝试设置情境考查题。如果记住这些知识点,就能应对情境题的考查吗?为考知识点而考,恰恰是高考情境题力图规避的考查方向。

情境题真正的奥妙在于第三层的融合上。例如2021年全国Ⅱ卷第9题: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该题以两个文本构成互文式情境。文本一小说是文本二散文中作者写作理念的情境演绎,文本二散文是文本一小说作者创作理念的反省。任务解构为:①文本二中如何教小孩子作文,“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是什么?②“实践”这个词如何理解?③文本一何处可见作者“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样的情境题看似没有一个创作理论术语,只有两个文本的关联阅读,但明显比海明威的“冰山”题增加了考查难度。“冰山”题关乎小说理论的识记理解,而这道情境题则要求考生通过试卷上的文本阅读概括提炼出写作理论,并立刻与另一文本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关联。相比较而言,这样的情境题更符合高考情境考查的方向,不以考查知识点为目的,而是真正地考查语文综合能力,以多文本建立考查情境,将学科的综合能力、核心素养融入情境,“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

建构难度级别,突破复习难点

依据上述两条高考情境题的解读,至少两个阅读方向不可忽视:小说理论、跨文本阅读。三个意识不可轻视:群文意识、理论意识和关联意识。我们需要以“一览众山小”的视角探究小说价值,建构考查内容。

例如新教材中四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老人与海》(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整合,设置三个级别的情境试题,对接高考测评要求。说明三个级别:A为小说三要素考查;B为创作理论情境考查;C为群文阅读情境考查。

阅读内容《老人与海》(节选)、《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卡洛斯·贝克《迷惘者的一生》、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试题级别(人物篇)A.阅读老人与鲨鱼搏斗内容,分析老人形象特点。B.根据扁平化与圆形人物不同的特点,请你对老人形象进行具体分析。C.对照“一战”后“迷惘的一代”,分析老人(圣地亚哥)这一形象的独特魅力。

试题级别(主题篇)A.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一个人可以被打败,绝不会被毁灭”的内涵。B.马尔克斯认为他所写的一切都有他的现实依据,你的看法呢?请依据文本进行分析说明。C.《如何阅读一本小说》认为“海明威是伟大的实验家”,请你结合该书作者的理解,分析《老人与海》小说语言上的实验特点。A.单文本阅读,以三要素设题: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等。B.理论理解与小说探究相结合:人物类型与人物形象的关系等。C.阅读不同文本,将问题置身群文中,概括分析、融合探究。能力级别

上表格中的试题设置努力想做到不同难度级别的示范,也希望能借助难度之间的比较,体现出考查内容的发展性以及层次性。C级是最高级别,绝不会忽然凭空出现的,而是由A到B的级别发展。即A是考查核心,而B、C题型将考查内容置身于阅读视野与阅读情境中,使考查核心具有情境性,具有生命力,而不是干瘪的鉴赏点的存在,力图使鉴赏点存在一个面,继而进入一个鉴赏体系中。当然,置身鉴赏情境(体系)中的考查,必然对情境内容的理解也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考查的立体化,恰恰对应的正是核心素养的提升。

因而复习过程中,可尝试以穿外衣的方式,层层加码:拿原有的高考题练手,尝试加一些理论术语,改头换面;或者来点组合游戏,两三篇文章放一块,跨文体的最好,以求同存异的精神,在共同点的引导下,建立不同点之间的比较,或者区别不同,寻求共同等。复习不一定得新材料新文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好文本、好题目,让它们更符合当下高考要求。

但是,核心不可废:面对单篇小说的三要素解读,鉴赏基础要扎实。

稳住学习基础,把住复习基点

从2020年全国卷到2021年“八省联考”卷,再到新高考试卷,都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小说基本内容的理解,分值6分,占比37.5%,例如“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当然基础性的考查必定也渗透在另两条主观题(10分)的考查中,例如“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越野滑雪》),“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石门阵》)等。此类问题涉及多个基本元素,关乎小说鉴赏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不可忽视。例如上面四篇小说,固然要考虑整本书的价值,但首先读懂读细节选内容,以习得阅读小说的基本技能为学习目标,具体学习如下表:

学习目标 梳理情节;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探究文本主题。篇目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复活》(节选)《老人与海》(节选)《百年孤独》(节选)学习活动:在“学会质疑”中“学会答疑”一、从小说三要素的特点入手●分别从“身份”“经历”“思想性格”等方面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小说情节不同一般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句”,请概括该篇小说情节特点;●阅读有关大海的描写,分析其特点和作用。二、从小说浓墨重彩之处入手● 《复活》中多次描写玛丝洛娃的眼神和笑容,尤其是“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如何理解?●《老人与海》中狮子这一形象的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三、从阅读困惑入手● 如何理解“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米考伯先生好像不靠谱,怎么看待米考伯先生一家?●桑迪亚哥为什么反复自言自语?●现实里有失眠症、食土症吗?作者这样的安排有什么现实意义?学习方法 勾画关键句(细节);分角色讲故事;搜集背景资料;制作思维导图;交流阅读问题。

基础是多维度的,包括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等。就小说而言,基础知识包括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文化常识等;基础能力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因此,小说鉴赏离不开基本元素(情节、人物、环境等)的概括分析,以及细读语言的能力。这部分不多说,原本就是高三反复强调的,但不能因为情境题型的出现,就不重视基础学习。

聚焦作品作家,有针对有辐射

读外国小说,其本身的特点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解读外国小说,不同于解读中国传统小说。不同文化心理、不同国别特点、不同作家风格都是要考虑在内,例如狄更斯与海明威是不同时期的外国作家,其写作风格迥异,体现的社会现实也截然不同。这个问题在“八省联考”卷《秋雨》考查中很突出。由于对日本小说缺乏阅读经验,这就导致我们对日本独特美学文化和人物特点的解读存在畏惧,甚至错误解读。《越野滑雪》中滑雪这项运动不属于中国传统运动项目。这一运动需要的条件(在郊外、利用工作闲暇时间),以及尼克和乔治对这一运动的热爱程度(对滑雪美妙过程的描写,客栈中的一再相约等),只能依靠课外阅读积累来准确定位。

解读外国小说,需要突破情节这一个视角。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多以“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简易结构为主,但现当代外国小说,尤其是维多利亚时期后,小说叙述视角和艺术构思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零视角 (非聚焦型)、内视角、第一人称外视角和第三人称外视角(外聚焦)、以及不同视角的交叉等,如传统的现状结构、以意识为中心的网状结构、以景物或场面为主题的画面式结构、象征性结构、散文式结构、矛盾空间等。例如《越野滑雪》不再是简易结构,而是以场面为主的画面式结构,由滑雪和客栈喝酒两个场景构成,情节发展意识不强。

解读外国小说,作者写作特点不可忽视。例如《秋雨》作者川岛康成和《越野滑雪》作者海明威截然不同,痛苦与悲哀是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而海明威则以文坛硬汉著称。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和内容倾向,如海明威作品涉及“一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对战争本身和创伤的思考、著名的“冰山理论”等关键词。并不需要专业的研究,但一定要了解,就像说起苏东坡,就想起豪放派、豁达平和等。看《百年孤独》,应当了解《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代表的原因,了解马尔克斯的写作特点,代表作,甚至关联莫言的作品。

聚焦作品作家,使复习有目标、有方向、有针对,但不能眼中只有一个点,而是要具有网状的带辐射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关联性的学习能力,促成最终的综合运用,情境考查。

面对高考语文的小说复习,其目标应当紧扣命题原则,但不可简化为最终的测评对接,既要有对问题,尤其是情境性问题的解读解构能力,也要有阅读辐射关联意识;既要有对文本的细读,也要有群文关联的综合。高考复习应当是一个从基础性、综合性,再到情境性的完整过程。

猜你喜欢

滑雪考查小说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冬来啦,滑雪去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滑雪,冬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滑雪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