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育德”能力内涵的解析

2021-11-30汪长明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育德引路人时代

安 玫,汪长明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师范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步入了以培养“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全新时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是新时代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是教师“育德”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育德”能力取决于自身“师德”“学识”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只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新时代,教师的“育德”能力建设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政治属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为载体,系统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点的“德育”育人新格局。高职院校教师的“育德”能力建设要基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的办学职责,建立具有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教师“育德”能力建设长效机制。

1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四个引路人”“四个服务”“四个统一”和“三个传播”“三个塑造”的教师“育德”能力体系要求,全面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建设的问题[1],明确地将思想政治、法律法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教师“育德”能力建设内容之中。高职院校教师要基于新时代的“育德”能力,结合课程思政建设,建立自身的思想建设自育体系,用自己的言行做学生“锤炼品格”的示范者。

新时代教师要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素养,具有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需的“育德”能力,“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2]”,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3],了解学生在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上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有能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行业行为规范等融入课程教学实践,通过“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等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明确新时代高职生的历史责任和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定位,坚守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师“育德”能力的建设不能追求统一刻板的模式,要有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和特色。“育德”能力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每位教师应该依据自己的学识、性格、爱好、特长和课程以及学生喜好等,提升服务于学生“德”的发展的“育德”能力,建立基于学生思想品德提升的“育德”评价机制,明确自身“德”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教师要能够通过“育德”教育教学实践,凝练具有职业教育课程特色的“德育”教育教学案例和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

高职院校要依据本校教师“育德”能力和学生“品格”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阶段性目标的教师“育德”能力建设管理制度,建立“育德”能力督导机制和“育德”能力团队建设机制,建立“育德”能力累积积分的评价机制。制定基于学生“品格”行为表现的“基本评价标准+个性化评价标准”的评价指标,建立“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融合,“自主评价”与“他人评价”相补充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成果、能力、环境、培训等激励方式,促进教师“育德”能力建设。开发由学校教师参与的“育德”能力培育培训工程、“育德”能力研究工程、“育德”能力评价工程等,依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所授课程、教学对象制订不同教师“育德”能力培训方案和“育德”能力评价标准。在教师“育德”能力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好教研室的作用,在教研室范畴内不定期开展教师“育德”能力实施的民主评议,交流“育德”能力建设经验,畅谈“育德”能力建设的体会,将“育德”能力转化为教师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使教师“育德”能力建设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

2 追求新知的终身学者,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5]”在信息化、智能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知识的增长、技术的更新速度超快,会读书的能力、会学习的能力、会思考的能力、计划的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新时代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教育教学是一种专业技术,教师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计划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现代专业技术能力是教师“育德”能力建设的基础,只有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的教师,才能教出会学习、会思考、会创新的学生。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什么样的学习能力呢?一是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能力。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能力是指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自己思考教学问题、解决教学问题、评价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业文化、行业职业道德、法治精神等与课程教学实践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职教特色和课程特色的思政育人教学活动方案,凝练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二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学习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建立“成果”“问题”“目标”导向的学习机制,要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课题,要有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项目,要有定期的企业技术生产实践,保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够与时俱进。三是向教育对象学习的能力。时代在变、学生在变,学生的需求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技术技能的更新变得更为丰富,新媒体、新介质、新平台的不断涌现,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丰富更具有挑战性。教师要具有向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他们的学习方式,学习他们的交流沟通方式,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只有融入学生学习的群体,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四是具有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能力。在智慧发展的新时代,教育教学技术已出现3D视频、电子出版、实时通信工具、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化自我、网真技术、可视化数据分析、虚拟和远程实验室等,掌握这些现代技术,教师才能和学生实现教与学在一个共有平台,才能真正承担起“育德”的教育职责。五是法律法规的学习能力。在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进入全新的“法治”建设时期。法治精神的培养应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法治精神也将成为教师“育德”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成为学法、用法、护法的示范者,成为学生学习法治精神的引路人。

3 “教法”改革的执行者,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在新时代,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的新时代,教育的行为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的“育德”能力成为了学生最活跃的学习资源和活教材。乐教、爱教、会教,这才是教师的“师德”。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风格和教育品牌,要能够通过创新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国家认同、跨文化交往等能力。在新时代,怎样才能做一个会“教”的好教师呢?一是“教”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始终关注教育教学和行业企业技术生产中存在的新问题,要时刻收集学生学习的新需求,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技术和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课题、学习平台和学习组织方式。二是“教”要能够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新时代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应是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是否会学习、是否乐于学习作为教学改革创新的重点。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策划学习方案,一起学习研修课题,一起建立学习资源,一起评价学习成果,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三是“教”要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要培养学生具有坚持定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新时代的教育更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产实践的大课堂,让学生在生产一线以科学的态度,通过科学的实践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问题,使学生学到真本领,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敢于吃苦的意志品质和热爱劳动的奉献精神。四是“教”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要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以问题探究构建学习行为,打破学科教育的藩篱,建立项目导向的教学形式,成立合作式的教学组织,创造性地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信息技术,建立学生自主的知识学习体系和实践学习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步入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新阶段。

4 改革创新实践的行动者,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的职业教育,要求教师用自己的高尚道德情操与改革创新的实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6]。一是教师要具有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念和能力。高职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育人也要自育[7]。教师要努力承担企业技术攻关项目,要有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能力,要成为区域行业技术研发的专家,也要将行业企业新技术导入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二是教师要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者。教师要深入研究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将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勇于承担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建设项目,通过“三教”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使育人和育才相统一[8]。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献计献策。三是教师要成为学生品质道德修养的示范者和指导者。教师职业是知识育人、思想教人、品德感人、行为导人的工作[9]。教师必须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和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针对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学习、做人做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并且有效的解决方式。教师还要及时感知学生道德品质的变化,不断地激励和赞赏,使学生在自信中健康发展[10]。四是教师要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和修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追求卓越的教育理想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在实践教学中要学会自己创设教学环境,自己制作教学用具,自己管理实训室,引领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和劳动,通过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来影响和感化学生。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8],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的建设。教师“育德”能力建设的过程是教师在职业发展中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内省的重要过程[11],是教师形成言传和身教的教育实践历程。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发展中的教育对象,这就要求教师以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12]。教育部门已经制定完成了一系列师德建设制度和师德失范行为处理指导规范,它们是实现高水平教师“育德”能力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也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师“育德”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在教师“育德”能力建设的领域,教师一定要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只有教师成为“育德”能力建设策划者、实施者和建设者,才能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育德引路人时代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学党史 强信念 做好学生“引路人”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杨雪岭:美丽乡村领头雁 致富奔康引路人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洪专:中国基因治疗领域的引路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母亲是孩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