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对策及长效机制建设探究

2021-11-30容荻风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信贷金融机构融资

容荻风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到1807万家;就业人数达2.33亿人;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88.2万亿元[1]。由此可见,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及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转变,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产业升级的新生力量,是增加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小微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中小微企业在数量、体量和质量上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融资难仍属于最典型的问题。

自从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其中,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众多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根据报告统计,有超过80%的中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2]。针对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重点引导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度过资金难关,支持其尽快复工复产。随着社会经济秩序有序恢复,如何抓紧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突破金融服务供给的瓶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长期困境,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和融资困境分析

为了防控新冠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出台了严格的防控措施,部分聚集性的社会活动受到限制,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停产停工。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入不敷出,现金储备不足且没有快速优惠的融资渠道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些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有高达85%的中小微企业,其账上现金余额最多仅能维持企业3个月的生存时间[3]。现就我国中小微企业内外部融资环境问题做个简要分析。

1.1 企业内部融资环境分析

内部融资作为中小微企业最原始的资金来源,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微企业绝大多数属于服务行业,所从事的服务行业均为触达型服务业,在日常的经营生产过程当中难以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4]。国家制定的防控措施对于人员聚集、流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导致群众聚集性活动显著减少,这对该类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即使随着社会经济秩序有序恢复,人们仍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尽量减少外出聚会活动,从而造成市场需求疲软。同时,因为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供应链里的上下游企业未完全复产复工,原料生产不足导致原材料价格上升;交通管制导致物流业受阻,货物无法正常运输进而物流费用急剧上升;员工未正常返回岗位,导致用工紧缺进而人工费用上升。

在以上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很多已开工的中小微企业很难恢复到正常的营收水平。企业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持续地对客户和市场份额进行维护;支付办公和仓储的房租、员工薪酬、贷款利息等固定成本,还要承受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导致原材料和物流的价格上涨,这些都进一步侵蚀了企业利润空间,成为了企业存活下去的沉重负担[2]。

1.2 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分析

外部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主要包括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和获取贷款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直供方式,企业可以从资本市场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但是,我国对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设置了一系列的要求,包括成立年限、资产规模、利润水平等,中小微企业因为自身的原因很难达到这些要求,所以进入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非常困难。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成为相对可行的融资选择。但现实情况是,在受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的情况下,财务实力及经营能力被极大削弱的中小微企业成功获取贷款的可能性要困难得多。再加上中小微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等特点,其较难获得来自外部的融资支持[3]。由于企业营业收入锐减,现金储备严重不足,无法维持企业日常运营的需要,一旦无法及时获取融资支持,大量的企业将会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复产复工达不到预期,甚至会出现被迫关门歇业的情况。

2.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形成原因分析

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因素比较复杂,究其根源,可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探析。

2.1 融资困境的内部原因

首先是内部经营机制与管理理念落后。基于中小微企业的结构特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风险意识薄弱,没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应对紧急事项的管理制度。当出现紧急事件时,整体应对能力弱,应对机制灵活性不足,无法满足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需求,暴露出经营管理中的系统问题。回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针对企业其所面临的紧急事件无法得到妥善处理,造成后续应急成本过大,这些都暴露出了中小微企业经营机制与管理理念灵活性不足的问题。

其次是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信用状况差。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健全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及制度,导致企业信用状况比较差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的企业负责人不重视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财务管理水平不足,企业财务资料不完整、不规范,导致难以整合成有用的财务信息,当需要向银行申请信贷支持时,无法提供有效的财务报表。二是某些企业基于不同的目的,对财务信息披露不全,财务信息不公开透明且严重失真,导致银行对该类企业无法准确估量其真实价值、信用评级普遍偏低。综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经营和信用情况。加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评估进一步降低,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银行会更加谨慎地选择贷款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融资难度增加。

2.2 融资困境的外部原因

首先是传统性、常规性原因。一是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准确判断企业经营和信用情况。二是企业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信贷支持。三是银行更倾向于给大型企业或国有背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而忽视中小微企业。

其次是浮现出来的新问题。在信贷环境总体宽松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仍较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首先,一些银行有畏难情绪,金融服务的重心下沉不足,对于国家出台的信贷优惠政策理解不到位、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渠道不够丰富,导致很多企业对于信贷优惠政策不够了解,从而制约了企业申请信贷支持的积极程度。其次,银行业务数字化运营程度不足成为短板。特别是对于触达型的信息获取仍然具有局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因为人员聚集和流动有严格的限制,很难开展信贷业务的现场审核业务。另外,银行线上业务遇到运营瓶颈。银行线上咨询量的陡增反映出线上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

3.破解融资困境及长效机制建立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破解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困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借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契机,在不同环节上加强协调与合作,构建融资的长效机制。

3.1 中小微企业要加强信用建设

加强信用建设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加强信用建设的方式,增强融资能力。一方面,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风险意识,制定风险应对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杜绝不良信用行为,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3.2 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构建,降低融资担保门槛

构建适应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多层次、高效率融资担保体系,细化和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制度。首先,政府要出台相应政策,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要发挥其政策性、准公益性的特点,通过扩大融资担保范围,放大杠杆提高担保资金的倍数,对担保费率给予优惠等方式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题[5]。其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融资担保机构的建设,增加担保市场参与主体。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风险补偿基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提供风险补偿。将风险承受主体由一个变为多个主体承担,从而聚拢更多资金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3.3 发挥金融科技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破解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及审核成本高的难题。建议集合政府、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组织的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金融机构获取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所需的相关信息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渠道。金融机构可以从政府、社会等多方数据来源获取企业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及社会信息,能更加准确地对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同时能节省大量消耗在现场审核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而大幅提高信贷支持可获得性。

3.4 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

传统金融机构及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很好的优势互补性,双方要加强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为中小微企业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4]。传统金融机构有品牌效应好,客户数量众多、产品竞争力强、风险控制能力优秀等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机构有数字技术先进、线上服务场景丰富、触达信贷客户的渠道方便快捷、服务质量体验优秀等方面的优势。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快速灵活地借助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通过差异化服务,在信贷服务层次上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引导资金进而能覆盖范围更广的中小微企业。

3.5 固化金融产品及信贷便捷渠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针对受困中小微企业推出多种创新金融产品和特色服务、建立信贷便捷渠道等一系列人性化的举措,包括多样化的线上信贷产品、线上远程开户、快速线上审批渠道、线上监控、信用认定范围扩大等。随着社会经济秩序有序恢复,需要将这一系列举措进行固化,使之成为常态化的金融信贷服务方式,提升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效率。

3.6 固化临时信贷政策成果,落实长期融资服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针对众多中小微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各级政府积极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临时性的信贷支持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这些临时性政策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不可持续性,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微企业临时性资金短缺,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微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近年来,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针对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长期规划,建议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政府可以考虑将一些符合中小微企业长期融资规划的临时性政策调整为长期性政策,在政策层面上支持中小企业加强融资能力。

3.7 强化信贷政策落地效果

各级地方政府贯彻中央精神,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多维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各级地方政府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将政策真正落地,很多企业表示不了解这些政策,也没法真正地利用好这些政策帮助企业的融资。要解决落地难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强信贷政策精细化管理,出台详细业务指引,对信贷政策进行详细介绍,提高政策的落地效应,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其次,地方政府要加强信贷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定期、高频率地宣传信贷政策和具体办理条件和流程,使得政策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得到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信贷金融机构融资
融资
融资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