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员工职业培训及素质提升探讨

2021-11-30杨佳惠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培训文化企业

杨佳惠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5)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由高速发展变为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深水区,国际国内大环境风云变幻。这导致我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时间线越来越短,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这就对传统的简单技能劳动密集型员工需求造成极大的冲击,需求量大大减少。同时,也对拥有专业知识,适应当下变革趋势的新型人才需求量井喷式的增加,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青睐。故在当下经济变革新常态背景下,打造一支拥有新时代前沿尖端技术的人才,适应当下经济背景变革的人员队伍是当下企业所必须,是现代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动力。对新时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模式探索,落脚点应该放在人才培训的手段以及对当前市场变革背景下对人才需求的调查,还包括后期培训成果的跟踪调查和评估。本研究旨在对当前传统培训的辨证批判,从而发现新常态下培训人才的方法以及提升员工素质的渠道,以此为当下企业培训员工提供参考。

1.当前企业培训员工的现状

员工培训是指企业或者其他雇人单位为转换企业人员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而以再教育等手段将当下的一些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能传授给公司的在职员工。这样一种模式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生产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分类:企业员工的培训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按照技能的培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能和知识培训,另一类则是员工的素质和作风培训。按照人员的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层在岗员工的素质和技能培训,另一类则为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和高层管理干部理念更新培训。在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下,企业培训员工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一则为细化员工分类,最好为每一个员工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所在的岗位提供个性化培训定制。即区分生产员工、技术员工和管理员工的三大类区别。个性化培养方案可在这三个大纲的背景下进行灵活化调整,一则避免了同质化教育培训下个人技能的同质化趋向,二则提升了受教育的效果,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在培训中为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也仔细将培训模式划分为入企导向培训、在岗实习培训、管理知识培训以及离产脱岗培训四种。第一种和第二种较适合初入企业的新职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且尚处于试验阶段。由于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时间并不长,且加上市场经济的反应和体现周期制约,导致我国企业目前并未形成大规模完整的学习体系,故一二学习方案仍然停留在探索模式,尚需要时间才能形成体系。在企业员工招新时期,可与其签订3—4年的中短期合同,并与其实施在岗培训和入职培训,待其发展成熟时,再加以难度更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在其中贯穿企业文化输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衔接专业培训的同时,对其进行长期续约,以此保障企业的正常更新换代和新老交接,维持企业正常运行。最后,离产脱岗培训是指某员工技能在企业内部已经十分成熟,为适应企业外部的环境变化以及学习当下前沿技术,企业可与高校或者其他机构合作,以脱产外派的形式对该员工进行培训,以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员工的素质培训分类:除去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培训也同样重要。一个企业,外在的竞争力在于其企业的技术能力竞争,企业资本丰盈程度竞争,以及企业的战略定位总体考量。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仍然不容小觑,如华为的狼性文化竞争,为华为这个企业的年轻化、竞争化、活力化提供了保障。故一个企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仍然重要,而这个突破口就在于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

企业员工的素质教育可包含许多种定义,一则为企业文化传输。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成为人们变革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故企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一个企业的文化若为正能量,就能激发员工的斗志,以此提高企业的效能。二则为企业安全生产知识,企业道德操守等底线文化,为员工树立底线思维,强调红线不能触碰,触碰必触电,加强员工的道德底线建设与提升员工的素质素养。三则为团队建设。当下,随着源自个人的趋势愈发兴起,导致个体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并不容乐观,故打造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为大势所趋,也是保证一个企业内部稳定的必备内容。企业可开展企业团建文化节等多项活动,开展团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打造一个宽松、轻松、团结、向上的团队文化,让每一个员工都具有归属感。

企业员工培训时常规划:通过分析相关企业的培训报表,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即企业员工培训的时常并非类似于全日制学校似的培训,而是更倾向于灵活制的培训,即根据企业当时的运行状况,以及相关培训的内容变化,故时间安排可调整为1个月至12个月不等。如上述所说的入门员工培训、新晋升员工的培训、岗位调动、新兴职业培训等,这类属于在原有基础上变动较大的岗位,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这类培训可安排为脱岗长时间培训,而且可委托相关高校以及机构委托培训,并且为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可提供基本工资以保障员工的生活水准。而且为保证学习效果,可定期检查抽查,而且可采取实践加学习的模式,保证学习为实践服务。另一种为企业管理层领导类培训。这类培训可安排在其休闲时间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可适当减轻其工作量,并且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可在公司内部安排相应培训,以此提升培训效率,并且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转。

2.企业员工的培训措施

我国现阶段处于高质量发展时期,在当前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经济由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量式发展转为知识密集型为主的质的飞跃性发展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在长远发展考量的情况下,不能仅限于培训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更多地应该注意即通过人员的技术培训,可提升员工的创新意识,通过人员的文化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凝聚力。

建立正确的建设方法,侧重于员工的技术培训: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究竟在何处?即需求侧变革引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以此应对新的市场竞争。故企业员工培训,应该首要的是厘清主体责任,谁负责培训,培训什么内容?首先,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对企业培训事宜进行统一管理,其次,应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层层压实责任,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企业培训变成空话,培训时效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其次应当重视市场调研,研究当下市场的需求和未来市场的导向,在对市场进行精准分析的背景下,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以市场需求为纲领,即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的宗旨,制定相关计划。并且要以市场前沿技术,当下尖端科技为导向,大力提高企业生产产品的知识含量,以此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趋势下的相关需求。并且在以上基础上,还需要配套相关的部门,即新兴研发小组等组织,让企业人才学有所用,学能致用,而不是停滞于原有岗位的旧需求,失去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拓展培训内涵,提升软实力建设:在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内容培训。一个企业的凝聚力往往是通过过硬的技术基础加上相当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而成。若只注重企业硬实力的建设,忽略企业员工软实力的建设,会使企业人员人心涣散,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可打造企业文化,即用相应的文化属性建设企业的文化内涵,如华为公司重点突出其狼性文化,寓意竞争,优胜劣汰,如此便可保障企业员工的竞争性,也可使公司年轻化,活力化。故企业可用相应的文化寓意,以此打造拥有企业文化的员工团队。如此,一可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则可通过相似的文化,增加员工之间的文化认同,以此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可增强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如在员工培训的时候,可提供基本工资或者不减薪培训,如此可减少企业培训员工时所遇的阻力,还可融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或者企业员工在培训后落实到工作岗位上,促进公司的发展,公司可加大表彰力度,以此增加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增加员工对于公司的认同感。还有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底线思维培训。即时刻告诫员工,不能伸手碰红线,碰线必触电!一个公司的口碑,往往是因为一两个员工的违规操作而崩塌的,故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对营造公司的内在氛围以及公司的整体口碑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完善内外联动机制,加强多方合作:对于培训员工而言,单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故还需加强多方协作,打造多方主体联动,共同培养企业员工。首先,可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政府对于企业而言,作用非同小可,若当地政府能出台相关员工培训政策,则可降低企业与其他主体联动时的阻力,提高多方主体合作时乙方合作的层次。同时,企业还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众所周知,高校作为我国学术的前沿阵地,拥有雄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当下市场转变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若能借助高校的学术实力,对本企业员工加以委培,必然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业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相关效益。再者还可加强与同质公司或者是国内龙头公司之间的合作,以此通过合作的模式,将本公司的员工送往其公司学习,了解当下龙头公司的相关模式,以此提升本公司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

3.结语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背景下,应该抓住经济变革的机遇,打造一支拥有新时代前沿尖端技术的人才,适应当下经济背景变革的人员队伍。若需实现其目标,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拓展企业员工培训的科目,打破传统培训模式的壁垒,提升企业员工培训的效能,以此应对新常态下的大环境变革。在强化企业员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企业员工的素质提升,以员工专业技能增强企业应对变革的冲击,以加强企业员工素养打造凝聚力强的企业团队文化。

猜你喜欢

培训文化企业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