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21-11-30宋春明白海清侯红玲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应用型专业教育

宋春明, 白海清 ,侯红玲

(1.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2.陕西省工业自动化重点实验室,陕西 汉中 723000)

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各行各业急需各类创新型人才来推动和支撑国家层面的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推进综合改革、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1]。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面向区域经济,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主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其意义更加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以后,各高等院校纷纷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浪潮之中,一些高水平大学和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细化分层、多元发展的新道路,并取得了一些标志性的成果,这一点从历年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可见一斑。但是,在高等院校占比最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却普遍滞后,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陈旧,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不准,与专业教育没有有机融合,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和支持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这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陈旧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陈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学校层面,由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应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层面上,将就业指导与服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的本质作用[2]。教师层面,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没有专职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大多都是由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兼任,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对于创新创业的内涵及其承载的教育功能认知不够清晰,在创新创业教学中,教师仍然把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作为主要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就业、轻创业的现象[3]。学生层面,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多数学生仍以“学好专业技能,毕业后找一份稳定工作”作为自己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对创新创业活动和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即使个别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也只是限于参加一些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的项目和学科竞赛,以期能对毕业找工作时增加一点筹码,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自身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养成上的显著作用。这些不正确的观念不仅局限了大学生的视野,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1.2 创新创业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不准

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功利思想,通常把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未来从事企业管理学生的速成教育,是学生毕业前的“临门一脚”,或者是针对个别学生的创业实践,没有认清创新创业教育在推进高校学科发展、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多数学校并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而只是在培养计划中以通识课的形式开设了若干创新创业类和就业指导类的课程,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新创业类的学科竞赛,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受资金投入和师资紧缺的制约,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也仅限于专业技术层面的创新教育,而对于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教育以及更高层次的创业教育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专业教育作为载体,具体开设的课程应该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设置。然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时并没有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而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学校的教育教学重点仍然放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创新创业类课程一般作为公选课或通识课程在各个专业统一开设,各专业的开始课程内容十分相近,教学大纲也基本相同,课程内容单一,且没有体现出专业特点。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不利于学生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内涵,难以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创新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4]。

1.4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的思维,还要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然而实际情况却是,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表现更为突出。一方面,指导老师在创业实践能力上存在短板。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缺乏专职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大多都是由专业课老师或辅导员兼任,又缺乏专业化培训,其理论知识虽然扎实,但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的经验却差强人意,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创业的经历,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讲授理论教条,难以给予学生实际创业上的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无法真正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学校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创新创业教师奖励制度及考评制度,教师一般都“轻创新创业教学而重专业课程教学”。在评定职称方面,教师也会重点倾向于个人的专业发展,创新创业教学只是作为副业,得不到充分关注[5]。

1.5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滞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缺乏具有本土特色的高质量教材,虽然已经开发了一些教材,但在使用上难以做到体系化。其次,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处于初始阶段,课堂教学流程缺少体统性和创新性,一方面没有把创业创新教育对课程教学的引导功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也没有把课程教学与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在一起,教育模式不够多样化,并未构建完善的创业创新课程体系[6]。第三,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方面,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一般都是依附或合并到现有的常规实践教学环节中,或采取一些创新创业类的项目驱动、竞赛引领、创业调研等低层次活动,而标准化的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则相对较少,并且资金投入不足、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匮乏,创新创业教育只能在少数学生中进行,并不能在全体学生中普及,具有强烈的精英教育的特性,难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真实目的[7]。

1.6 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和支持机制不健全

国家提倡把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作为评判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近年来也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然而因为认知水平的问题,许多高校虽然在学校层面成立有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负责日常管理的办公机构,但大多只起到各类大创项目的申报、结题、汇总、上报等上传下达作用,并没有发挥出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分类指导、资源协调、学分认定和政策支持方面的职能,致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各自为阵,各种实践平台、教学资源得不到整合,各项活动不能落到实处,管理制度和支持政策缺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得不到弘扬,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实施。

2.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2.1 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在学生心里播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此,学校主管领导和部门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在此前提下,做好对老师的教育和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教育老师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对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和认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将创新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贯穿于自身专业学习的始终,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应用在专业技能培养中的实际作用,感受创新精神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对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视度,增强参与创新创业学习、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2.2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不是通过参加几次创新创业竞赛,学习几门创新创业课程,或者听几次讲座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不断融入创新的意识、创业的理念和方法,对专业教育进行延伸和补充。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各二级学院(系)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专业教育的目标体系,使之成为专业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除了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基础性的“广谱式”创新创业课程外,还要大力推进需求导向、学科交叉的“精准式”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8];要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升级改造,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最新理论、技术以及实践等内容,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专业学习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9]。

2.3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创新创业实践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大量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这就决定了其创新创业教育更要突出创新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常规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有机融合,同时还要通过专门的创新设计制作实践、创业实训、创业论坛、社团活动,以及多元化的校园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社会和企业力量,建设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不仅作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场所,也可以搭建高校与社会、企业的连接桥梁,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体系。

2.4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学校可按照“外引内培、专兼结合”的原则进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由学校牵头,招聘有创业经验、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人员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专任教师队伍,重点引进“双师型”人才。二是各教学单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进来社会和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人等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教师深入行业和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补齐实践能力的短板。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要让教师明白,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合作、懂得感恩的道德素养,锤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轻言放弃的执着态度,引导学生树立创造价值、回报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理想抱负,从而增强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四是调整职称评审政策,使之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倾斜,消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激励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之中。

2.5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支持机制

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各组成机构的责任和义务,逐步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制度和支持机制。制定学分认定办法。由教务处牵头,各二级学院(系)根据各自的学科和专业特点在培养方案中设定创新创业学分要求,并制定学分认定办法,可将参与大创项目、学科竞赛获奖和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科研论文、专利证书等成果都纳入学分认定范围,促使和激励学生人人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的立项、评价、奖励、推广和终止制度,保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公平性,调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建立指导教师的培训、遴选、考核、激励和退出制度,保证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良性发展。建设学校、政府、社会和企业协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网络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学、创业项目发布、创业指导和创业资讯服务,帮助更多在校生、毕业生基于互联网进行自主创业,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比例。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各类创新创业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创业模拟和创业培训服务,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潜能。争取政府、社会、企业及校友会等多方支持,开辟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为有创业前景的项目和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资金支持。

3.结语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本职工作,更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支持机制,从而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