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2021-11-30宋军平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院校

宋军平(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引言

当今社会已经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会计工作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云智能财务软件、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使得社会需要财务工作者尽快转型,具备信息意识的人才培养成为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实际会计教学实施情况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希望可以为会计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 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目标无法契合社会需求

从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看,并没有与社会实际需求相适应。会计教学需要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提高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重视,即使是开设了计算机基础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也没有积极与会计课程进行融合,诸多方面内容无法衔接,这便导致学生在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方面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与提升[1]。此外,当今社会不断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在不断变化,对相关人才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以往简单的会计操作逐步转向会计管理、决策方向发展,但综合看高职院校教学目标与实施情况看,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已经意识到会计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也实施了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调整,但实际落实实践课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解决实际会计问题时,学生还无法很好地运用学过的会计知识进行实践,整体应用还不足。此外,虽然高职院校会计课程设置足够,但大多都过于笼统,并没有突出会计信息化核心课程。同时,会计课程内容方面也存在重复的问题,缺乏适应于高职院校实际的特色信息化课程体系[2]。

(三)实践教学部分不够完善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并不具备系统化的实践教学,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三方面:其一,在教学模式上,部分高职院校依然采用的是以往多媒体+机房,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设置为两个独立的课时,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学习效率;其二,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涉及到企业经营、决策、税收等,直接影响着企业诸多方面[3],所以,绝大多数企业很少为高职学生提供会计岗位实习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难度;其三,虽然大多高职院校利用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但对应的实训教材难以紧跟实践需求,学生无法有效了解到国家政策变化,这为学生日后实际工作造成很大影响,与会计信息化实训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四)会计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师资作为支持,但从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看,具备信息化意识,可以积极进行创新的会计教师并不多,虽然大部分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都处于以往传统教学思想禁锢中,导致实际教学情况并不理想[4]。而高职院校只是将目光集中到了教师教学经验上,缺少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与重视,对会计专业教师的绩效考核依然还是以课时为主,对信息化实践教学部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教师并没有正确全面地认识信息化实践教学,进而导致整体教学情况非常不理想。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实施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一)创新会计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各大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人才综合会计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而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也需要紧跟会计行业变化,积极迎合时代,改革创新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会计专业最新的知识,全面了解会计实践岗位知识以及相关其他需求。基于当前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发展,以往传统企业会计工作方式不再适用于当今社会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思维,构建信息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5]。

(二)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得到良好的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基于此背景,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与时下发展相互适应,提高对学生会计应用技能的重视度,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会计岗位工作人员需求。通过实践调查,部分学生进入到企业实际会计岗位工作时,学校所学知识并不能很好地用到实际中,很多学生还需要在上岗前,到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可见,非常有必要改革、创新会计教学,拉近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6]。

■ 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分析

(一)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

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有必要明确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需要全面了解会计信息化发展方向、特点等情况,而后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除了基础会计、金融与法律等知识外,学生还需具备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较好地利用计算机完成会计工作,具备会计信息化管理意识与能力。其次,需要明确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融合的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提升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构建出信息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7]。最后,教师在制定综合教学内容时,需要从社会整体会计信息化发展环境出发,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树立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养。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1.课程结构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结果改革,主要依据是社会行业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需求、用人单位标准,综合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技能的培训。比如,增加实验课程课时比例,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类课程比例,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实践,提高学生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打好基础,缩小学生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能力的差距,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2.教学模式

为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需要积极融合会计教学与信息技术,比如,在会计教学中融合ERP系统,促使学生学会财务核算、管理等内容。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状态,引发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导者。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学习前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提供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辅助学生课前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同时还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难点、重点知识,有利于提高会计教学效率。这其中涉及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为保证可以满足教学需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建设,及时更新数据,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3.教学方法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需要增加学生的体验性,促使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比如,可以全面应用问题引导式、讨论式、辩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会计信息化意识,提高学生会计问题解决能力。此外,需要教师从学生以及会计专业知识出发,积极创新信息化教学手段、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比如,采用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微课、慕课等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有效强化操作实训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标准,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借助案例或者企业实际会计流程等,帮助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会计知识,从而有效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三)积极深化校企合作

在推动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深化校企合作,首先,需要积极与企业进行联合,共同开发、制定符合实际会计人才需求的信息化教学教材,树立“育人”思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其次,企业也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训机会。最后,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进行联合,加强信息化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实训环境,强化实践效果。

(四)提高师资团队力量

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建设师资团队,提高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给予会计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全面提升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鼓励后会计专业教师进入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增强实践教学能力。此外,也可以积极聘请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补充到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中,壮大师资团队。

■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的分析,不难发现,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符合当代社会、行业发展需求,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发展。因此,需要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目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积极与企业合作,提高师资团队力量,实现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