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策略试析

2021-11-30郑菊花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营销界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郑菊花(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 跨境电商背景下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院校虽然设置了《国际贸易商务》课程,但由于教材内容陈旧,并不能满足现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学生的就业需求,对于跨境电商贸易人才的培养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1]。

(一)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平台不同

传统国贸业务包含了众多流程,包括贸易准备、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解决纠纷等等。传统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一般都是通过电邮、传真、信函和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交易平台一般有展览会和交易会这样的大型平台。交易双方为了保障货物的质量都会亲自到产地去参观产品工厂,然后再进行交易。这种传统的线下外贸模式交易成本较高,并且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耗时也较久。然而跨境电商贸易的买卖双方会在跨境电商运营平台上完成交易的全过程,包括初期的筛查商品、商品信息查询、询盘、还价、下单、出货、付款等需要双方进行交流的全过程。贸易双方在交易的全过程之中并不用实际接触,这样的方式极大地简化了交易流程,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现阶段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并没有对跨境电商的交易平台进行详细地介绍,导致学生即使对跨境电商交易的操作流程、运作特点、交易规则等都有所了解,也无法解决跨境电商贸易中的实际问题。

(二)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主体不同

传统国际贸易一般指的是外贸企业之间的交易,这类贸易的交易数量较大、订单较为集中、交易金额较大,并且严格依照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进行交易。传统的国际贸易主要涉及到制造商、出口商、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这六个主体。然而跨境电商主要有两种运营模式,一种是个人之间的交易,另一种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不论是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还是商家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这类交易模式都具有交易金额小、交易货物少、订单分散和消费黏性较高的特点。跨境电商一般是买方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并由第三方物流平台或者个人自行配送。跨境电商将原来的交易主体扩大到终端的消费者,省略了原来贸易和批发的环节,也节省了进口和批发环节的成本,生产商就可以将这一部分成本转变成利润,消费者也可以从节省出来的成本中获得优惠。因此,跨境电商的交易主体主要是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或者直接由制造商卖给消费者。

(三)跨境电商与传统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不同

传统国际贸易主要采用汇付、信用证等这些专业性较高的支付方式,《国际贸易实务》也对这些支付方式进行了重点教学。但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不断成熟,我国已经有多家机构获得了第三方支付业务试点的资格,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支付宝、财付通等平台。国外也有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例如PayPal、Payoneer等平台。但《国际贸易实务》中并没有涉及新型支付平台的介绍,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2]。

(四)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不同

传统国际贸易由于贸易双方之间的距离较远,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去处理交易,并且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出口商一般都会设置一个最小起订量,以免耗费过多的精力去处理一些零散的订单,减少成本的损耗。然而跨境电子商务刚好填补了传统国际贸易拒绝碎片化小订单的空白。中小型的跨境电商企业主要通过邮政小包和国际快递进行商品配送,面对大型业务,除了快递,还可以在目标市场建立自己的海外仓库,实施目标配送。邮政小包快递运动范围较为广泛,投递的手续也较为简单,所以很多中小跨境企业都会选择这一方式。国际快递的快递业务主要由一些大型快递公司承接,其效率相对较高,运送的范围也会更加广泛。但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运输方式之间的不同没有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得到体现,学生也无法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改革教学内容,补充跨境电商新知识

教师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时,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跨境电商的内容,包括跨境电商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流程。对于基本跨境电商的业务操作要进行重点讲解,并带领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各个流程的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具体的规则。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国际贸易和经济专业的学生需要对最新的贸易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补充跨境电子商务的知识并不是作为一个课外知识,而是一个国贸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做出革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了解到最新的贸易知识和手段[3]。

(二)改革《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手段,通过任务驱动推动教学

在许多院校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教学大纲上规定的要求和路径来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虽然学校与校外企业会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但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来说,这种短期合作类的实训并不能让学生有真正的提高,反而会在实践活动中状况百出。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并不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导致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跨境电商的交易核心是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注册几个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和教师深入了解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对跨境电商贸易的具体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工作任务驱动项目让学生以一个职业人的身份进行操作,工作任务驱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内容,包括项目导入、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归纳总结和能力实训五个方面。通过工作任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推动课堂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4]。

(三)改革《国际贸易实务》的考核体系

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教师通过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等决定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在课程中加入跨境电商贸易的知识后,教师将学生实际操作跨境电商交易的能力纳入期末考核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跨境电商项目,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完成交易目标和要求,并在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流程的操作。国际贸易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求,因此这样的项目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5]。

(四)壮大跨境电商教师队伍

现阶段,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该时刻注重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专业素养,及时了解最新的贸易知识。院校可以让经贸专业的教师进入到跨境电商企业中学习,丰富自身跨境电商贸易的知识,跨境电商企业也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邀请处理跨境电商实际业务的员工到学校内进行讲解,通过实际处理贸易的经验来加深学生对跨境电商贸易流程的了解;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进行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五)鼓励学生参加跨境电商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院校可以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组织有关跨境电商的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切磋交流技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阿里巴巴集团组织的“阿里巴巴全国高校跨境电商挑战赛”,这一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6]。

(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将跨境电商的内容规划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版块,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观察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整理数据,在面对新闻时事时能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分析。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跨境电商相关的讲座,因为专家能从专业角度去剖析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案例,从而巩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其次,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科普国家部门出台的最新政策,对电商市场行业进行的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明确学科学习方向的同时,提升学生剖析案例的能力。同时,当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时,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到课题讨论中来。

■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需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改革,升级课程内容,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贸易的新动向和新知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贸易人才,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实务实务国际贸易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