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021-11-29钟晓曼牛东风鄂崇毅

地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钟晓曼 牛东风 鄂崇毅

摘 要:乡土地理环境是学生熟悉的小区域综合环境,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趣味性等特点。依托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符合学生认知且具有加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等优势。本文以湛江市为区域案例,基于课程标准要求确定研学目标,围绕目标选择乡土研学资源,开展研究内容和活动设计及实施,并进行研学评价设计,以期为各级学校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土地理资源;核心素养;研学课程

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和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2016年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各地、各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需依据本校、本地实际情况,依托合适的研学资源逐步开展。

一、依托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学活动的独特优势

1.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目前,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全国性研学基地数量有限、距离远、耗时长,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学生短期就近研学的需求。[2]而依托地方性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具有如下优势:首先,距离适宜,既可以在节假日和周末开展,也可灵活安排教学时间进行;其次,研学过程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相对较低,可适当缓解困难家庭的经济压力;再者,许多家长还持有应试教育的观念,在本地开展研学活动用时较短,能减少来自家长、社会的阻力;最后,在熟悉的地方组织研学,可控性较强,有助于提高安全保障。

2.符合学生的认知进阶

乡土地理资源是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依托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学,符合学生由感知到理性、由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学生对在植物园、地质公园、海岸等研学地点观察到的植被、土壤、岩石等地理景观已积累一定认知,但缺乏以地理学科思维及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的经历与经验。研学旅行能让学生在实践、体验、观察中增强对地理事物的认知;形成感知地理事象、分析地理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迁移运用到分析更大尺度的区域中去。

3.助推家国情怀的培养

家国情怀以爱家、爱家乡为起点,是在知乡、爱乡—知国、爱国的情感体验中逐步形成的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与担当,这既是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之一,也是现代公民的必备品质。地理学科对家国情怀的培养与地方特征综合分析能力、区域认知水平有关[3]。有学者认为,乡土地理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最佳载体[4]。依托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从地理视角综合分析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现状,提出区域优化方案,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区域认知水平,强化其归属感与责任感,厚植家国情怀。

二、研学目标与研学内容设计

1.研学目标

研学目标是研学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检验研学质量的标杆。[5]本文秉持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基于学业质量标准水平2,设立此次研学课程的目标如图1所示。

2.研学内容选取

研学课程用时2天,基于典型性、地域性、安全性等原则,确定研学地点与研学内容为:在湛江气象局考察湛江气候特征;在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考察火山地貌、湖泊水文特征;在南亚热带植物园考察典型热带亚热带植被;在东海岛考察海岸地貌及其沿线的土壤类型。具体研学路线如图2所示,活动组织方式及行程安排如表1所示。

三、研学活动过程设计

结合2019年中图版教材地理1第二章内容要求,以湛江市的乡土地理资源为“点”,以问题为“线”,设计整个研学过程,有助于落实地理1课标要求的1.4~1.10。

1.气象气候:湛江市气象局

湛江市气象局的前身是1913年法国人设立的气象测候站,1989年改称湛江市气象局后延用至今。2001年成立湛江市青少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在此地的具体研学过程预设如表2所示。

問题1:湛江市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是什么?

2.土壤与植被

(1)南亚热带植物园。南亚热带植物园是我国南亚热带植物重要的综合性科研基地,也是湛江市科普教育基地。其收集和培育的热带植物品种达1 000多种,仅热带果树就有200多种。具体研学过程预设如表3所示。

问题2:如何识别热带、亚热带植被?

问题3:猜想土壤形成的影响因素?

(2)湖光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是海岸的标志性植被景观,湛江海岸线绵长,红树林分布广泛。麻章区湖光镇坡塘村的红树林是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在此地的具体研学过程预设如表4所示。

问题4:湛江市为什么拥有全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

3.地质地貌

(1)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火山口湖之一。该公园以玛珥火山地质地貌为主体,兼有海岸地貌、构造地质地貌等多种地质遗迹,被誉为“天然年鉴”和“自然博物馆”,也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在此地的具体研学过程预设如表5所示。

问题5:如何识别湛江市典型的火山地貌?

(2)东海岛中国第一长滩。东海岛面积286 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五大岛,广东第一大岛。拥有一条呈南北走向长28千米的沙滩带,被认定为“中国最长的沙滩”。此地的具体研学过程预设如表6所示。

问题6:湛江海岸地貌的特点及其成因是什么?

问题7: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

四、研学课程评价

不仅要关注研学课程后学生的行为表现结果,更要着重对行为表现过程中的能力、情意、素养等内容进行评价。本课程通过观察学生在不同研学地点完成任务的表现,结合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对高一学生学业质量水平1和水平2的要求[7]、与Solo思维评价理论[8]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具体评价方法如表7所示。

在表7中,1-1至1-4以及2-1至2-4中的第一个数字“1、2”表示水平1、2,第二个数字“1、2、3、4”则为学业质量的各个方面,分别表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各地乡土地理资源各具特色,研学课程资源的选择要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能体现“区域性”和“地理味”。研学课程的设计需融入更多体验性活动,提高学生活动参与感。在研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避免学生被预设的过程框架“框住”,影響自主思考,应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识别和交流,再顺势加以引导,形成“自然”的教学。此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提高课程资源意识,认真分析乡土地理资源特征,紧密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与总结,探索培养地理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乡土地理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2016-12-19)[2021-06-07].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

[2] 邱涛.地方性地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 2017 (04) :4-6.

[3] 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5(05):4-7.

[4] 刘春玲,刘伟.地理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地理教育,2021(02):53-55.

[5] 王民,仲小敏.地理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丁继昭,袁孝亭.综合思维的“分析”基础与“综合”方法——基于“分析”与“综合”辩证关系的思考[J].地理教学,2020(05):7-9(4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 Biggs J B, Collis K F.学习质量评价:SOLO分类理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M].高凌飚,张洪岩,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