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一轮复习的实践及反思

2021-11-29谭冰冰

地理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里海考点导图

谭冰冰

摘 要:引导学生将纷繁复杂的地理知识构建成有序的知识体系,以及快速准确地解读地理图形、图像,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維,实现思维逻辑的可视化。本文结合地理一轮复习,探讨思维导图在落实地理主干知识、达成高考能力目标以及习题分析与解答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实践路径,并对实践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期对复习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一轮复习

一、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背景与意义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立了一种新型笔记方法——思维导图(Mind Map)。它具有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等特征,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将各级主题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是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与优势[2]。

在一轮复习阶段,部分学生会遇到以下困难:①通过教师的课题讲解,能够理解地理基础知识点,但不会迁移应用;②可以解决单一考点的问题,但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不会整合;③能较好地解决熟悉的情境或问题,面对新情境却束手无策。这些困难反映了三大方面问题:①对知识的掌握是单一点式,没有构建网络体系;②对重要的考点理解薄弱;③迁移应用能力(发散思维)较差。一轮复习是整个高考地理复习中知识点最全面、最系统的阶段,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该复习阶段可以让学生在海量的知识中抓住主线、明晰逻辑、建立联系,提高复习效率,在落实地理主干知识、达成高考能力目标、大题分析与解答中具有可行性。

二、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教学实践路径

1.运用思维导图夯实地理主干知识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3],本环节主要以区域地理作为知识载体进行实践研究。区域地理突出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同时区域的发展又具备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这部分知识的考点不仅体系庞杂且分布广、难度大、考法灵活。本学期由于受疫情影响,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内容是通过网课进行的,增大了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笔者要求学生自主绘制区域地理(包括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思维导图。

制图准备与要求:自主阅读教材、地图册,针对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绘制思维导图,无统一范式,但必须体现个人思维过程,不可照抄、堆砌笔记。以下为学生的思维导图示例,作品来源为高三5班。

(1)文字信息图像化。地图是地理学习与考查的重要载体,对于区域地理学习而言图形判读尤为重要。一方面,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通过图形获取解读信息,如位置信息、图例与注记、区域重要地理事物及其分布与变化等。因此,如图1所示,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将信息图像化,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抓住区域图中的重要信息,意识到区域地图的重要性,帮助巩固知识与解题。另一方面,通过这一过程将文字记忆转为图像记忆,加深印象,创建属于学生的个性化笔记。

(2)知识结构层次化。这类思维导图(图2)的共同特点是内容比较翔实、层次关系分明。通过层级关系递进,可以最大程度覆盖知识点,而这一点对于内容繁杂的区域地理非常重要。绘制区域地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学生梳理知识内容和结构的过程,符合一轮复习全面覆盖知识细节的要求,并且也能帮助学生在二三轮复习中进行知识定位,在做题过程中迅速获取考点。

(3)知识联系网络化。这类思维导图(图3)中,地理知识层次存在大量的因果逻辑。其重点不在于整合地理概念或要素,而在逻辑推导和建立联系上。这类细节恰好与地理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相契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加强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应用。

2.运用思维导图落实高考能力目标

高考试题的命制是以“课程标准”为纲领,在考纲中明确提出了针对学生的四项考核目标,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近年来以能力立意为目标的考试基调已经确定。学生首先要建立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还要做到灵活调动和迁移应用地理知识。因此,不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备考阶段,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而思维导图对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思维导图的分支结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聚合。地理学科同时具有文科的社会变化性和理科的科学严谨性,因而从学科特性上,具备综合性、社会性、应用性、区域性等特点。同时,地理环境各要素组成了一个整体,它们各不相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此外,新高考要求“无情境不成题”,紧跟新课程标准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这一目标,突出体现了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基于以上特点,如果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学生要能在已有知识点上构建联系,灵活运用,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将思维过程整合,最后进行阐述和表达。而这一过程即思维的“散”与“合”。思维导图本身具有层次结构,由主干递进到各级分支,能够很好地表现关于某一专题的发散性思维;再由知识末端回到主干即为考点的搜索过程,因此也充分体现了聚合性思维。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体验“发散”,又在复习时体验“聚合”,这一思维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能更有效地调动与应用知识,更严谨、完备地思考问题,这种综合思维不管是对于高考还是生活都十分重要。

(2)思维导图的专题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展和深入。高考试题一般以某个专题切入,综合多个考点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要求较高。如果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将会在做题过程中帶来较大障碍。思维导图是个“枝繁叶茂”的结构,但都由某个起点开端,构建专题。在专题分析中,思维导图较好地体现了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通过专题梳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训练思维的深度,从而解决较多的综合类问题。如在必修三的复习过程中,可基本以专题形式(图4)展开对区域生态问题的分析。

3.运用思维导图分析与解答综合题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地理综合题不再单独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多地结合当下时事热点或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新情境来考查其综合思维。以文字、表格、图片等资料为载体,围绕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展开,信息精炼,知识覆盖面广。正是因此,学生在练习中准确率不高。下面以2019年全国Ⅰ卷中的综合题为例,阐述思维导图在解题中的应用。

材料: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5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答题过程:审题—明确考点—构建(回顾)问题模型—获取、解读材料信息—构建思维模型—答案梳理。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水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和水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思维建模与答案梳理,如图6所示。

参考答案: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第二小问与第三小问均运用了水平衡原理,构建思维导图如图7所示。

根据盐度收支平衡原理,结合材料,分析得出以下答案:

第二小问: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第三小问: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三、运用思维导图优化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总体来看,思维导图在分析总结地理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线段、文字和图形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加工,建立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知识的关联性、逻辑性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使其合理地把握复习重难点、攻克复习难关,提高解题能力。

不足与改进方向:①大部分学生将创造思维导图的过程僵化为笔记梳理的过程。即以一个单元或主题为出发点,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简单罗列,而缺乏思维过程的思维导图是没有“灵魂”的。因此,教师在授课,尤其在讲题过程中要强调思维训练,对任意支点的知识、考点都要进行横向对比、纵向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加工、重组甚至创造能力,从而避免因思维僵化导致工具僵化。②部分学生以“不会”“不熟练”“没用”等为借口抗拒绘制思维导图,代之以简单的笔记照抄。以“应付”心理完成或者炮制他人的思维成果对这类学生而言收效甚微。因此,在教学之初,应强调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与具体实践指南,帮助学生克服主观或客观难题。③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效率低、完成度不高。一轮复习内容丰富,但课时紧张,加之受疫情影响,使得复习时间更为局促、紧迫。部分学生接触思维导图时间不长或不熟练或过分强调知识细枝末节,还不能快速地绘制思维导图,效率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板书、解题时可多加示范,不统一要求思维导图格式并多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思维习惯,创造独特且有效的思维导图。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邓朝武,林青平,廖燕妮.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5(04):50-51.

[3] 赵实君,舒秋贵,贺国富.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学习研究[J].地理教学,2017(19):15-16.

猜你喜欢

里海考点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里海适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答读者问)
统计知识考点解析
解读分子结构考点
第6章 一次函数
集合考点例祈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里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