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郑食用菌产业调查

2021-11-29李文辉蒋利轩杨文彬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1期
关键词:食用菌香菇全区

李文辉 蒋利轩 杨文彬 袁 平

汉中市南郑区位于陕西省西南、秦岭以南,汉中盆地西南部,北临汉江,南依巴山,属陕南山地的组成部分。县域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区(属汉中平原一部分)、低山丘陵区(属大巴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中山区(属米仓—大巴山构造剥蚀中山的一部分),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段,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衍。蔬菜主要有山药、生姜、食用菌等34种。野生植物以乔灌木、中药材、菌类等为主。已知乔灌木57科、164种,主要有油栎、漆、杉、柏、椿、松、竹等。本区主要河流有9条,以米仓山主脊为界,北坡有濂水河、冷水河、漾水河汇入汉江;南坡有西流河、碑坝河、后河、长潭河、焦家河汇入嘉陵江。全区具备发展食用菌产业优越的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条件。农民栽培食用菌历史悠久,山区段木香菇、段木木耳有一定规模,平川、丘陵以代料香菇为代表的食用菌发展迅速,尤其是2018年全区将食用菌列入农业上新五大产业,从政策、资金、项目上大力扶持,再加上这几年食用菌价格相对稳定,种植效益高,群众种植积极性高,食用菌企业、基地、从业人数大为增加,全区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1 发展现状

在产业扶贫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目前,全区食用菌产业从业人员2 348人,从事食用菌产业的公司有13个,合作社24个,家庭农场7个,年种植食用菌1 000余万袋,年产鲜菇(耳)6 800 t,年产值8 840万元,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区内有食用菌菌种厂5个,其中香菇菌种厂3个,木耳菌种厂1个,草腐菌菌种厂(滑子菇、扇贝菇)1个,年产食用菌栽培种120万袋,除满足区内种植户需求外,还供应周边的巴中、广元及汉中的其他区县,较大的有南郑区山珍食用菌菌种厂和南郑区庆丰源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全区食用菌种植大致可分为代料种植、地栽种植、段木种植三种方式。其中,代料栽培食用菌以香菇为主,还有部分平菇、毛木耳、黑木耳、滑菇等,2020年发展代料食用菌680万袋,主要分布在汉山街道办和湘水、圣水、胡家营、法镇、牟家坝、大河坎、小南海、濂水、黄官等镇;段木栽培食用菌以黑木耳为主,有少量香菇生产,2020年种植4 000架,主要分布在黎坪、碑坝、福成、小南海等镇。地栽食用菌种类有大球盖菇、羊肚菌、褐灵菇、灵芝等,主要分布于圣水、濂水、黄官等镇,面积293亩。同时,年发展灵芝盆景1 800个。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为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单位,现有站员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2人,助理农艺师2人,农技师1名。为适应全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2020年7月成立了南郑区食用菌协会,注册会员75名,对全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服务。

在生产经营模式上,主要采取“公司+农户”和“家庭农场”示范带动等方式,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家庭农户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转变,提升了食用菌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截至2020年,全区发展食用菌产业村级基地46个,8个贫困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顺利脱贫。

2 发展优势

2.1 气候适宜,林地、水资源优越 境内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484~2 468 m,年均气温14.2℃,≥10℃年积温4 451.7℃,年降水量998.5 mm,年日照1 605.1小时,无霜期253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以黄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境内无大型工矿企业污染。水资源丰富,河流总长度365.4 km。水资源总量24.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 527 m3,耕地每公顷占有水资源量7 9707 m3。全区林业用地20.4万hm2,森林覆盖率达63.09%,活木立方总储量1 478万m3,每年可新增硬杂木活木立方储量67.5万m3。全区水稻、玉米、小麦等秸秆年总生产量15余万t,为草腐菌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资源保障。按全区规划的2 000万袋目标,每年需木屑2.5万t,需水8万t。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林木资源为全区食用菌的持久发展提供了保障。

2.2 产业发展政策得力 区委、区政府经调研、评估,在2018年将食用菌产业列入全区农业新五大产业之一,重点扶持发展。出台全区食用菌5年规划,规划到2022年全区食用菌发展到2 000万袋,湘水镇、圣水镇、胡家营镇等五个镇为食用菌重点发展镇,全区食用菌基地每发展10 000袋,补助3.5万元,其中建棚1.5万元,菌袋2万元。同时,招商引资鼓励食用菌企业来南郑发展,政府从土地流转、金融信贷、减免赋税、配套设施、简化手续等多方面全力支持。出台《南郑县产业扶贫资金奖补管理办法(试行)》,将全县财政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对贫困村确定的“一村一品”产业优先扶持,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优先扶持,深度贫困区域重点扶持。办法规定,贫困户每发展1袋香菇给予2元财政奖补资金,每种植1架段木香菇(木耳)给予100元奖补资金,对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公司、家庭农场、大户),依据带动贫困户的规模给予相应的奖励补助。通过政策扶持,进一步激发全县群众发展食用菌的热情。

2.3 食用菌种植基础好 为了发挥好食用菌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资金、土地、水电、物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在组织机构和人员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对原县食用菌技术指导站进行改建,成立南郑区食用菌协会。区内现有食用菌专业农民技师6名,助理技师18名。山区农户本来就有种植段木木耳、段木香菇的习惯,技术熟练,利于发动。平川、丘陵食用菌基地分布广,发展代料食用菌及大田草腐菌,所需大量劳动力,基本都是就近使用。他们在打工的同时,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一定技术,对市场行情有所了解,他们本身又有发展食用菌的意愿,只要政策优惠,他们的积极性就很高,是全区食用菌大力发展的坚实力量。

2.4 后发优势明显 这几年,国内代料食用菌(香菇、平菇、木耳等)种植技术更加成熟,新的优良品种也很多,羊肚菌、竹荪等人工大田栽培取得突破,可以说技术进步保障了种植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一大批新设备引领市场,一方面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成本,一方面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都是南郑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或是能利用的。

3 存在问题

3.1 规模小 基地规模小,大多15万袋左右。从业农户少,2020年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仅有620户。产业发展主要靠公司带动,2020年37家公司、合作社发展食用菌800万袋,个体农户发展近200万袋。

3.2 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尽管全区规模种植食用菌的企业有32家,上100万袋的仅汉中市东学建业农业有限公司一家,在市场销售、种植示范起了一些作用,但面对全区2 000万袋的发展规模,市场消化能力有限。

3.3 种植技术不规范 食用菌基地及农户执行的种植技术标准不一,参差不齐,尤其是新建基地,在技术操作层面更显粗糙。品种杂乱,主栽品种优势地位不明显。

3.4 种植风险大,种植户抗风险能力弱 种植户面对着种植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再加上全区缺乏大型的流通交易中心,冷链仓储不发达,缺乏统一的产供销组织,没有稳定的专业团队进行管理。食用菌种植户抗风险能力弱,一旦灾难来临,损失巨大。

3.5 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全区食用菌产业正处在起步阶段,科研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人才匮乏。虽然区蔬菜站拥有6名技术干部,但主要从事蔬菜栽培指导工作,所学专业基本以园艺居多,真正具有食用菌实际操作经验、能从事生产指导的技术人员仅2名。这几年食用菌种植技术进步明显,一批新技术推广取得成功。杏鲍菇、金针菇、双孢菇等实现工厂化生产,大球盖菇、滑子菇技术成熟并大面积推广,羊肚菌、竹荪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还有一些野生菌驯化栽培试验也已成功。液体菌种接种技术日趋成熟。全区由于技术力量单薄,技术引进方面做得少。目前,全区食用菌种植主要以香菇、木耳为主,平菇、大球盖菇、滑子菇、羊肚菌有少量种植。食用菌种植在技术层面与做得好的地方存在代差。

4 发展建议

区农业农村局制定可行的食用菌产业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制订年度食用菌产业发展计划。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做大基地规模,广泛发动农户发展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量和质量。

创建食用菌标准生产基地、食用菌新技术试验基地。力争将重点食用菌基地建成标准化基地。

通过绿色通道等途径,从农业院校招聘2~3名食用菌专业人才,充实全区蔬菜站指导力量。培养乡土人才,先基地,再乡镇。确保每个乡镇拥有2名以上技术人员。由区食用菌协会与项目实施镇村签定技术服务协议,负责对项目实施镇村开展技术包联,提升新建基地技术管理水平。加大对农户的指导、培训,用2~3年时间分批对全区22个镇街的村轮训一遍,通过组织观摩、现场实操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

打造品牌。采用“三统一分”(统一制袋接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回购,严格分级销售),实现按质论价。

建议在安排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时,将食用菌保险纳入扶持范围,从每袋2元扶持资金中提取0.12元的食用菌产业保险补助,用于支持购买保险,降低种植风险。

加大对食用菌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引进的支持力度。对10万袋以上的基地,财政补贴建立食用菌保鲜库和购置烘干设备。鼓励企业对一些野生菌类展开驯化栽培。

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珍稀种类食用菌种植比重。重点发展羊肚菌、竹荪等市场需求旺盛的种类。

猜你喜欢

食用菌香菇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香菇富集重金属镉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
蓝光TO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