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理性爱国精神培育实践路径

2021-11-29赵忆桐夏颖

关键词:爱国精神爱国爱国主义

赵忆桐,夏颖

(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71)

一、爱国教育的普及爱国主义的非理性表达

爱国主义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备受重视,无论何种层次的学校,何种专业,都开设了有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公共教育课,旨在增强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弘扬民族精神。高校课堂因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应该成为爱国主义的行为典范。但是,在爱国主义高度提倡和弘扬的时代背景下,注重培育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上的真正契合也不代表人们行为的规范。爱国主义的目的是培育人理性爱国精神和行为。但是,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出现很多不理性的爱国行为。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大火,全世界各国媒体头条都在为巴黎的大火而心碎,全世界都在为人类文明的陨落而心痛之时,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这样不和谐的声音:“圆明园烧了,也没见你们这么激动。这大概是报应吧。巴黎圣母院已逝,卢浮宫你要注意了。活该,报应来了”。这说明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目标还没有充分实现。这些不理性的爱国主义者将矛头对准了巴黎圣母院,借嘲讽和冷漠来表达其认为的爱国。同时,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触动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从而经常利用一些辱华事件通过网络自媒体来煽动中国网友做出一些违法的举动,大学生因为其特殊性,常常成为被煽动的群体,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媒体平台,在贴吧、微信朋友圈、直播平台等煽动不明真相的中国网友,进行一系列打砸抢烧等违法抵制行为,不少大学生也落入陷阱,做出许多不理性的“爱国行为”[2]。爱国主义需要我们铭记历史,但不意味着狭隘和丧失基本人性准则,这种行径不但不是爱国精神的表达,而且有损中华民族的形象,无法成为理性的正确的爱国。爱国主义蕴含着华夏儿女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应尽的责任义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面对攸关国家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重大事件时,大学生表达抗议之情本是合理爱国之举,但若不受理性或法律的规约,演变成非理性的情绪宣泄乃至违法行径,便与“爱国”的要求相悖[3]。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需要国家和社会、学校加强领导和引导,对于爱国行为,要文明理智,有秩序,要防止出现过激行为。在培育爱国主义时,更应注意对于学生理性的意识和行为的引导。尤其是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如何尊重各国的文明,维护中华民族的文明形象,合理表达爱国精神,学会理性爱国,是当代社会及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年轻一代需要思考和践行的问题。什么是理性爱国?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理性爱国精神?大学生这样理性爱国?这些是国家、高校、社会和学生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焦点问题。

二、理性爱国的核心内涵及其合理表达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经常充满爱国热情,但由于年轻气盛,也容易出现冲动行为。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值得弘扬,但不理性的表达却会适得其反。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固然可贵,学会理性爱国才能成为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不理性的爱国行为却会误人误己损害国家利益。因此,需要对理性爱国及其表达行为进行分析和判断。

(一)何谓理性爱国?理性爱国指合理合法的爱国行为。大学生在表达爱国精神的时候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违背法律原则,不损害国家形象,不扭曲理解爱国主义。“理性爱国”这一词汇产生于与日本的钓鱼岛事件之后。在两国的争端期间,出现了多次过度反日示威游行活动,砸烧日产私家车等行为,对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这些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的非法行为其实掺杂着个人私愤和不法分子的不理智行为。由此,人们开始意识到理性爱国的重要性。理性爱国与非理性爱国都是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区别在于:理性爱国能够联系我国发展现状并对其有清晰的认知,带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能够做出与自己判断一致的理智的爱国行为。而非理性爱国是一种偏激盲目的行为,对国家和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二)如何理性表达爱国?在合法情况下理性表达爱国行为。人的认知水平不同,表达爱国行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的影响也会有很大差别,有的爱国行为会形成积极影响,有的行为却会产生消极影响。目前社会公众的爱国爱国行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赞扬派,对所有国家行为高度赞扬,称赞吹捧祖国成就。第二,批判派,将目光集中于祖国的不足之处,对祖国的发展行为和计划表示不屑和批判。第三,理性派,既能肯定祖国发展中的成就,又能结合史今,结合中外,给出祖国发展以建设性意见。毫无疑问,第一种行为只关注祖国成就,缺乏反思精神和危机意识,容易形成民族自满情绪,不利于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第二种态度一味地批判,没有充分看到民族的进步,容易形成消极抱怨的情绪,不利于民族团结和进步。第三种爱国态度最为客观,最为可取,也是最能指导爱国行为的,体现团结奋斗的爱国精神。比如,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航天精神”“创新精神”就是爱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性爱国的精准表达。正是在这些爱国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才有中国改革开放70年的伟大成就和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不断增强。

三、建立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协同培育机制

人在一定社会背景中成长,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人际关系、个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理性爱国精神的形成同样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理性爱国精神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协同参与及有效实施。加强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增强其理性爱国精神,需要积极拓展途径,增进大学生对世情、国情、社情的理解,提高他们合理表达爱国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一)国家层面,大力提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学生们能够获得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是在理性指导下进行的合理行动,也是民族自强的创新能力。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是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要以此为契机,从深化认知和引导行为两方面教育大学生用正确理性的爱国行动表达爱国热情。另外,应该强调合法合理的爱国行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思想践行正确的爱国行为。通过多样化的文化传播手段,对理性爱国的行为进行宣传和推广,提高公民对理性爱国行为的判断能力。

(二)社会层面,建立大学生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

社会是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最广阔途径。如果说国家层面更强调意识形态架构的建立,社会层面则更强调通过亲身实践参与去主动获得一种身份认同和陶冶爱国情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大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社会活动、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调查、也可以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组织的社会实验活动,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也能使学生通过更合理有效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4]。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将能为大学生参加爱国活动提供生动的情景再现和专业化的引导。比如重庆的红岩广场、西安的八路军办事处、甘肃会宁的红军会师纪念馆、陕西延安的革命精神纪念馆等,这些爱国主义实践基地以丰富详实的史料,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会使处于价值观形成和人生成长关键期的大学生在参观学习期间形成强烈的民族使命感和道德自律。

(三)学校层面,反思和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

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来源,因此课堂是学生们能否培养正确客观认知的关键,党和国家也反复强调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及其正确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到大学的每一节课,但许多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不理想,与学校教育过程中选择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有很大的关系[5]。主要原因是许多“思政课”在方式上以说教为主,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师生双向互动。因此,建议学校和教师能积极反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宽容对待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改进的起点,积极在学生中进行调研,基于学生需求,教学应该注重贴近大学生生活,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双向传播。课堂上既能听到老师的声音,也能听到学生的声音。通过多元化的学习策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而不是老师单声道地用空洞僵化的概念向学生进行灌输,更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现有的思想状况相适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之深化,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爱国行为,使之理性化和常态化。

四、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一是要涵养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丰富大学生对国家的认知、提升对国家的情感、提高爱国的能力;二是要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加强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大学生理性爱国一是要培养理性爱国的习惯,三是在爱国行为方面,应该深思熟虑,不做有损国家形象和利益的事情,深切考虑到事情的发展后果[6]。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有使命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对我们新时代的当代大学生而言,理性爱国,最根本的就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专业领域的精英,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最迫切的就是在大学这个小社会当中,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及课外活动,磨练自己意志,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学会独自思考、自力更生、与人友善相处,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通过大学的教育不断提高我们做人、做事的能力,我们才是合格的公民,才能是真正的爱国者,才具备真正的理性爱国能力,这才是我们表达我们爱国热情的最好方式。

(二)认真学习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1世纪,提高文化软实力、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成为时代的主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入学习中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在价值观的建立上,应该以学习了解和热爱国家文化为责任,多阅读价值观正确的读物[7]。同时,学会利用一切机会,积极采取多元的传播渠道,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魅力至关重要。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爱国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改变认知和提升能力的主要渠道。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受实践影响比较大。实践,包括课堂上的模拟实践和课外的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理性爱国有着正面的积极影响[8]。大学生应该自觉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参加不同主题的志愿者组织,参与边远地区支教活动。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分析和思考社会问题,形成调研报告,及时向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社会使命感,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

(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合理、合法表达爱国热情和行动。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不仅需要客观、理性,而且还要遵守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等社会规范。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不能以违反社会公德和法律、破坏社会稳定、损害国家形象为代价,必须把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表达爱国言行的根本出发点。大学生要学会科学分析,全面思考,要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热情。不但自己能做到爱国以法律为准绳,而且要积极学法,普法,以实际行动,发挥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榜样示范作用。

结语

爱国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理性爱国是爱国感情的正确表达。理性爱国既包括对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尊重和传播、继承,也包括对其它民族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在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性爱国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协同共建培育机制,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担当,深刻思考,合理表达。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爱国爱国主义
弘扬爱国精神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浅谈陆游作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
电视媒体实证“国家记忆”的价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