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2021-11-29荣,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信息

向 荣,唐 瑾

(1.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06;2.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0)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遇到了很多巨大挑战。准确把握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将新媒体的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应有之义,职责所在,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特点

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技术研究所所长P .戈尔德马克在一份商品开发计划中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此后“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流行并很快扩展到全世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已经成为必然,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信息共享,使各用户之间能够跨地域、跨时间交互信息。新媒体之所谓“新”,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要想探讨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就必须对这一媒介传播形式的传播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

(一)新媒体的即时交互性

新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一特点无限放大,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手机控”,人们可以在吃饭、走路的时候,拿出手机,动动手指,实现即时上网,增强对时间碎片的有效利用。交互式体验的增强也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注重感官、思考、情感等多种因素的结合与碰撞。它不是局限于通过文字与简单的图画等形式传播信息,而是更加注重运用视频、互动、图文、动画等形式,使传播过程更富生命力和韵律感。

(二)新媒体受众增长的爆炸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日趋成熟,新媒体以它超越过去所有传统媒体的绝对优势快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并且以它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随着5G、区块链等新鲜事物的出现与普及,新媒体的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边界进一步延伸。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8.02亿用户,普及率为57.7%。与此同时,以手机为终端的网络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88亿,占所有网民规模98.3%。”[1]由此可见,新媒体在我国有着极高的普及率。近些年来,数字经济方兴未艾,网民的数量与使用时长仍然不断增长。

(三)新媒体的多元复杂性

与传统媒介形式不同,新媒体平台上的内容是由网民们自发贡献、自发审核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更加注重迎合网民们的心态,容易屈服于流量等利益因素,再加上平台方对内容审核的宽松,一些不良的内容、图片、文字等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内容分级制度的缺失造成了青少年群体的早熟。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筛选信息的能力超过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当今时代大学生所急需培养的重要能力。而新媒体所具有的无门槛性,又使得当代大学生并不能自发地具有这些能力。在缺乏引导与规范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容易迷失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中,成为负面信息的接收者、拥护者甚至制造者。

二、高校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在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利用得当,新媒体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赋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实效性。

一是新媒体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新媒体改变了学生与老师传统的交流方式,由以往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双向交流”或者“多向交流”,这极大地拓宽了师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一方面,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新媒体可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又集合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这种具有立体效应的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所报道的对象,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视角地满足受教育者需求,使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沉闷;另一方面,运用新媒体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辅导员可通过“三微一端”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通过QQ、电子邮件远程传输文件,通过腾讯会议开展在线会议、通过学习通、手机知网在线学习,查阅资料,拓宽了学习渠道[2]。因而,新媒体提高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感染力,从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从实质上丰富了教育内容,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

二是新媒体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实现了类似于人际交流的双向信息传播模式,这种交互性使被教育者有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度,不仅将被动接收信息变为主动获取信息,还能主动传递和发布信息。这种去中心化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技术对于教育的强大赋能,倍增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与反馈速度。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可以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实现实时互动,提高教育针对性,增强教育实效和深度。同时,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容量大、同平台交流互动、信息共享等优势,有利于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控制网络舆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辅导员还可以综合利用网络工具和网络平台创新传播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根据学生的交流习惯,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改变沟通方式,破除传统广播、班会等传播模式的壁垒,辅导员既可以利用校园各种已有的网站、论坛,又可以紧跟学生的思想步伐,通过新闻跟帖、网站论坛、聊天评论等网络表达形式与学生互动,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边缘化

传统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这个用户与媒体享有同等地位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以自己的方式接收信息,享有巨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性,大学生凭借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信息的获取日益便捷,已经由习惯性地“问老师”转变为习惯性的“搜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辅导员的主导地位。其次,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这种环境下,许多大学生既是信息传播者也是接受者,这也导致新媒体平台上许多没有经过把关和过滤的虚假信息、负面信息、垃圾信息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进行大肆传播,导致高校辅导员的“把关人”缺失和“把关机制”失效,其权威受到挑战。

(二)高校辅导员应对大学生舆情监控难度增大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的速度惊人,传播者因为网络隐蔽性的特点难以查清,传播途径多样,传播时间难控制,一个言论生成后,可以迅速传播并获得其他人的回应,并以几何级数传播,大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新鲜感,因此很容易被动接受外界的信息,一条虚假信息,往往能迅速煽动大学生情绪。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可能对于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够,容易跟风或者被不良信息诱导,给辅导员控制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提出了难题。由于新媒体传播的隐私性、隐蔽性,辅导员往往难以在舆情发生的酝酿期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难以及时捕捉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和日常思想,使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滞后性。

(三)高校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复杂性增加

“负面信息泛滥”诱导大学生思想认知产生偏差。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媒体传播环境下,受匿名、求名、逃避等心理和动机影响,容易错误地认为网络上失去法律和道德约束,在网上似乎没有警察、没有监督、没有制约,在网上说什么、干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从而助推一些虚假、色情、暴力等信息传播。大学生通常处于世界观和价值形成阶段,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受庞大信息量的冲击,他们不一定具有对每条负面信息的正确辨别能力。他们不能非常理性地将善恶、黑白区别开来,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力量的影响,甚至发生认知偏差。

四、新媒体时代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强化网络思维观念,增强高校辅导员新媒体应用意识

一要增强用户意识。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和大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关系,受教育的大学生由单纯的“受众”转变为“用户”,如果辅导员提供的教育服务不被大学生认可或接受,他们完全有可能拒绝其信息。因此,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要把大学生作为用户来看,树立“粉丝经营”意识,通过运营新媒体平台,经营粉丝,提高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黏度。二要增强互动意识。新媒体的本质特征是互动,辅导员的传统管理方式是信息发布了,教育就算完成了。新媒体时代,辅导员要高度重视利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评论功能,发动组织大学生积极发表评论和跟帖,说出他们想说的真话,辅导员及时回复这些评论,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三要增强舆情管理意识。大学生上了网,思想也就上了网。传统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是什么、教育效果怎么样都难以动态掌握。新媒体时代给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掌握大学生思想、评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手段。高校辅导员要树立网络舆情管理意识,提高网上大学生舆情的预警、研判、处置和应对能力,杜绝简单的“堵”“删”“批”的工作方式,多用舆论引导手段把大学生的言论和思想引导到正确方向上。

(二)建立多维运行平台,抢占网络时代舆论阵地

一是促进技术融合。有必要打破高校之间各媒体平台的技术障碍,以学校或学院为单位,建立一个媒体服务平台,以支持各种信息的输入,远程编写和编辑,实现图像、音频和视频以及短信的共享和传播,实现校园报纸期刊、网站、手机、电子屏、微博、微信等一体化运行。二是搭建媒体矩阵。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立足自身,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种类新媒体平台的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构建有组织、多层次、宽范围的新媒体教育平台。辅导员自身可以建立辅导员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心理咨询室等。学生骨干可以建立自身的微博、微信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达到自我服务的目的。比如,通过校园BBS论坛,积极引导学生对年级班级日常工作、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等表达思想,献计献策。三是优化平台功能。新媒体平台作为用户面广、交互性强、传输率高的信息平台,有着传统教育手段无法企及的特殊优势。高校辅导员应优化新媒体平台功能,构建集学习成才、精神娱乐、信息查阅、互动咨询四大功能的新媒体运行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介传播优势:学习成才功能,主要利用“慕课”、“公开课”、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整理课程学习、教育视频等资料,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大学生学习成才和思想升华的“快车道”和“助推器”;精神娱乐功能,主要依托各新媒体平台开发文化活动,开展摄影评比、影视鉴赏、动漫制作展播、大学生励志故事展播、具有健康题材的游戏竞技、红色文化评论等娱乐活动,营造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信息查阅功能,主要利用新媒体信息发布和检索功能,及时传递教育者的正能量;互动咨询功能,主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公开互动和私下互动功能,实现辅导员对大学生、大学生对大学生、专家学者对大学生、政府官员对大学生等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满足大学生对法律、婚恋、心理等方面的咨询需要。

(三)提高新媒体内容生产质量,扩大辅导员的网络影响力

一是增强新媒体平台内容的价值性。辅导员在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上,应准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将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BBS、校园网站等平台上思想教育内容与大学生多样化需求融合起来,以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平台的关注度和访问量。比如,微信公众号,可以多发些咨询性内容,解决大学生在情感、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难题。微博可以发送校方重大新闻、近期工作安排,也可以有工作体会、天气预报、交通美食等。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作,在微信公众号中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求学故事、恋爱故事、励志故事等,传播正能量。二是增强新媒体平台内容的传播力。辅导员在新媒体平台上投放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不但要获得较高的“点击率”,更要获得较高的“点头率”,只有这样才能在认同的基础上获得传播。在内容投放时间上,必须拼时度,讲求时效性。评论性文本创作要力争通俗、幽默、诙谐,善于利用网言网语和其他网络素材,以事实为支撑,带有鲜明的辅导员个人属性和个人特点,善于找准和受教育对象的共鸣点,带有情感“娓娓道来”,把道理说明,把疑惑释清。网络新闻发布要以大数据、多媒体、可视化等技术为支撑,提高多种媒介技术相互嵌入和融合的跨媒介叙事能力。网络音频和视频制作,要充分借鉴“喜马拉雅FM”“荔枝FM”、网络优秀短视频等,组建网络音视频制作团队,为大学生传播正能量、展示新形象提供“秀场”,多组织或参加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网络音视频制作比赛,推出一批拥有较高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优秀网络音视频作品。三是增强新媒体平台内容的互动性。新媒体用起来,方精彩;玩转才是传播。通过设置大学生感兴趣的议题,邀请权威人士或名人对热点问题或热议微博、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解答,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辅导员要及时回复和评论大学生评论,既增强“粉丝”忠诚度、提高“粉丝”数量,又回应大学生关切,在思想碰撞中积聚正能量。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不同的交流模式,既做好群体性思想教育,又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引导。

(四)完善建设管理制度,构建有力支撑环境

一是构建新媒体使用激励评价制度。建立相应制度,进一步激发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应根据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规律,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办法,将辅导员利用个人微博、微信、校园BBS等工作纳入辅导员个人工作量,计入职称评定和业绩考核。由于运用新媒体的工作量难以简单定量评价,要构建定量指标评价和专家定性打分相结合的柔性工作评价制度。探索建立物质奖励制度,对于辅导员制作的被大型互联网平台录用或获奖的文章、音频、视频等,应比照学术成果评定划定相关等级,进行物质奖励。定期开展辅导员或辅导员带学生组团开展网评文章撰写竞赛、网络新闻策划比赛、网络微视频拍摄比赛、辅导员微信微博影响力评比等活动,激发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比学赶帮超意识。二是构建新媒体使用管理人才培养制度。新媒体环境下,要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为契机,加强辅导员、大学生新媒体应用骨干等人才队伍的媒介素养培养,培养出一支网络思维意识强、内容生产能力强、懂技术、熟悉新媒体运用规律的辅导员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定期组织辅导员、学生骨干培训班,邀请校内校外名师,讲授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学习网文撰写、平台维护、网络音视频设计、互动交流等新媒体使用技能。在校内校际构建辅导员新媒体运用学习交流机制,结成联盟,发挥集群优势,营造共同学习、资源共享、观点交锋、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三是完善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依托高校宣传部门,以专职宣传工作人员、辅导员、学生骨干、部分教师为主体,建立校、院两级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体制。采取有偿购买、自主研发、委托服务等多种方式,构建以技术支撑为主、以人力采集为辅的大学生网络舆情采集和研判机制,对大学生在特定网络事件中的意见、情绪和态度做到及时掌握和准确研判,为及时发声和舆论引导提供条件。以辅导员为组长,在大学生优秀骨干中积极挖掘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红客”“网络学生评论员”“网络意见领袖”“大学生评论团”“网络多媒体制作骨干”等,组建网络舆论宣传和引导处置专业力量。组织辅导员和大学生网络骨干,定期学习国家颁布的新媒体使用法律法规,履行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把关人”职责。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订阅信息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