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临床输血发展的挑战与思考

2021-11-29樊凤艳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师医学学科

樊凤艳 汪德清

新冠疫情已经发生一年了,虽然疫情没有结束,但聚焦新冠疫情的科学进步却不断刷新了我们的认知:康复者血浆的应用[1]、病原体筛查[2]、疫苗问世[3],治疗方法之多、检测规模之大、疫苗研发速度之快,均是前所未有。单从mRNA疫苗应用这件事就可很快延伸到流感疫苗、新发病原体疫苗以及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这些变化来自新冠疫情的挑战,更来自无数科学家的“思考”,来自他们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平台构建。我国临床输血,从1944年为适应抗日战争救治建立了第一个血库,到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再到2016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将输血医学学科增列为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我国输血事业也同样经历了“积累”和“平台构建”历程。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输血技术和水平已经和世界接轨,部分项目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步入输血现代化进程。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整体发展,输血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如何面对这些挑战,把握好这种变革机遇,推动学科快速健康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探索提出临床输血发展方向建议,挂一漏万,以供参考。

1 临床输血发展的挑战

1.1 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临床输血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我国尚没有完成系统的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现阶段的输血医学专业教学大都附属于检验医学,并没能真正扎根于临床,不适应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总体水平。未来如何建设系统的输血医学教育体系以适应输血医学二级学科建设的需求尚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输血医学现在虽然是国家标委会学科分类目录中临床医学下设置的二级学科,但与临床医学下的其它二级学科比较还有不小差距。首先是学科内涵存在差距,在学科定位层面,虽然设置了三级学科,但其发展层次尚未形成;在学科队伍方面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学科梯队也未形成;作为学科建设标志的科学研究从顶层设计到研究队伍更是本学科的痛点;在学科基地层面的实验室、重点学科等也是短板。其次,在教育部学科门类中输血医学尚未列入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尽管已有少数院校自主设置开始招收“输血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但距真正列入二级学科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受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临床输血水平发展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特点。目前我国个别输血科研单位和临床研究机构的输血技术和科研水平已经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下一步的发展将不再有国外先进的经验可借鉴,如何主动瞄准输血医学学科发展前沿和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不断开辟临床输血新的领域和新的研究方向,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是未来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应借鉴国内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临床输血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工作条件走一条适合自己医院医疗特色的发展道路。

1.2 人才培养:专业输血人才的培养是临床输血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输血医学作为一个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需要的专业人才应该包括医疗、技术、科研、教育和护理。目前输血科从业人员主要以检验医学专业毕业的输血技师为主,其培训主要依赖于入职后科室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如何建立规范培训体系,打通他们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使这个主力群体的骨干成员成为行业发展的专家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临床医学以临床为核心,输血医学的临床问题须由输血医师解决。目前输血医师人才极度短缺。现有的输血医师部分来自于转行的临床医师,部分来自于临床医学本科生,部分来自于检验医学本科生。对于输血医师的培养,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很难得到落实。首先是目前尚未建立任何国家层面的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另外,虽然国内医学院校有少量招收输血方向研究生的名额,5年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很少愿意报考。随着检验医学本科教育逐渐取消五年制本科,毕业的检验医学本科生将没有资格报名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输血医师将面临只能来源于临床医学毕业生。因此,尽快建立国家层面的输血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实施输血医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增强输血医师的职业吸引力,让更多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愿意选择输血医学专业,将是培养具备良好的医学知识结构、娴熟的医学技能的输血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输血护理队伍主要指在输血科从事输血治疗操作的护理人员。目前我国输血科只有少数科室有护理人员编制,因此,无论从学科发展要求层面还是从医疗规范操作层面,输血护理队伍都需增加、规范和壮大。

1.3 科研创新:近年来我国对科研的投入持续增大,各单位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都比较高,我国输血医学的科研成果不断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并获得认可,但我们仍应清醒认识到,我国整体科研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构建临床输血高效科研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力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高学历人才是科研的主力军,临床输血高学历人才的短缺是临床输血科研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输血行业博士及硕士学历人员比例仍然很低,而且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直接导致了输血科研能力分布不均。高水平科研基金的申请能力较弱是临床输血科研创新水平不足的真实写照。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输血从业人员申请到的科研课题近几年虽然数量有了飞跃,但是与其他学科比较仍存在数量不多和质量不高的短板,且在临床输血方面的课题更是少之又少。国际上输血医学研究近年来不断有创新性科研成果报道,颠覆了我们以前的认知,如输血逆转小鼠的衰老、肺脏造血功能的发现、血小板4℃保存研究的结果、外泌体蕴藏功能的发现。我们尚需继续构建输血医学科研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力,使我国的输血科研成果跻身于其中。

2 临床输血发展的思考

2.1 交叉学科融合:输血医学形成于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是一门独立的新兴临床医学学科。输血医学专业性非常强,涉及多学科的交叉,如免疫学、血液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工程学等。现代医学发展历史表明,医学学科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输血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体现在与基础医学的交叉融合,还体现在与工程学、材料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我们期待着未来输血医学二级学科下有更多的新兴学科形成,比如血液代用品研究的发展推动形成血液材料学,血液病原体灭活技术发展推动形成血液病原体灭活学。

2.2 新技术融合:近些年来各种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涌现,输血医学与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技术如何进行结合,将这些科技发展成果应用于输血领域也是我们输血人面临的挑战。输血医学发展历史上抗凝剂、一次性塑料血袋、大型低温离心机的应用都是输血医学与其他学科科技成果结合促进输血医学巨大发展的实例。在着力提升输血医学原始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的高新技术,输血医学中输血安全、血液代用品、输血不良反应等多年来未能彻底解决难题的攻克未来可期。

3 临床输血发展抓手

3.1 拓宽输血治疗:随着近30年来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输血医学已经不再仅仅限于采供血和狭义的临床输血的范围,细胞治疗、组织及器官库等已被涵盖其中[4]。我国输血医学作为二级学科,下设6个三级学科,其中临床输血学三级学科的职能范畴包括输血相关细胞治疗、血浆置换与单采治疗、胎儿/新生儿溶血病诊疗和自体输血等。开展好输血治疗项目可以使患者直接受益,使临床输血得到患者的信赖和临床其他科室同行的认可,充分展现输血医学的学科价值。广义的输血治疗还包括围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特殊用血患者的输血管理、血液成分去除、成分血拓展治疗等项目。输血科发展的方向是形成医师、技师、护士合作的治疗团队,从幕后走到台前,让输血科真正实现从“输血科”到“输血医学科”发展的转变。

3.2 开设输血门诊:随着输血科诊疗项目的增加,输血门诊作为患者和输血医师直接接触的方式,可以在住院前和住院后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规范、优质的输血诊疗服务。在医院开设输血科门诊既符合患者现实的临床需求导向,也是临床输血发展的必然要求[5]。北京医学会输血医学分会和北京医师协会输血专业专家委员会共同制定的《输血科门诊建设专家共识》对开设输血科门诊的基本条件、输血科门诊诊疗范围、诊疗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输血门诊的开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6]。

3.3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的出现对社会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行业的传统工作模式甚至被颠覆。人工智能也为输血医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在输血医学领域进行探索性应用,如预测择期手术患者用血需求量、血液库存管理、血液预警系统等。然而,目前人工智能与输血工作结合的应用还仅限于通过从统计数据中归纳出模型,专注于完成某方面的任务,真正实现人工智能辅助输血医师进行疾病预测、诊断、治疗的策略尚需要很长的一段历程。

临床输血诊疗水平提高、患者受益是我们输血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临床输血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目标任重道远,需要所有输血人的不懈努力!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医师医学学科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医师节》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