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发展研究

2021-11-29贾成海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监督院校

贾成海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发展研究

贾成海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内部审计是我国高职院校强化内部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随着新时代高职院校超常规发展,内部审计促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现代化的作用已经明显不足,存在诸多发展中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更新内部审计观念认识,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拓展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和职能,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手段并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以实现其内部审计的目标。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发展;内部审计制度;监督范围

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当长时期里,资源财产的所有权与其经营管理权是统一的。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源财产的所有权与其经营管理权发生了分离,资源财产的所有者与其经营管理者之间就产生了委托与受托的经营管理,资源财产经营管理者承担了对资源财产所有者受托经营管理责任。但由于受法律、时空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资源财产所有者对资源财产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客观上需要独立的第三方承担这种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监督职责,这就产生了审计。审计监督与财政、税务、金融、市场、物价、统计和会计等其他经济监督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他经济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其监督职能都是在其执行具体业务管理职能中附带的“自查”监督,而审计监督是由独立的第三方专门从事的“他查”监督。[1]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审计发展逐渐派生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分支。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各单位强化内部治理、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安排。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较长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经济多为行政手段。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我国没有实行审计,审计监督的职能由计划、财政等部门代替,监督的效果当然不合预期。实行改革开放,由于需要对外商出资情况进行鉴证,需要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鉴证,财政部于1980年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即民间审计)。国门打开以后,大量外资涌入我国,大大激活了我国经济活力,为了加强对政府各部门的预算资金收支及预算效果进行监督,国务院于1983年设立了审计署,实行了国家审计。随着我国经济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加强对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履职效能进行经济监督,审计署于1985年决定实行内部审计[2],标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的产生,作为国家审计的有力延伸。至此我国建立健全了“三位一体”审计,实现了审计全覆盖。

经过改革开放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经济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党的十四大决定我国经济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部审计在各部门、单位内部的监督地位得到了加强,对各部门、单位内部发生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是其常态化的基本工作。[3]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生了“并轨”,得到了广泛、深度的大发展。党的十六大决定紧抓战略机遇期,加大加快发展我国经济。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变化,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得到了适时拓展,由原来的对各部门、单位内部发生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改变为对其监督和评价两个职能[4],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是党中央、国务院研判了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实力,我国经济迎来了高质量发展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适时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由原来的对各部门、单位内部发生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改变为对其监督、评价和建议三个职能[5],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由上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由于国家经济社会中各部门、单位健康发展需要应运而生,但其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职能也是不断拓展的,以不断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对新时代的审计监督工作做到“应审尽审”的指示,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现状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要求还不能做到“相辅相成”,存在着诸多发展问题。

(一)内部审计观念认识不够到位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发展历史不长,规模不大。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在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认为已经有了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工作,就对内部审计作为高职院校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够重视,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或者与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合署办公,不一而足;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只在财会部门指定审计员,而且其投入的内部审计经费常常不足。[6]这种将内部审计工作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工作“混为一谈”、与学校自主办学工作“水火不容”,势必导致高职院校其他方面工作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干扰”,势必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势必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完成,势必导致内部审计报告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从而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在高职院校转换管理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应有作用。

(二)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高职院校的超常规发展,其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和发展的原因,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不仅数量配备普遍不足,而且其专业胜任能力普遍不高。[7]有的高职院校将不懂审计的富余干部“安置”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只配备一名内部审计人员,有的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只懂职业教育管理,不具有财务或审计等方面的专业背景。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的这种业务素质状况势必会制约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显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对内部审计要求的需要,也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地位的日益提高的需要。

(三)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高职教育历史较短,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对内部审计在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观念淡薄,造成了高职院校对内部审计需求不高,内部审计成了高职院校的“鸡肋”。在这种环境下,内部审计的监督几乎是会计监督的重复活动,内部审计制度也是围绕会计监督活动建立的,且不具有计划性,缺乏内部审计活动的各阶段相关的业务规程,没有建立后续跟踪审计方面的制度安排。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活动的这种制度建设状况,显然不利于内部审计活动的日常开展,也不利于内部审计活动的“规范操作”,更不利于内部审计效果的高效发挥。

(四)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和职能尚需拓展

由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力量配备普遍不足,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开展的审计活动普遍只涉及对本校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仍然局限于查错纠弊的层次。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对内部审计监督范围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既没有将其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拓展至“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也没有将其内部审计的职能拓展至“评价、建议”,从而导致内部审计难以做到合理分配有限的审计资源,难以突出内部审计重点,很难实现其内部审计“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定位目标。

当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因为审计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专业的判断。例如重要性水平的评估、相关管理层所做出的重大会计估计是否适当以及客户的财务报告是否遵循会计的基本准则等各种事项,这就需要从事审计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性技能,能够有效地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舞弊风险进行职业判断。在20世纪50年代时,注册会计师协会就明确指出,当在执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审计专业判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地保证在舞弊审计中发现潜在的重大错报,相关审计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地发现舞弊信号以及证实已经发生的舞弊信息是否是真实存在的,这也就显现出审计工作人员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

(五)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亟待创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主要集中在财政财务审计。内部财政财务审计普遍以监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为主要目的,以手工操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对高职院校发生的事业业务涉及的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预算会计要素,以及高职院校发生的经济业务涉及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等财务会计要素进行常规的监督。内部财政财务审计的手工操作技术手段虽然在促进会计核算的科学、规范,严肃财经法纪,维护高职院校的内部经济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持续发展,这种基础性审计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时效性要求。

(六)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严重缺失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大小和对内部审计质量的监管力度。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大小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是否具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备的会计、审计、税收、财务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审计准则的遵循情况。对内部审计质量加以监管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开展对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估工作,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尚未建立,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况。缺失监管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质量很难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严重掣肘了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的步伐。

三、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

为了使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发展与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相得益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采用以下发展对策。

(一)更新内部审计观念认识

随着我国新时代高职教育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对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的有效完成,高职院校应当将内部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分开设置,“释放”其应有审计地位,也应当将内部审计机构单独编制预算,且其预算经费随着高职院校总预算经费的增大而增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免受学校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扰,有助于内部审计机构高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地执行和落实,从而大大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高职院校转换教育机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应有作用。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为了顺应高职院校的超常规发展,必须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适应性”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配备与其发展规模相称的适量内部审计人员,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素质好、工作作风过硬的高质量内部审计队伍,完成日益增长的内部审计工作。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准入“门槛”,严把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质量关”,担任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有财税、审计、经济管理、法律等工作背景;录用内部审计人员招聘考试时,不仅要考核必要的申论基础知识,而且应当要考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必备的审计、财务、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专业技能。高职院校也应当大力支持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考试获取内部审计职业资格,常态化完善内部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除对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常规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培训外,需要针对内部审计的新发展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审计新技能培训,还需要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交流,分享日常内部审计工作中积累的典型案例,不断激发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创新性,达到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作用的高质量发挥,离不开完善、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支撑。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每项审计活动都在规范约束下完成。首先应当制定内部审计计划阶段制度,包括规范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编制原则、编制过程、编制风险控制等方面制度,规范项目审计方案的编制方法、编制过程、编制报批等方面制度。其次应当制定内部审计实施阶段制度,包括审计项目组的建立,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测试,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过程和适当性要求,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审核、整理、归档等方面制度。再次应当制定内部审计终结阶段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内容、编制过程和分级复核等方面制度,更要规范后续跟踪审计方面的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只有健全了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效果的高效发挥才有了保障。

(四)拓展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和职能

(五)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伴随着新时代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和职能的不断拓展,其内部审计的基础由传统的以会计账项为基础逐渐转换为以内部控制、风险导向为基础。[9]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的日臻完善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充分利用自行开发或外购的审计软件,运用数据库等完成数据的采集、转化,利用网络对内部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和核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也应当整合审计资源,实现与国家审计机关大数据审计系统信息共享,开展对重大校企合作、重大中外合作办学、重点产学研等项目审计。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机构还应当利用智慧校园建设,加强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对基建工程、教学设备采购、招生就业,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教科研、学生管理、绩效工资等方面高质量审计。

(六)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作用,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领导。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工作制度,规范高职院校主要负责人对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权限和领导方式。高职院校应当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规范年度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审批,规范重大内部审计问题的界定、整改和处理结果公布的流程。[10]其次要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保障内部审计机构依规且不受本校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经常向职工宣讲内部审计工作在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形成全体职工配合或自愿接受内部审计的氛围。[11]再次要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常态化考核。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奖惩制度,对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取得较好审计效果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不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审计后果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纪依规给予惩处。[12]

总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机制。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事业发展越快,内部审计发展越重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高职院校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高职院校应当信心满满地加快内部审计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更高建设目标的实现。

[1]贾成海.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7-8.

[2]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Z].审计署令1985年第1号.1985-12-05.

[3]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Z].审计署令1995年第1号.1995-07-14.

[4]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Z].审计署令2003年第4号.2003-03-04.

[5]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Z].审计署令2018年第11号.2018-01-12.

[6]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J].中国内部审计,2009(1):33-43.

[7]祝青,吴伟章,唐振达.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5(9):75-78.

[8]刘国城,王会金.大数据审计平台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7(6):36-41.

[9]孙宝厚.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模式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21(1):11-13.

[10]彭士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据式审计模式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2020(3):136-137.

[11]苏娟.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师,2015(3):275-276.

[12]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Z].教育部令2020年第47号.2020-03-2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in the New Era

Jia Chenghai

Internal audit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means for strengthening internal governanc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 With the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the role of internal audit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obviously insufficient, and there are many developing problem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 internal audit concept and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internal auditors, improve the internal audit system, expand the scope and functions of internal audit supervision, innovate internal audit techniques, and strengthen internal audit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al audit development; Internal audit system; Scope of supervision

2021-08-15

贾成海(1967—),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审计师。

10.13685/j.cnki.abc. 000580

F239.45;G647

A

1671-9255(2021)03-0026-04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监督院校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