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升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

2021-11-29孙晓莉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化领导干部

文_孙晓莉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 吕红娟)

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我们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能力建设问题,党的几代领导人对加强干部能力建设都作出过一系列精辟论述,揭示了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演进轨迹。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廓清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的内涵,抓住影响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的关键因素,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

一、新时代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的基本内涵

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要求。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过程,既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过程,也是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深入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过程。适应于“站起来”的历程,从巩固党的执政的角度,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思想发轫,突出干部的作风建设和学习本领。适应于“富起来”的历程,从加快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角度,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被摆到重要位置,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强调干部的综合能力。适应于“强起来”的历程,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领导干部能力建设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强调干部的政治能力和专业化能力一体化建设。

学界既有研究中,大多认为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指的是干部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它包含相互作用的多要素,以及直接影响干部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从实际工作来看,胜任本职工作、遵守职业操守、具有专业精神是主要内容。中央对干部队伍提出的专业化要求指的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的高度统一。综合来看,可以对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的要素特征及其行为表现作如下理解。

从其动力来看,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以高素质为基础,两者不能割裂。专业化能力提升不是孤立的工具性目标。在理论表达上,专业化反映的是干部的“应然”状态,回答的是干部“应当做成什么样”及其必要性,是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的价值依据。在政治实践中,专业化能力作为执政党执政和领导水平的具象化表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实现。高素质指的是包括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专业精神、个人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作为干部自我驱动的强大底层逻辑,高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是专业化能力何以可能的内生变量和主导性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只有站在政治的高度,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才能领会更透彻,工作起来才能更有预见性和主动性”。而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说到底来源于理论的清醒,来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历史规律的把握。

高素质的干部必然追求专业化能力的提升,素质高的干部常以实现某种情怀为目标,即使在外在激励如晋升激励、物质激励等不足时,也能够自我激励以保持工作热情和主动作为的精神状态,在客观要求与主观自觉的相互促进中,在担当实践中提升能力水平,从而体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没有高素质,专业化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反过来,不解决专业化能力问题,高素质也是假的。

从其构成来看,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意味着干部既要专,也要博。领导干部既要专,也要博,而且是以博为基础的专。社会事务日趋复杂和精细,工作面临的形势变化快、新任务多,这些都要求干部不仅要掌握一般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同时还要结合自身所在的系统、部门和岗位,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聚焦主责主业,熟悉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本领域的专业管理技能。可以说,掌握复合型知识体系是构建专业化能力的基础,专业化能力的提升是运用复合型知识和技能的产物。

从其实施来看,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要求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管理行为是在特定意识支配下的价值实现活动,既要注重“如何管理”,也要讲求“为何管理”,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管理行为的科学和艺术的二重性,一方面,要求干部遵循管理科学,按照管理活动的特定规律和相应的管理方法来指导自己的管理实践,用管理活动的结果来检验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制度性和规范性是其主要特点;另一方面,要求干部注重管理艺术,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而且必须根据自己对所处情境、条件、问题本身等的把握和理解,来找到适合的方法,灵活性、创造性是其主要特点。

概括而言,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是其在岗位中展现出来的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它内在地要求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的辩证统一,以政治能力为引领,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显性基础,以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为隐性基石。它具有实践性、动态性和人民性三大特点。实践性意味着专业化能力是领导干部在参与国家治理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同时也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动态性表现为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侧重点会发生动态变化,它与执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相联系;即便在同一历史时期,面对不同任务,也会发生动态变化。人民性表现为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的实施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影响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的几个突出因素

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但现实中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阙如等现象时有所见。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提升之所以难,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几个突出的影响因素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干部自身是否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领导工作内容千头万绪,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工作中普遍面临适应新形势接受新任务的挑战,而且工作岗位也可能发生调整和变动。绝大部分的领导干部主观上都想把工作干好,但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领导干部主观上有干好工作的意愿,客观上也很投入,可是实际工作效果不好。仔细分析,大体有几种情况。一是方向不明。如对“国之大者”心中无数,缺乏政治判断力、政治感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等。二是情况不明。如脱离实际,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了解群众需求等。三是方法不当。终日埋头处理琐碎事务,不抓大事,不从原则上考虑问题,不会“抬头看路”,陷入了“事务主义”。

造成上述诸种情况的根源,说到底,是因为缺乏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善于学习和总结造成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达到高质量完成工作这个目的地的“桥和船”,是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的最关键因素。

二是花样繁多的形式主义可能助推干部陷入事务主义。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专业化能力不够,除了自身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存在问题之外,还需要分析一些客观因素,如屡禁不止的形式主义以及部分不合理的考核检查等造成的影响。

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领导工作中的领导智慧和管理艺术,是门“专业”,需要领导干部不断扩充知识面,向有字之书学习;需要深入实际调研,向无字之书学习;需要在日常工作的“热运行”中拿出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冷思考”,进行总结和反思。但屡禁不止的形式主义,如应对“文山会海”,“多如牛毛的表格”,挤占了领导干部学习、调研和反思总结领导工作的时间。再如,一些地方干部吐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反映了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面临的任务繁多、人力有限、责任刚性的困境。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简单考核出来的。如果“被动式”应对、“应激式”突击成为常态,将会导致领导干部缺少应有的时间、精力和激情投入到创新发展和能力提升中。

三是有待优化的职务晋升机制诱发干部难以真正深入实际。职务晋升的逻辑和专业化能力建设的逻辑之间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一关系渊源于执政党对干部和群众之间关系的定位。在这一关系中,一方面,干部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应当积极有效地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偏好,这就是干部的“专业”;另一方面,党管干部原则在用人上的具体体现,就是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干部的实际工作表现,通过绩效考核、群众评价等制度,对优秀干部进行培养提拔和使用。干部个人在职业发展台阶上进行多岗位历练以及晋升,映照了职务晋升逻辑和工作需要逻辑的相互依存。

但这两种逻辑在运行中也存在一定的紧张。近些年来,领导干部的岗位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旋转”,或者在行政执法类和综合管理类之间进行切换的做法都不鲜见。这种干部交流的本意是对干部进行多部门多岗位历练,也为了防范干部长期在某地某部门工作而形成“圈子现象”或本位主义,这体现了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培养和认可。但专业化能力的提升,往往需要干部在某一领域或部门一定时期的积累,如果职务晋升逻辑高于专业逻辑,更多地考虑“谁该用”而不是“该用谁”的时候,不仅容易减损干部既有的专业基础,同时也会影响干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积极性。而越到基层的干部流动中,这一点体现得越明显。当工作主要是处理日常事务时,在职务晋升逻辑主导下任职的干部专业化短板可能还不那么突出,但一旦需要应对突发事件时,平时不那么明显的问题就成为“木桶原理”中所描述的那块短板,会引发大的问题。

四是运用问责机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容易加深干部顾虑。党员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建立和实施,遏制了“有权任性”的现象,对于规范权力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可能影响领导干部提升专业化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存在根据需要追责的现象。追究行政机关人员的责任,一般应该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存在达到追责条件的责任事故;责任事故的发生和被追责人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以及被追责人存在过错,即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把直接因果关系任意扩展为间接因果关系,甚至只要可能有关系就追责的情况。这种追责的本质是“根据需要追责”,而不是“根据责任追责”,从而造成追责过宽过多的现象。此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责多,正向激励相对少;问责实,正向激励相对虚的情况。以上诸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干部产生顾虑,以少承担事情来避责,无心提升专业化能力。

三、从体制机制入手提升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

能够在领导工作方面既博又专,能够兼顾管理科学和管理艺术,需要领导干部将知识、经验、作风、素养等密切结合,干中学,学中干,同时也需要着力解决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问题。

一是给干部助力,让干部有方法提升专业化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开班式上指出,“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他还强调:“同样是实践,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总结和思考要靠领导干部的自觉,在日常工作中时常进行,也要有意识加强科学的方法论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在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干部培训课程内容中,适度加大方法论课程的培训比重,让广大干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中得到滋养。尤其是跟着领袖学习,从领袖的工作方法论中汲取智慧。同时,在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的干部培训教学方法中,增加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教学,增加干部之间从政经验交流和从政感悟分享,既要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也要做到真正的学学相长。

二是给干部减负,让干部有时间提升专业化能力。减少形式主义的呼声由来已久,怎样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将干部从不必要的形式中真正解脱出来,需要不断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如,在会议方面,建立和完善办会制度,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严格会议审批,针对一定时间段内会议的数量、内容、结构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精简、改进。提倡套开合开会议,少开应景造势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提倡开短会讲短话,会议议题和材料会前要严格审核,非紧急会议不得连夜传达,仓促表态。再如,在督查检查方面,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督查检查,并注意频次。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督促检查;对于流程简单的事项,在推进过程中就没必要三番五次去查,可以直接要工作结果。

三是给干部松绑,让干部无顾虑提升专业化能力。关心爱护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需要合理的制度激励,干部管理既要严格问责,也要防止过度或随意追责现象。监督执纪部门应加强对依法监督、依法执纪的规律性的研究,秉持审慎追责、鼓励担当的理念,进一步推进容错机制的科学实施,严格追责的条件、标准和程序,不该追责的不追责,该追责的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查清事实,严格适用规定,让被追责者心服口服。不以纪律处分人次多少作为衡量监督执纪部门工作成效的标准。对于敢啃“硬骨头”的干部,监督执纪部门应当历史辩证全面甄别干事创业中的偏差和过失,让干部能够减少问责焦虑,轻装上阵,使干部尽心谋事、尽力干事。

四是给干部鼓劲,让干部有动力提升专业化能力。党的领导干部应当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情怀有担当。应当坚定不移地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结合新时代的传播特点、技术优势,选取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适当教育方式,把示范与引领、自律与他律、知与行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组织人事和宣传部门可以加大对干部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的宣传,引导领导干部增强荣誉感,向先进典型学习,在工作中解放思想,敢于实践,敢于改革创新,形成正向激励。此外,还需注重引导全社会以正确、全面的心态看待党员领导干部,避免社会舆论中对党员领导干部“污名化”的现象。

猜你喜欢

专业化领导干部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管理法》解读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