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

2021-11-29戴晓曙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年轻干部本领斗争

文_戴晓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经验,把从严治吏、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以什么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更好条件,培养选拔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好干部。现在,改革开放前入党和参加工作的干部已经或将要退出岗位,“70后”“80后”以至“90后”的年轻干部成为干部队伍的主体。这些干部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活跃,勇于创新,为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活力。怎样持续有效地推进党的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培养一代又一代适应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经得起风浪考验,数量充足、朝气蓬勃的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干部队伍,以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工作和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从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他先后5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年轻干部的殷切关心和深切期望。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五次讲话虽然在主题上各有侧重,但一以贯之突出强调的是,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首先要做到政治上合格,砥砺坚定的政治品格,锤炼过硬的政治能力,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忠诚干净担当,这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责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

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善莫大于忠。”忠诚两字,体现的是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支柱、不变的灵魂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是否对党忠诚。

年轻干部要成长起来,要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学习本身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牢固的理想信念。年轻干部选择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并非仅仅取决于外界要求和书本知识,不是听几堂课、看几本书就能解决的,需要以能够为自己提供精神满足为主要选择标准和依据。确立理想信念的过程,是认真思考和反复衡量的过程,是在不断加深对其理论体系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社会实践而逐步确立的过程。理论学习不能停留在表层,而是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首先要真学和真懂,在思想上真正搞明白了,才能做到真信和真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理论一定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党忠诚贵在言行一致,对年轻干部来讲尤其如此。“忠诚”包括对己与对人两个方面,对己“谓言出于心,皆有忠实也”,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对人谓“竭诚也”,是人与人之间真心交往的外在表现。当然,“忠”作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思想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在对人对事中显现出来,才能让人们感觉和体会到。忠诚的内涵,说到底是一种人们发自内心的行动自觉,是人的言与行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如一、说到做到,诚实无欺、尽心竭力。决不能口是心非,不能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忠诚干净担当,忠诚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忠诚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有人说,只要不反党反社会主义,就不能说对党忠诚有问题。这样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比如,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地方和岗位工作,能说对党忠诚吗?有的干部报告个人事项打埋伏、八小时之外找不到人,能说对党忠诚吗?这样的干部,真到了关键时刻能靠得住吗?言行不一致,实际就是对党不忠诚。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年轻干部要以先烈先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思想品质,尤其要用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来诠释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勤政为民,牢记人民至上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做新时代党的好干部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人民公仆,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

我们常说政治素质是干部的根本素质,那么“政治”究竟是什么?政治说到底是关于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当然,这里的利益首先是指社会公共利益。对执政党来说,政治是在担负社会责任前提下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分配。对从政当干部的年轻人来说,首先要解决好的是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就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马克思曾经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政治是为公利还是为私利,不同的利益取向就会有不同的立场,从而形成不同的认识和行为。公道是为公从政者之“道”,公道与“我是谁”——是人民公仆紧紧联系在一起,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公道决定人心向背。

我们还常说当干部就要“公道正派”,它的价值取向是执政党的初心使命、宗旨责任、社会形象,是与执政成效密不可分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也就是邓小平说过的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是一句口号,干部的形象代表着执政党的形象,群众要看干部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是否能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是否能用心用情用力去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人民群众就把谁放在心上,“公道自在人心”。作为党的干部,不管干哪一行,不管在什么地区,不管处于哪个年龄段,都是执政骨干队伍的一员,都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群众利益至上,这是最根本的。

三、坚持原则,发扬斗争精神

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特别是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应该是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牢牢把握正确斗争方向,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年轻干部大都文化水平比较高,思想比较活跃,有激情有干劲,但也存在斗争精神不强的问题。对此,邓小平早在1985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讲话中,就针对当时正在大规模推进的干部队伍整体性新老交替,语重心长地指出,中青年干部接班,最重要的是接老同志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的班。现在在年轻干部中,有些人不善于从政治上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见事迟、行动慢、态度暧昧,把不住方向。有些人害怕坚持原则影响仕途,害怕得罪同事伤了和气,害怕批评下属丢掉推荐票,遇事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甘愿当“太平官”“墙头草”“老好人”,追求“你好我好大家好”。应该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原则是什么?原则代表着方向,代表着立场,也代表着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必须坚守的底线。在大是大非目前要讲原则,而在小事小节中也有讲原则的问题。讲斗争就不可能四平八稳,年轻干部要有一种迎难而上的韧劲,一种攻坚克难的胆气,一种舍我其谁的豪情,一种任何时候都不信邪、不怕鬼的魄力。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只要来了,就不能绕着走、躲着行,要做“斗士”不做“绅士”,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攻坚,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以无私无畏、舍我其谁的精神和意志,像毛泽东当年所号召的那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我们共产党人的斗争必须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既要有敢于斗争的自觉,也要有准确把握斗争方向的敏锐和准确。年轻干部要始终站稳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旗帜鲜明地与一切可能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风险挑战进行坚决斗争。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杜绝麻痹思想和懈怠心态,警惕“黑天鹅”、防范“灰犀牛”,提升见微知著、“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科学预判水平,提高政治敏锐性。要善于沉着应对,分清轻重缓急,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当然,年轻干部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不可能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从中不断汲取斗争智慧。要下决心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盘,增强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从而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坚持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到矛盾多、困难大的地方练胆魄、磨意志,在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斗争一线去经风雨、见世面,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

四、增强本领,善于担当作为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说到底就是要干事。干事担事既是当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从“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到“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那么多,要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再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年轻干部要善于担当作为。

担当作为首先是责任。从政的本分就是要认真履职,而不是做官享福。只有将为民职责时刻担在肩上,视为责之所在、义之所在、担当之所在,坚持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为民尽责,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担事,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做到尽心竭力、善作善成,才能真正取信于民。

以史为鉴,我们有必要回头看看苏联共产党的失败教训。许多人在分析苏联亡党亡国教训时,不约而同地引用过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的话(实际也是他引用别人的):“权力应当成为一种负担。当它是负担时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种乐趣时,那么一切也就完了。”这就是说,当掌握权力意味着你要承担保障公众利益和满足他们要求的重大责任,使自己总是担心努力不够和害怕出现失误,这时权力对从政者就是一种责任与鞭策,执政就能做到长治久安;相反,当从政失去担当作为的意义,只是敷衍甚至游戏,那么执政党的真正意义也就丧失了,失败就会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这说明责任意识对从政来说是多么重要。

当然,能否做到担当作为,与干部会不会担当、能不能担当、有没有担当的本领紧紧联系在一起。古人讲,“不厚其栋,不能任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本领,就挑不起重担,干不好事情,担当也是一句空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十九大报告针对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要求突出“八项本领”,这就是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进一步提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年轻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风雨、见世面,真刀真枪锤炼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他要求年轻干部要努力提高“七种能力”,就是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本领与能力,说法不同,在干部身上实际具有相同的含义,就是能够勇于根据事业的需要不断解决问题和破解难题,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当然还要保证不出事。

这里,有的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反复强调要掌握的本领和能力,但是现在又遇到新的挑战。比如,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传家宝,也是年轻干部增强本领往往会遇到的突出问题。众所周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经过这几年的整治,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情况又出现了。比如,一些地方反映,上级党委政府采用多会合一的方式精简会议,然而下属的相关部门组织开会次数却没有减少,会议总数其实减少不明显;一些地方反映,下发的正式文件少了,微信群里的“工作提示”多了;纸质记录少了,“电子留痕”多了,等等。为什么这些现象很难根绝?从思想深处看,有的干部片面理解“对上负责”,信奉的是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潜规则”;有的干部受懒政思想驱动,遇到问题简单粗暴地搞“一刀切”,不顾下级单位和基层群众方便不方便。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还是出在能否坚持群众路线——这个党始终强调的带根本性的工作路线上。新形势下要做好群众工作,仍然需要脚踏实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掌握这方面的本领和能力,不是“一下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需要坚持不懈。

五、严以修身,以党性立身做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以党性立身做事。”他强调,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贯穿着我们党在百年发展征程中锻造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和作风操守的要求,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年轻干部加强党性修养,要十分注意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重要内容。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实际,实事求是,不仅是思想方法问题,更是党性强不强的问题。年轻干部一定要把实事求是作为人生信条,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干工作不装样子、不图虚名,讲真话实话明白话,靠实绩“打榜”,靠实干“圈粉”,真正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同时,年轻干部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还要十分注意自身的人格修养。人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称为人品、为人、品格、品质等,反映人的理性、道德、意志、作风等诸多因素的精神特质,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要坚守精神追求,怀德自重,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正确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正与邪、苦与乐的关系,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 、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

共产党人的修养不是靠面壁坐禅获得的,从根本上说,靠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和升华。党性既是“讲”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回顾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干部的成长史,虽然有时代背景带来的挑战与考验的变化,有具体环境带来的任务与经历的差异,但更有标准之源、思想之根所决定的成长路径之必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年轻干部要做新时代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就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立说立行,增强锤炼党性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猜你喜欢

年轻干部本领斗争
小透明,大本领
领导干部要勇于斗争
谁的本领最大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谁的本领大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