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家族跷旱船竞技化研究

2021-11-29付玉青

武术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竞技竞赛

付玉青 张 辉

湖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族跷旱船作为一项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湖北省民运会)竞赛项目,湖北省拟对项目起源、文化内涵、健身价值、地域限制、推广价值、器材规则等竞技化体系进行科学论证,在可能的情况下推荐其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本研究正是在此现实背景下,基于学术贡献与实际应用对跷旱船竞技化进行梳理。

1 体育竞技化文献综述

1.1 竞技化的理论研究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在梳理竞技化实践之前,阐述竞技化理论尤为必要。就现代西方体育竞技化发展而言,不论是作为竞技运动基石之一的英国户外运动,还是奥运体育项目,都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因此,很多学者将充满竞技性的运动作为教育手段引入学校,并发展体育社团等组织。相对于西方,我国的体育竞技化发展过程中教训与经验并存,从武术到毽球、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化,都是从完善规则、传承创新、赛事宣传、普及推广等过程开始的。在竞技化实践的基础上,有关竞技化的理论研究逐步完善,包括有竞技化定义、竞技化理论、竞技化实践等。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定义,各有说法。张学成认为竞技化就是体育化,而且还具有体育性质活动的两个阶段之一,[1]颜辉萍则指出体育运动可通过竞技形式可谋求更好发展,[2]张晓琳提出民族传统体育若要向现代发展,进行竞技化必不可少的理论。[3]以上观点都表明竞技化是以质变为目标动态发展的过程。笔者认为:竞技化是向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呈动态发展。有关民族传统体育是否要向竞技化发展,观点倾向大致可分为两方面,如以下所示:所列学者及观点是强调弱化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竞技化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其副作用是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功利化现象,丧失其本身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以武术改良为例,在现代体育属性诱导下,完全丧失武术的技击本原,呈现削足适履、去本求末和非东非西的现象,是民族传统体育本质的丧失。更有其他学者指出竞技化是完全的西化,是用西方文化价值的外衣来包装民族传统体育的外形等等。因此,反对将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的原因大多是认为一旦进行竞技化,则会丧失固有本质。

表1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学者观点

表2 赞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学者观点

所列学者及观点是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民族传统体育应进行竞技化发展,不仅因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与西方体育长期冲突与融合,在20世纪后期已形成了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主的局面,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创造了条件,而且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是积极主动适应世界体育运作规则、大胆创新、勇于提升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便利了民族传统体育宣传普及工作,逐步向现代竞技体育靠近。因此,赞同将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的原因大多是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是更好传承和推广。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者虽赞同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但也强调民族传统体育其本身民族文化的传承。吴润平认为全国民运会不仅给予民族传统体育更大的物理场层次的发展空间,还有文化场层次的发展空间。[9]但从其竞赛项目的设置来看,通过参与者的不断改造和创新,我国越来越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走向竞赛的规范化和制度化。[10]而探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渊源,并不刻意追求严格的规则和竞技,更多的而是为文化传承。例如,我国全国民运会表演与竞赛并行发展的赛制设置,既突出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也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11]而全国民运会以表演与竞赛并举的结构发展理念,一定程度上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相适应,且其竞赛形式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精神,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演进。因此,“竞技”与“表演”二者因素缺一不可。综合以上学者观点可知,在某种意义上,全国民运会虽给予了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发展空间,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超越了单纯体育范畴,即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一方面要完善规则,适应现代化竞赛体系,也要传承文化,展示民族特色。随着现代化发展和多元文化冲击,在韩国跆拳道、日本柔道顺应时代发展,竞技化改革成功之后,国人逐步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的重要性,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上竞技化发展道路,并成为优秀的竞赛项目。

表3 各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情况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实践中,许多项目竞技化之后,成为当下流行的体育健身项目,在社会中广泛推广普及,深受欢迎,为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如:经过改良的中国武术、高跷、毽球、板鞋竞速、秋千、龙舟等成为民运会上重要的竞赛项目。可见:竞技化发展道路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重要形式”,[9]正如现代竞技体育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体操和电子竞技体育等项目,“既要超越对手和自我,伴随着强烈的身体对抗,竞技性强”。[12]彝族式摔跤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下,不仅成为全国民运会的民族式摔跤竞赛内容,还凝练成国家认同的文化符号,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13]全国民运会的赛事运作逐渐将现代体育竞赛表演理念与传统体育文化思想融合在一起。从全国民运会在赛事宣传、吉祥物的制定、会徽会旗等环节,以及竞赛规则、竞赛赛制的改革等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竞赛理念实践的有力证明。[9]因此,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发展的选择,是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竞技化意义

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作为各自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东方体育文化精髓。中国武术通过改良,吸收西方搏击等元素,使之便于练习和推广;高跷原是土家族人代步工具,竞技化转变民运会竞速项目,不仅成为民运会上最受观众喜爱的项目之一,还受邀参演2009年春晚,为全国人民奉献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大餐,其顺利的开展和进行离不了公平公正的规则执行。[11]例如,在民运会上的摔跤项目比赛规则各不相同,而且各民族的摔跤项目只规定了“不能使用哪些动作”,而没有规定哪些动作是某个民族特有的动作,这就不利于观众对摔跤项目有较全面的了解。如果能使竞赛项目规则细化,则民族传统体育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14]在一定意义上,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会促进项目规则和竞赛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促使竞赛项目场地、器材完善规范,逐步与现代竞技体系接轨,为民族传统体育向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为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纳入国家体育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能。[12]然而,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过程也不尽完善,如经过改良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原生性,变化的内容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本真性,因而在表现形式上与实际不相一致,规则制度和场地设施多少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受众的参与度和参与者的接受度。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竞技化时,一方面要抓住竞技化机遇,另一方面也要正视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便更好发展。

2 跷旱船竞技化现状

2.1 文化层面

跷旱船是我国万千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项,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项目起源上看,跷旱船在土家族民众的劳动生产活动中应运而生,用来庆祝丰收季节的喜悦。[15]跷旱船是两人为一组,双方互握手臂,互坐于对方脚背,形如船;以手拉脚跷,屈伸腰背,起伏前进,犹如水中摇船,先到终点者为胜的一项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从文化内涵上看,该项目由最初简单而纯粹的娱乐兴起,逐步发展为该地区极具代表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之一,极具当地文化特色,饱含当地民族风情。刘少英等人一致认为湘鄂渝黔边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浓缩了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既可折射出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还是研究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16]跷旱船作为土家族很具有研究价值的其中一项,但基于目前研究现状,其项目传承人较少、文化内核挖掘较浅等问题仍需解决。

2.2 场地、器材和规则层面

跷旱船不仅具有独特的土家族文化内涵,其在运动过程中也充满了明显的特征性。[15]就目前而言,在场地设置上,跷旱船参与者大多直接在所给场地进行比赛,有时由于场地摩擦力较大,还有参与者所穿鞋、裤材料等原因,加之此项运动的“互握手臂形如船、起伏前进”等动作特征,特别容易使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受伤;在器材安置上,参与者为了减小其与地面摩擦和运动阻力,只好借助外来装备如草席等物做成的垫子来达到其运动目的;除此之外,在规则赛制上,跷旱船比赛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还属于比较单一发展的,目前比赛形式和内容主要有:跷旱船设置了男子组、女子组和男女混合接力;规定统一赛程,用所到达的时间进行比较;或者同一时间内,划船距离最远等比赛内容。因此,跷旱船在场地、器材和规则方面也有问题尚待解决。

2.3 健身价值及推广层面

由于跷旱船的动作技术特征,在运动过程中可锻炼腹肌,对增强腰力和四肢力量有很好的健身作用。其健身价值不仅表现动作方式,也体现在了参与者比赛过程中双向互动的趣味性中。跷旱船因其自身良好的健身性等功能,借助全国民运会举办的大热潮,越来越多的民俗民间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受到推崇,[16]进入省民运会加以推广。如2006年跷旱船首次被列入湖北省民运会正式项目,在第5届和第6届的省民运会上都可以看到跷旱船作为新兴的竞赛项目被更多的民众了解和推广。但雪莲和段辉鹏就指出跷旱船作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只不过当前对其价值开发仍处于较浅层面,因而有着较大的推广和发展空间。[17]综上所述,就目前跷旱船竞技化现状,虽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和进步,但在具体的竞技化过程中也有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在文化层面,不仅需认识到文化内涵得重要性,更需深度挖掘;在场地、器材和规则层面更要完善设施和布置;在健身价值和推广方面,不可止步于当前较浅状态,要综合运用各方面条件加强推广和发展空间。

3 跷旱船竞技化建议

3.1 理论方面

土家族跷旱船发展竞技化,是以竞技为目标,向现代体育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要依据《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评价指标》,辨析跷旱船项目竞技性特征、竞技化评价等,对项目健身价值、规则科学性、文化传承性、推广普及性等维度进行全面评价;其次,以文化人类学为研究视角,深入展开项目起源、文化内涵、场地、器材和规则等价值的竞技化内容研究,进而实际更具体的构建土家族跷旱船竞技化体系,深度挖掘项目文化内核和健身价值,总结当前发展现状和困境所在,如在场地、器材和规则方面、及挖掘并创新健身价值和推广路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困境;最后,基于此,为其今后更好地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基础,丰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理论。

3.2 实践方面

依据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积极响应国家推崇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号召,借鉴已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化成功经验,在分析和明确土家族跷旱船项目特征的基础上,明晰跷旱船已具备的竞技化基础条件,完善跷旱船竞赛器材规则和创新健身价值,并在具备条件的高校进行学校课堂教学实验,检验竞技化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如管理者自上而下的项目需求与传承者自下而上的发展困境缺乏深入的挖掘分析和检验,土家族跷旱船竞技化是否值得推广普及等问题需要都逐步改进和完善,为跷旱船普及全国奠定基础,不再局限于地域限制,并进一步分析跷旱船路径,实现推广与传播。

4 结语

尽管土家族跷旱船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竞技化,即省民运会竞赛项目。然而,我国疆域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史积淀厚重,笼统地将某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规则标准化继而推广到全国民运会竞赛显然不是主管部门的行事标准和其它民族地区乐于接受的方法,因而会有问题仍需梳理并解决:(1)如在文化层面,明确其竞技特征,深入挖掘文化内核;(2)在场地、器材和规则层面,拓宽竞赛空间和提供摩擦较小的场地,并研发保护运动员的橡胶气垫和减小阻力的鞋、裤等装备,创新赛制,增加接力赛,完善规则,规范竞赛。(3)健身价值及推广层面,乘省民运会调整竞赛项目和完善项目设置之东风,不丢弃原有民族价值,提炼健身价值,综合运用并拓宽新媒体、进校园等推广路径,推动土家族跷旱船竞技化更进一步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竞技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体育竞技之跳绳
体育竞技之径赛
体育竞技只之钓鱼
竞技精神
体育竞技之台球
我看竞赛
花与竞技少女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