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手风琴”条目节译

2021-11-28刘宇晗贾琦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低音手风琴键盘

刘宇晗 / 贾琦

一、半音阶手风琴

(一)键盘式手风琴

顾名思义,键盘式手风琴的右手部分由一个钢琴式的键盘构成,通常至多有45键。在大部分键盘式手风琴的规格中,变音器开关用来将簧片隔开或连接。尽管簧片数量随着不同的手风琴种类而变化,但是标准尺寸的键盘式手风琴一般只有4个。

各种各样的低音贝司键钮业已发展起来。最为常见的是120键的标准贝司或者斯特拉得拉(Stradella)低音贝司,由六排键钮组成:两排间隔大三度的单一低音,被称为基础或counterbass排,横排相邻的两个音按照五度音程排列;其余四排分别为以大三、小三、属七和减七的原位和弦排列。各式自由低音系统的键盘式手风琴被设计出来,他们由单音按钮及其至多5个八度音构成。双系统可变换手风琴能够从标准低音切换到自由音。Combi或Manual III型号除了包含3个大约有三个八度音域范围的自由低音排外还有5或6排标准低音。传统贝司低音手风琴通常有5个簧片,自由低音手风琴可达8到9个簧片。

键盘式手风琴的风箱通常有16到19折,其重量从4到14千克不等。许多国家都制造手风琴,然而最优质的莫过于来自德国(Hohner‘Gola’和‘Morino’款式)和意大利(如Pigini制造款)的品牌。从数量上来说,最大的产量来自于中国,如“鹦鹉”和“百乐”制造厂商。通常,键盘式手风琴被用于演奏各类风格的音乐,如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爵士和艺术音乐。演奏形式包括独奏和乐队合奏。

(二)键钮式手风琴

在俄罗斯,键钮式手风琴被称为巴扬(Bajan),在法国则被称为缪赛特(Musette)。它与键盘式手风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右侧由三、四或五排按钮组成,通常为黑色和白色。每个横排上相邻的键钮呈小三度,其中有三排键钮是对称排列的,相隔半音。第四和五行分别是与第一和二行重复呼应的,为指法的变换提供了可能。因为它们的按键的指法都是相同的,所以换位将十分便利的。

常见的键钮式手风琴有四种类型,它们是根据最外一排某一个特殊的音的位置来命名的。“B”系统键钮式手风琴在德国和俄罗斯倍受青睐,而“C”系统则在意大利和北美更受欢迎,“G”系统几乎只在芬兰被使用。另外一种是反向B系统(reverse B)手风琴,它的受欢迎程度在逐渐下降。尽管不同文化有着其独特的音调风格,但它在构造的细节上和贝司的组织结构上,都与键盘式手风琴大致相同。最优质的半音阶键钮式手风琴产自意大利(Pigini ‘Mythos’和‘Super-Bayan’)、俄罗斯(来自莫斯科实验室的“Jupiter”)和德国(Hohner‘Gola’和‘Morino’)。英国的六角手风琴也是一种半音阶的乐器,还包括半音阶式班多钮手风琴。

二、半音阶手风琴:教育、表演者和音乐会曲目

20世纪初,手风琴在世界各地与传统音乐、咖啡厅、舞厅和音乐厅有了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它成为一种能够在音乐会中演奏的乐器,不仅需要在学校进行一些高水平的指导和授受,还需要由知名的作曲家为手风琴编写原创曲目以及进一步对乐器进行改进,以便满足新作品的内容和达到艺术表演中的要求。恩斯特·霍纳(Ernst Hohner)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给手风琴创作音乐作品,他找到保罗·欣德米特(Paul Hindemith)。1922年在欣德米特创作的《室内乐作品(Kammermusik No.1)》中,手风琴被加入到了室内管弦乐队中。对于这个请求,欣德米特还推荐了另一位有才华的、年轻的作曲家雨果·赫尔曼(Hugo Hermann)。1927年,由赫尔曼创作的作品“Sieben neue Spielmusiken”,成为了专门为手风琴而作的第一部音乐作品。

1931年,霍纳在特罗辛根创立了手风琴专业学校(Harmonika-Fachschule)。赫尔曼成为校长,并聘请了一批优秀的教师,其中包括Hermann Schittenhelm,Armin Fett和Ly Braum。这些教师吸引了很多学生来学习手风琴这门乐器,对手风琴的发展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此之后,手风琴专业学校逐渐成为一所官方的国立学院。赫尔曼和他的同事们共同设立了一批课程,几十年来培养出无数优秀的艺术家和教师。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包括Rudolf Wuerthner, Marianne Probst和Hugo Noth)有资格和能力为他人进行出色的表演并且能够修理自己的乐器。越来越多的人为手风琴创作和编创了新的音乐,一些人凭借自身能力成为了学者。随着演奏曲目和演奏质量的提高,霍纳的学院也被推动成为自由簧管乐器的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世界领先者。为了回应新的需求,伴随着理想化音响审美的提高,乐器构造逐渐有了一些创新。同年,霍纳开始出版各种手风琴的音乐和教材。

到1945年左右,一大批作品的创作逐渐倾向于复调风格。自由低音或双系统手风琴(Manual III系列中在全套标准低音排上面有三排半音式的自由低音按钮)成为首选,只有很少的一些原创作品是为了标准低音(传统手风琴)而写。例如,在音乐会常用曲目之一,汉斯·布雷姆(Hans Brehme)的“Paganiniana”(1952)这部作品中,自由低音以严格的复调风格在高音键盘演奏,并由标准低音演奏的和弦加以点缀。随着自由低音手风琴的出现,自由调性和无调性在手风琴作曲上成为更受青睐的风格(比如赫尔曼(Herrman)的作品“Irland-Suit”(1955),鲁道夫·威尔特纳(Rudolf Wuerthner)的作品“Morgen im Bergen”(1965),以及卡梅洛·皮诺(Carmelo Pino)的作品“Suite for Accordion”(1969)。1947年,霍纳管弦乐团在鲁道夫·威尔特纳的指导下成立(Rudolf Wuerthner,1920–1974,曾担任独奏家,乐曲改编者和作曲家),乐团成员主要使用霍纳·莫里诺(Hohner Morino)和戈拉(Gola)型号的手风琴(以及电子手风琴),他们通过在世界许多国家巡回演出来帮助推广新曲目。在他们的带动下,德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手风琴乐团,同时世界各地的手风琴俱乐部也纷纷成立了手风琴乐团。在东德,克林根塔尔和马克纽基尔是制琴和教学的中心,许多先进技术和理念被创造并传播到其他东欧国家。

大约从1963年开始,特罗辛根州立音乐学院力图对实验音乐和无调性音乐风格的曲目进行扩展,使得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数量逐渐增多。沃尔夫冈·雅可比(Wolfgang Jacobi,1894–1972)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手风琴新音乐作曲家之一。这个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由斯堪的纳维亚的作曲家Ole Schmidt,N.V.Bentzon、T.I.Lundquist共同出版的手风琴音乐(关于完整版曲目,详见Mauere,c1990)。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霍纳集团陷入金融风暴,导致学校资源和活动减少,但特罗辛根音乐学院仍然承办了许多国际活动,并成立霍纳档案馆,它依旧是德国手风琴活动的中心。国际手风琴协会(现为国际手风琴联合会)于1935年在巴黎成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手风琴在音乐界的地位(当时手风琴并不被看作是一种严肃的乐器)。英国手风琴演奏者学院成立于1936年,其考试大纲已经证明是英国手风琴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成立了多个联合会,包括美国手风琴家协会(成立于1938年)和国际手风琴演奏家与教师协会(ATG,成立于1940),以及许多大大小小的私人教学工作室和手风琴俱乐部遍布全国。“手风琴世界(A World Of Accordions)”博物馆是美国现今唯一一所手风琴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多的手风琴藏品的博物馆之一(约有一千件),该博物馆于1993年对外开放,坐落于明尼苏达州的杜鲁斯市。

20世纪初期,一些来自于欧洲各地的手风琴演奏家促使半音阶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在美国广泛流行。业已成熟的曲目和教学方法,以及美国各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风格呈现了音乐来源的多样性。对键盘式手风琴影响较大的是来自于意大利的移民音乐家们,如彼得罗·德罗(Pietro Deiro,1888-1954,他于1912年制作了首张键盘式手风琴唱片:Victor 35345)和他的弟弟(Guido, Pietro Frosini,1885-1951,最早使用自由低音系统的手风琴演奏家之一)以及安东尼·加拉·里尼(Anthony Galla Rini,生于1904年),他们既是音乐会表演者,也是作曲家。另一位重要的美国早期手风琴演奏者是查尔斯·马格南特(Charles Magnante,1906–1988)。迈伦·弗洛伦(Myron Floren,1919–2005),劳伦斯·韦尔克(Lawrence Welk,1903–1992),弗兰基·扬科维奇(Frankie Yankovic)和乔伊·米斯库林(Joey Miskulin)等演奏家将手风琴融入到舞蹈乐队中,使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些优秀演奏家如迪克·孔蒂诺(Dick Contino,生于1930年)则展现出了手风琴的娱乐魅力,再如阿特·范·达姆(Art Van Damme)、乔·穆尼、埃迪·蒙泰罗(Eddie Monteiro)、弗兰克·马罗科(Frank Marocco)和Amy Jo Sawyer的爵士乐风格也同样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卡梅洛·皮诺(Carmelo Pino)和彼得·索夫(Peter Soave)是两位具有认真态度和拥有各种成就的艺术家,他们为未来树立了榜样。著名的手风琴教师如威拉徳·帕尔默(Willard Palmer,1917–96)和他的伙伴比尔·休斯(Bill Hughes)、琼·科克伦·索莫斯(Joan Cochran)、罗伯特·达文(Robert Davine)和拉娜·戈尔(Lana Gore)影响了几代学生的艺术发展(其中一些成为了世界一流音乐家)。帕尔姆(Palmer)在“quint- converter”手风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对手风琴或班多钮手风琴主导的一部分传统音乐重新产生了兴趣,由此引发了这些音乐风格怀旧式的复兴,比如探戈(William Schimmel,Peter Soave),波尔卡舞(Frankie Yankovic),凯金音乐(Cajun),柴迪科舞(zydeco)和美式墨西哥的康芬特音乐(Tex-Mex/conjunto)。

数百种不同类型的手风琴演奏方法的书籍,反映了这种乐器的流行程度和它对业余演奏者的吸引力。为了避开读者对于正常记谱法的学习,这些书籍均表现了一个特征,即为手风琴寻找一种特定的记谱法。因为它们都是为手风琴这门乐器量身定制的,有些甚至比常规的记谱法更难学,所以,只有少量的书籍获得了成功。创作手风琴作品的作曲家主要有:奥尔本·伯格(Alban Berg,“Wozzeck”(1923))、罗伊·哈里斯(Roy Harris,“Theme and Variations”(1947))、保罗·德绍(Paul Dessau,“Die Verurteilung des Lukullus”(1949))、卡梅洛·皮诺(Carmelo Pino,“Sonata Moderne op.2”(1956);“Concertino for Accordion and Strings”(1964))、艾伦·霍夫哈内斯(Alan Hovhaness,“Suite for Accordion”(1958); “Accordion Concerto”(1959);“Rubaiyat”(1979))、保罗·克雷斯顿(Paul Creston,“Accordion Concerto”(1959))、沃林福徳·里格(Wallingford Riegger, “Cooper Square”(1958))、亨利·考威 尔(Henry Cowell, “Iridescent Rondo”(1959);“Concerto brevis”(1960))、大卫·戴蒙德(David Diamond, “Night Music”(1961))、罗伯特·拉塞尔·贝内特(Robert Russel Bennett, “Quintet for accordion and string quartet”(1962))、尼古拉斯·芙拉杰洛(Nicolas Flagello, “Introduction and Scherzo”(1964))、盖·克鲁切夫塞克(Guy Klucevsek, 他不仅是作曲家也是手风琴演奏家,为手风琴创作了很多作品)、威廉·希梅尔(William Schimmel, “Fables”(1964);“The Spring Street Ritual”(1978))、宝琳·奥里维罗斯(Pauline Oliveros,他创作了很多作品,如“Horse Sings from Clud”(1975))、埃里克·萨尔兹曼(Eric Salzman, “Accord”(1975))、罗伯特·罗德里格斯(Robert Rofriguez, “Tango”(1985))、卢西亚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Sequenza XIII”(1995))。

与世界的其它地方一样,手风琴通过贸易和旅行者传播,虽然手风琴在发明后不久就在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地区广为人知并受到欢迎,但在前苏联时期,它的发展演变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西方国家。为了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这些乐器被重新设计;这些全音阶乐器很大程度上区别与西欧的乐器。米雷克(Mirek)在1992年展示了数百种的手风琴类型,它们其中有很多是前苏联以外的国家所没有的。然而,主要的音乐会手风琴依旧是半音阶键钮式手风琴或巴扬手风琴,键盘式手风琴和全音阶手风琴则被认为是民族乐器。

前苏联对民族音乐的支持,为1927年在基辅音乐大学设立的巴扬音乐学院铺平了道路;其它课程在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手风琴协会里进行。前苏联的高水平演奏让人难以置信,这一点可以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比赛中的领先地位中可以看出。第一部巴扬奏鸣曲(Bayan Sonata,1944)是由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柴金(Nilolay Yakovlevich,1915)创作的。一些当代伟大的作曲家,如索菲亚·古拜杜丽娜(S.A. Gubaydulina,“De Profundis”(1987)),在俄罗斯手风琴演奏家身上找到了灵感,例如佛里德里克·利普斯(Fridrikh Lips,1948)、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夫(Aleksander Dmitriev,1950)、奥列格·沙罗夫(Oleg Sharo,1946)。一些作曲家和演奏家,如维亚切斯拉夫·阿纳托尔·耶维奇·塞米约诺夫(Vyacheslav Anatol’yevich Semyonov “Bulgarian Suite”(1975)),他们以民间题材作为自己创作的灵感。与此同时,在东亚一些国家也可以看到手风琴的使用。手风琴的便携性和易演奏性受到了传教士和政治活动家的青睐,正因为它与前苏联无产阶级的巡回演出乐团的联系性,当其它的西方乐器被禁止使用时,手风琴依然可以被接受。中国的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手风琴音乐作品,它们大多属于西方音乐风格,主要用于教学用途或合唱的伴奏。■

猜你喜欢

低音手风琴键盘
你知道手机拨号键盘上为什么要有*和#吗?
多元化背景下中国手风琴艺术的发展趋势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快速有力,轻松自然,这才是高素质的低音效果 Krix(凯瑞斯) CYCLONIX 18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Cлово месяца
ikbc R300机械键盘
键盘手风琴与巴扬手风琴比较中的感悟
脏得吓死人的电脑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