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传承视域下马头琴室内乐传承与VR系统应用探究

2021-11-28胡广莹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马头琴室内乐骏马

胡广莹

自远古以来,马头琴就在蒙古民族的生息劳作中逐渐孕育产生,并广为流传,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弓弦乐器。《清史稿》记述道:“太宗平察哈尔,获其乐列于宴乐,是为蒙古乐器——胡琴,刳木为质,二弦,龙首为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以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二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根茎轧之。”(《清史稿》,联合书店出版,第410页)。这一记述不仅与前所述之奚琴型制非常相近,而且除其龙首雕饰之外均同当今马头琴完全一致。马头琴在历史的传承中,制琴工艺经过多次改良,最终形成现代可在音乐厅演奏的乐器,在历史的传承中马头琴主要用于在蒙古包里演奏,最初的马头琴使用小牛皮制作,牛皮面的马头琴与琴弦振幅较小,限制了音量与音域的发展,演奏时音量传播范围仅限蒙古包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马头琴采用枫木音板,最大化的扩展了马头琴的音域(由最初的两个八度扩展为四个八度)和音量(包含:pp-p-mf-f-ff-fff)。马头琴传承中保留着民族文化历史沉淀也有蒙古包走向了音乐厅。

马头琴文化传承中,室内乐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模式,由于马头琴创作的发展中由简谱发展至五线谱,五线谱的应用使马头琴作品由单一旋律的独奏发展为协奏曲,并加入了钢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拓展声部与和声结构的完整性,在本世纪初马头琴的室内乐已发展小型乐队配置(马头琴重奏组加西洋乐器中木管组与弦乐组),这种配器模式,使马头琴演奏室内乐作品时具有丰富的音色组合与充实的和声结构。

在马头琴室内乐传播研究中,发现马头琴室内乐的受众群体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其他省市马头琴室内乐的传播主要依靠在音乐厅观看马头琴室内乐音乐会,由于马头琴室内乐专业演出团体与传承人数量与规模有限,因此在内蒙古自治区省外的受众群体具有局限性,在马头琴室内乐传承研究中发现,民族音乐艺术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结合具有适用性与未来的传播前景。VR系统技术多用于游戏与影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在近两年的发展中,在中小学教学、室内逼真模拟、产品造型、临床医学,土木工程等领域均有使用。而3D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博物馆中的全息投影技术。在研究中将3D技术运用于VR系统中,让受众人群可以沉浸式的欣赏与了解马头琴室内乐演奏并可以参与其中,从而突破地域与人员的限制,随时可以欣赏到马头琴室内与演奏。

探索中发现VR系统技术适用于两个方向的应用。第一个方向,3D视频投放与VR眼镜中的应用。VR系统中所呈现出的立体与沉浸式观感源于不同方向的画面结合后,观赏者两只眼睛所看到来自与不同方位的画面。当我们在自然环境下观察场景中所看到的的画面由眼前正视画面与余光扫视的画面组成,从视觉角度上可以呈现出沉浸在场景中的状态,正是运用这个原理,制作VR视频时使用专业设备(GoPro专业级设备或Eyesir全景拍摄设备)在演奏舞台的正面及不同方位进行视频采集录制,再将录制画面进行拼接,生成完整的全景影像,使用5G蜂窝移动网络发送至VR设备中。由于室内乐的演奏人数与规模较小,因此可在每位演奏者的位置上放置声音采集器,将录制的音频实时传入至录音设备中,即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声音来源,将视频与音频结合后形成具有3D效果的视频文件,利用5G网络传输至VR设备中,欣赏者可以感受到完整的沉浸式视听效果。这一研究未来可应用于马头琴室内乐作品的视频档案中,也可应用于马头琴博物馆的视听展览中。在马头琴非遗传承中,每个阶段的制琴工艺不同,而现今仍然能够演奏旧制马头琴(潮尔)的演奏家非常少,以及专业的演奏马头琴室内乐演奏家数量有限,可将演奏者的全景视频录制下来,采用3D技术和VR系统技术储存下来,丰富马头琴室内乐演奏与创作的史料,拓展马头琴室内乐在非遗传承中的路径。

第二个方向,使用者可以体验演奏马头琴的状态,感受参与演奏的感官体验。VR系统采用虚拟方式构建视觉和触觉沉浸式感官体验,VR体统的触感应用技术最初应用于游戏手柄,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外科手术训练器和虚拟手术中。使用3DMax构建虚拟演奏场景,特别是演奏多声部配器的室内乐作品中,将每种乐器的演奏者与多种声道结合,体验者可以清楚的剥离出每种声部的动线走向以及纵向和声关系,让体验者更为清楚的接触室内乐演奏中每种乐器所充当的角色与声部结构,提高体验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知度,根据音乐作品的表现环境不同,使用3DMax构建出蒙古包、草原、音乐厅等场景。以马头琴作品为例,马头琴四重奏《奏鸣曲》中主题的开始,用于表现轻松愉快的动感形象。八度音程的运用来源于蒙古族牧民生活的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增加旋律本身的色彩饱和度,例如马头琴五重奏《情满草原》中八度音程关系的旋律的应用在听觉中产生宽阔、深邃的联觉反应,在VR影像中采用内蒙古草原作为虚拟演奏场景,体验者可通过音乐旋律与视觉场景进行结合,让音乐欣赏者听觉与画面感的联觉反映高度重合,研究实验中发现,使用Blender软件可以制作精美逼真的三维模型,为虚拟现实技术提供基本素材。Unity软件可以利用三维模型生成虚拟场景,并提供虚拟现实技术所需的沉浸感和交互性,使用这两个软件就基本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虚拟现实系统了。使用3D Video Converter可以将一些2D视频转为3D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沉浸感。

马头琴室内乐作品创作发展至本世纪初,作品结构发生了实质性进步,由最初的马头琴二重奏发展成为具有小型乐队结构的大型室内乐作品,以马头琴室内乐作品《寻道》为例,作品中展现了复功能多调性音乐庞大音乐织体构架,这部作品运用了九件配器(长笛、第一马头琴、第二马头琴、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钢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如同叠罗汉的方式把主旋律贯穿于十二平均律中,同时保持三个调成三度关系的朱和弦重叠在一起这种创作技术可追溯到莫扎特创作的六重奏《音乐的戏谑》中。假设第一马头琴的演奏者为VR体统的体验者,在虚拟场景中具有除第一马头琴以外的所有配器演奏者,体验者可选择倾听每一位演奏者的旋律也可以倾听多声部齐奏,这种体验可广泛应用于马头琴室内乐作品的学习与研究中。在这部作品中涉及到第一马头琴与第二马头琴的二重奏段落,VR技术可以让体验者更为真切的倾听双轨道式的旋律走向以及实际演奏的音乐处理方式。马头琴虚拟演奏同样适用于第一次接触马头琴的人,在VR虚拟场景中使用手柄进行虚拟的演奏体验,通过手柄的应用体验按动琴弦和拉弓的感受,通过力量的控制感受声音强弱的变化,这种技术在2016年“The Music Room”中使用VR技术模拟演奏电声乐器和架子鼓演奏。

在虚拟的VR场景中加入马头琴室内乐创作动机描述,使马头琴作品的创作者可以在作品外阐述创作过程、作品内涵、以及在创作者脑海中的音乐处理方式与表达方式,马头琴学习者可以近距离的了解作品本身要表现的声音,有利于马头琴室内乐作品在传承中的规范化。在马头琴室内乐作品研究中,拜访《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创作者齐·宝力高教授,他在讲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时讲述了一个蒙古族传统传说故事:蒙古族古典长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是一首寓言体叙事诗,产生于十三、十四世纪,作曲者根据此诗篇创作了同名马头琴独奏乐曲。传说成吉思汗马群众的额利莫格白马声了两匹骏马,他看了非常高兴,对两匹下马大加赞美并施以严格的调驯。后来当成吉思汗其上他们呢出外围猎时,两匹骏马多次完美的追捕猎物,但同行者竟无一人夸奖他们,小骏马心中感到非常悲痛,不愿再忍受如此屈辱,变挑拨大马一起逃遁。人们发现后虽尽极力追赶,然而其他骏马们竟没有一匹能追得上这两匹额利莫格骏马,终至完全消失其踪迹。两匹骏马逃到阿尔泰山自由生活了三年,大马却因想念“圣主”和家乡,眷恋母亲和草原二水草不进、瘦骨嶙峋。小骏马不忍见哥哥的苦状,终于答应了它的要求,决定一起回到成吉思汗的马群中。成吉思汗看到归来的两匹骏马非常高兴,于是赞扬他们并封给“自由骏马”的称号。成吉思汗的后代自1368年退出北京回到自己的大草原,去互相不团结,不断的争权夺位,都想以自己为核心,进而称帝,于是东蒙打西蒙、西蒙打北蒙,整个北元呈现混战的局面。后来有位不知名的世人创作了这首长诗,意在含沙射影地警告大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存亡兴盛,就是靠那边是否能团结一致,此即本诗篇所要表达的真理。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教授根据这个历史传说故事与寓言叙事诗作为创作动机,这部作品在音乐结构中具有叙事曲与抒情曲两种,在马头琴室内乐的研究中,由于马头琴属于具有较强地域性的乐器,与马头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马头琴演奏家的交流中发现马头琴作品的创作者即是马头琴演奏家,这与其他乐器创作者不同,当代作曲家在创作中更多的表现自身独特的艺术视角与音效(以作曲家谭作品《水》、多媒体音乐《陶音·陶形》等为例),而马头琴作为古老的少数民族乐器,创作者将蒙古族历史故事,蒙古族人民对于草原、山川、河流、骏马和原生土地的热爱作为创作动机,旋律中多模仿长调、短调的音乐风格,因此马头琴室内乐传承顺应了历史发展和民族情怀的发展,作品中多具有浓厚的蒙古族艺术审美特点。以马头琴室内乐作品《万马奔腾》为例,曲作者齐·宝力高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那达慕大会的赛马活动中,看到一批烈马背负着它的主人飞驰向前。这匹马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冲向终点,当他们刚冲过终点时,这匹马突然倒地而死,马的主人抱着它痛哭不止。这件事深深触动着作者,它忘不了马儿那种奔腾不息、死而后已的精神。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作者写下了这首乐曲,以《万马奔腾》来描绘内蒙古千里草原万马奔腾的壮丽图景,表达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与忠诚,深沉、粗犷、激昂,犹如万马奔腾。齐·宝力高教授说:曾有人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他认为这句话阐述马头琴作品十分贴切,当一首或悠扬或激昂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欣赏着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即可感受到来自我国蒙古族草原的艺术之魂。表现内蒙古山川、河流场景的作品以《遥远的克日伦河》为例,这是一首古老的蒙古民歌,赞颂了克日伦河流域的秀美风光。克日伦河发源于乌兰巴托以北的山峰,向东流经肯特山,一直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呼伦湖,全场1300公里,像纽带一样连接着蒙古大草原,作曲家采用长调风格的旋律描绘自然景象。在VR系统中,3DMax建模场景中可选用实拍的内蒙古草原和克日伦河流域的秀美风光作为演奏背景,与作品音频结合,在实现音乐听觉艺术与作曲家脑海中创作画面结合,欣赏者可以更为真切的了解音乐艺术。

由于少数民族乐器地域的局限性,使马头琴室内乐作品在传承中受众群体范围小,探究马头琴室内乐演奏与VR系统结合应用,可拓展马头琴室内乐欣赏、学习的受众群体,有利于非遗传承中演奏艺术的规范化。我国已进入5G网络时代,在大数据环境中,民族传统艺术需顺应时代发展与变迁,5G网络可将数字化的马头琴室内乐艺术广泛传播,突破地域与民族的局限,在马头琴室内乐发展与传承中,可将马头琴演奏家演奏场景进行专业录制,并形成系统的文件,使马头琴室内乐艺术传承之路永远走下去。■

猜你喜欢

马头琴室内乐骏马
奇书骏马佳山水
学院举办第四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室内乐比赛初赛圆满结束
那一夜的雨
眼前看得见骏马,心中装得下草原
骏马丢了之后
马头琴
Beitaisi/贝肽斯 LM203(LM203 小骏马)
草原上的马头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