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见朱湘旧体诗一首

2021-11-28冯英善

关键词:旧诗安徽大学安庆

汪 超,冯英善

(1.安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2.安庆师范大学 黄梅剧艺术学院,安徽 安庆246013)

朱湘作为安庆籍的著名诗人,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新诗写作的杰出代表,学界对其著译作品的编目和汇总,目前有赵景深《朱湘著译编目》(《新青年》1934年第5卷第2期),梁家林、潘延年《诗人朱湘年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以及钱光培《现代诗人朱湘研究》附录一《朱湘著作年表》(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版)等,较为全面地搜集了朱湘生前发表的作品。此外还有对朱湘单篇佚诗的零星发现,如潘颂德《有关朱湘佚诗的资料》(《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2期),龚明德《朱湘集外书信一封》(外一篇)(《现代中文学刊》2018年第5期),鲁德俊、许霆《朱湘佚诗及其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第2期),都是对汇总朱湘作品的有力补充。近年来对朱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对其作品的全面整理也成为重要内容,其中以《朱湘诗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朱湘译诗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朱湘全集》(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朱湘诗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朱湘诗全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等最为突出,也是目前学界研究朱湘的基本资料。

笔者最近翻阅《草野》《红叶》等民国时期的杂志,发现一首朱湘任职于省立安徽大学期间所作的旧诗,并且未见于以上文集或文章。在《草野》1931年第4卷第7期《文坛新讯》第八五载有一条“朱湘努力旧诗”的信息:

草莽集作者朱湘先生,现任安徽大学文学教授,寒假期中暂不来沪。闻朱先生现努力于旧诗之制作,在该校校刊上发表其夥云。(希玲)[1]

这则信息透露出朱湘回到故乡安徽大学任教后,从事旧诗的写作和发表的事实。而梁家林、潘延年《诗人朱湘年表》也记载:“1930年从美国回国后,即应安徽省立安徽大学的邀请,与夫人刘霓君回到安庆,就住在宝善庵三十九号。支持学生的文艺团体《晓风社》,也创作一些诗作,其中有写当年安庆风土人情的《一个省城》。”[2]其中“晓风文艺社”是当时省立安徽大学的学生社团,创办有《绿洲》《沙漠》等刊物,并聘请程演生、范寿康、周予同、夏敬农、戚叔含、许杰等校内教授作为顾问。

钱光培《朱湘著作年表》对1930年朱湘著作的存录为“缺”,而“朱湘未刊文字及待查目录”第12条也指出:“据朱湘《安庆》一文透露,他在安徽大学任教时,曾支持安大学生的‘晓风文艺社’的文学活动,并曾为他们所办的《绿洲》(周刊)和《沙漠》月刊撰稿。稿目亦不详。”[3]遗憾的是《绿洲》期刊今未能见,而《沙漠》仅存1931年第1期和第2期,该刊在1931年11月5日创刊于安徽安庆,旬刊,由晓风文艺社编辑发行,安庆洛阳楼负责印刷。《沙漠》由郭光亚主编,主要撰稿人有刘白如、李仁溥、刘大杰、汪静之、潭影等,主要登载文学评论、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如汪静之《诗的解剖》等。

朱湘在省立安徽大学期间发表于校刊的部分诗歌,仍要不断发掘更多资料予以重现。其中,在《红叶》1930年第5期上面发现史济行《朱湘的旧诗》一则值得注意:

朱湘是新诗坛的闻人,但是他的旧诗也做得很好,我去年在安徽大学(朱为安徽大学教授),曾见他的一首赠赵寿人先生七十二韵,今把他的诗录在下面:

乡党与侪辈。筵间论时英。谓有赵君子。意气干青云,名位弃如屣。亟亟于学醇。周髀穷玄理。不让古张衡。掊击尤克里。东方第一人。近学昌怀疑。壁垒固一新。疑中不疑外。未免疏间亲。真金不畏炼。赝者不必珍。安得如君子。中外採其精。近偕太虚游。鲲鹏戏南溟。太虚善谈禅。玄装得继承。佛学出天竺。中土扬光明。禅宗我所创。远胜婆罗门。后生何自馁。折腰拜西人。中庸古圣教。君子能奉行。算经一家言。坛前兴异军。逸过徐光启。精忠比韩文。维余亦有志。雕虫愧未能。颇思雕六龙。风雨哭天阍。诗经古歌曲。骚工情与音。李杜振大雅。词曲写性灵。新词多芜秽。亦有二三人。譬如田畴内。一年一换耕。又如掘金矿。此尽弃就新。缘悭未一面。异轨或绝尘。志则不谋合。国学求更新。往矣赵君子。珍重千金身。一九三〇,七,十一写于宁波[4]

史济行为浙江宁波人,在《十日谈》杂志1934年第48期“文坛画虎录”上面,叶平《宁波两作家》一文介绍史济行:“笔名有彳亍,齐衍,岩,华严一丐等。听说现年二十九岁,是上海艺术大学毕业的。……对文坛掌故极熟悉,因而有文坛包打听的雅号。他与上海文人鲁迅田汉巴金茅盾等都有来往,和王鲁彦尤交称莫逆。前几年,有人说他偷过郁达夫的稿子,他自己是否认的近来他失业家居,对人常大发牢骚。”[5]尤其是骗取鲁迅先生的《白莽遗诗序》一案,更是在当时文坛掀起很大反响。但是,史济行素有“包打听”的“雅号”,以及急于发表他人作品的习惯,并在无意之间将朱湘这首旧诗保存下来,也算是对文坛的一点宽慰吧。

朱湘的这首旧诗属于应酬诗的范畴,诗内“乡党与侪辈”就表明二人交叉的关联,即二人同为安徽省太湖县老乡。赵曾俦(1896—1960),字寿人,安徽太湖人。赵氏一家为太湖县名门望族,有“一门四进士”的美誉,其父亲赵继椿为光绪二十年举人,民国初曾任安徽省议会副议长,安庆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赵曾俦也是著名佛教人士赵朴初的叔祖父。其早年留学日本,漫游英法各国,1930年后曾执教于原中央大学、南开大学、国立安徽大学等。所以,朱湘与这位同乡之间既有乡情的牵系,又有生活于安庆的共同经历,使得其为这位同乡作诗赠酬提供了可能。

同时,赵曾俦自幼十分聪慧,受过传统教育的熏染,吴忠匡《杨遇夫、赵寿人谈史琐记》记载:“寿人先生的博闻强记是惊人的。天文、数学、三礼、史学、诸子,无一不精熟。”[6]所以朱湘在诗中盛赞“逸过徐光启。精忠比韩文”等多方面的才华,其中又以佛教和诗词较为突出。赵曾俦在民国时期一直活跃于安徽佛教会,并代表安徽开展佛教交流活动,其与太虚大师之间就有赠诗往来,如《海潮》“法苑诗林”栏目发表有太虚《次元韵送别赵君寿人返皖》:“归元一会集诸方。缁素同登说法堂。藉指应看天上月。闻声偏显性中常。莫将累劫浮尘客。埋却当今大觉王。一吸皖江无尽水。还从识海观含藏。”[7]而赵曾俦也作《呈太虚大师》发表于《海潮音》1928年第9卷第10期,所以朱湘诗也称赞其“中土扬光明”。另外,赵曾俦还擅长古诗词的写作,朱湘美誉其“词曲写性灵”当为忠言,如其作有《千秋岁》(观慰劳伤兵队):“新年初霁,秀发西南地,劳战士,张军气;故乡稠叠间,去讯殷勤记;千万里,重重为报征夫意 漫作归来计,且揾英雄泪;曾破袖,濒穿屐;密缝犹得似,匀纫还能树;欣焕耀,看教整顿山河丽。”[8]。所以,这首旧诗充分表达了朱湘对这位同乡的赞赏之情,以及对这位知己的深厚之意。

与朱湘所作的众多新诗相比,这首旧诗再次体现出朱湘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也是其写作新诗保留有古典美的来源。总之,该诗在朱湘新诗中可谓独树一帜,也是完整认识其诗歌写作的有力补充。

猜你喜欢

旧诗安徽大学安庆
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简介
鱼殇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汉诗语境下的新与旧
苍茫
吊诗人海子之父
秦晓玥作品
谢春作品
陈成亮作品
郭诗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