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圣桑的音乐美学思想
——以《天鹅》为例分析

2021-11-28李亚如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天鹅美学

李亚如

《天鹅》这首作品出自于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组曲中第十三首,此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是以动物命名的,《天鹅》是终曲之前的最后一首。除《天鹅》这首作品以外的其他作品都是带有诙谐幽默讽刺意义的作品,所以圣桑在世时,只允许公开演奏《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中的《天鹅》这首作品,可见除了圣桑本人特别钟爱这首乐曲之外,《天鹅》的公开演奏受到了广泛的传播。以下本文将通过《天鹅》这首圣桑的名作来分析他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一、走进圣桑的音乐创作

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器乐演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意大利的影响,法国大革命之前,当时的一个名叫“圣灵音乐会”的欧洲国际音乐家演奏比赛的重要活动为当时欧洲器乐演奏的发展起到了传播作用,其中也传播了不少法国作曲家的作品。对于法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器乐艺术的发展,圣桑是其非常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圣桑自幼习钢琴,天赋异禀,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的十分出色,甚至有背奏贝多芬的任意一首钢琴奏鸣曲的惊人的音乐记忆力,他不仅是音乐家,而且在很多学科都有涉猎。作为作曲家,他的艺术才能让他觉得他的创作如同苹果树会接苹果那么自然,他可以一边为配器,一边和朋友谈话。然而在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中,不难发现这是一位有独特性格的、有浪漫主义情怀的音乐大师。

柏辽兹称赞圣桑“他什么事情都知道,不乏经验①”,李斯特则认为他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风琴家。由上可知,圣桑的音乐创作建立在自身天赋异禀和热爱学习,再结合圣桑早年丧父中年丧子命运多舛的生平,他的音乐创作是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呈现出来的,绝对不是只重视形象美,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特征和更加深入的艺术美,《天鹅》这首精品之作正是圣桑音乐创作注重内在特征和情感体验的体现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完美体现。

二、《天鹅》之分析与演绎

《天鹅》这首作品是带有引子的再现单三部曲式,严谨的结构却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简单优美的旋律能完美体现浪漫主义情怀的伟大作曲家圣桑的内在情感,整首乐曲都透露着天鹅之美和淡淡的忧伤情感,美的让人窒息。然而《天鹅》主要的音乐表达并不是天鹅本身的形象,而是天鹅高洁的性格体现以及给予人的一种对高尚纯洁的精神追求,“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论述了:只有对器乐音乐的论断才能适用于音乐艺术的本质,因为只有器乐音乐才是纯粹的,绝对的音乐艺术。②”以下就通过对这首器乐作品的分析为例来走进圣桑的音乐之美。

(一)《天鹅》曲式情感分析

引子部分是全曲的点睛之笔,随着一个小节的轻柔和波光粼粼的引子进来,动物们都安静下来,这时天鹅的高贵典雅的出场和其他动物的嬉戏怒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呈示部分的主题音乐不加任何修饰的优美而简单,用简单的音乐语言来刻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美丽的拟人化的天鹅和天鹅忧伤的内心情感,情绪内在的主导因素很强,使主题呈现的天鹅形象是高贵的气质和细腻的情感。

展开部分是主题音乐的升华和进一步的情感抒发。该部分调性的变化成为描述升华和歌颂的一种手段,展开部更加体会到了作者圣桑的一种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出作者追求美好和高尚的一种审美,注重内在特征和自身情感体验的结合。

再现部分是呈式部分的变化再现,织体不断的推动情感,在结构上出现了扩充,不仅拉长了旋律线条,拉宽了音乐语言,也增加了情感的升华,伸展起伏,呼吸自如,表面看似平常,但却处处动人心弦。结束时速度渐慢,伴奏留白,突出旋律情感,旋律有渐行渐远的感觉,逐渐将整个乐思缓冲下来,最后回到原速拉回情感。

尾声部分织体伴奏的音组从高往低完满终止,仿佛天鹅划过水面渐渐飞走了,只剩下水面的点点涟漪。

(二)《天鹅》演绎分析对比

《天鹅》的美赢得众多演奏家喜爱,也被很多交响乐团作为演奏曲目,例如当代的马友友,帕尔曼和郎朗都演奏过这首作品,演奏家们都想展现圣桑的浪漫主义深情。

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是世界著名的华裔演奏家,《天鹅》是他非常喜欢演奏的一首曲目,闭上眼睛欣赏他所演奏的《天鹅》,仿佛一只忧郁高洁的天鹅就在眼前挥动着它的翅膀,犹如在低沉地唱着一首告别的乐曲,悲伤却饱含治愈的声音让人陶醉,把人带入了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很显然大提琴的音色和马友友的演奏被结合的完美无瑕,无论是演奏者本身还是众都是陶醉其中的。

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家帕尔曼演奏的《天鹅》是非常柔美的,他演奏出的天鹅是一只孤独和高傲的天鹅,小提琴的音色更加高昂,在演奏中加入了双音的技巧让人思索万千,不仅对这首乐曲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诠释,原来天鹅可以有这样柔美深情的一面。

钢琴家郎朗也在郎朗音乐故事走进圣桑中曾演奏《天鹅》,深情的演奏时还能形象的看到了一位芭蕾舞者的表演《天鹅之死》,钢琴的演奏《天鹅》听之更加纯洁干净,水面波光粼粼的画面感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比三位演奏家的二度创作以及三种乐器对《天鹅》的诠释,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是能单纯的用音乐来打动听众,没有恢弘的气势,也没有宏伟的乐队,甚至没有完美的和声,在独奏不加任何修饰时的简单的旋律线条,也能带来情感的打动,而非单纯的画面感。大提琴自带低沉忧郁的气质更加符合圣桑心目中的天鹅的情感特质,结合作曲家圣桑悲伤的生平经历,一周失去了两个孩子,妻子不知所踪,生活中并不理想,但他始终是一位孤傲的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笔下的天鹅隐约就是描写自己,但也许不是,只是把他心中向往的美好情感用音乐抒发出来。

通过对该曲的分析和演绎版本对比,不仅能感受到该曲的意境美,更重要的是一种审美情感的代入和满足。在这首作品的音乐表达中的内在特征和审美情感体验源自于作曲家圣桑的高超的作曲技艺,能看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是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和追求自由的高峰期,《天鹅》整个乐曲的意境被完美的曲式结构形式呈现,才会显得那么纯净自然,并且感人至深,这种感动绝对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形象化的,而是一种情感代入的审美体验。

三、圣桑美学思想的分析及影响

通过对《天鹅》这首作品的音乐表达和情感分析,看到了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好的一面,也能感受到圣桑的浪漫主义情怀,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分析和阐述圣桑的美学思想。

(一)强调艺术至上、形式至上

圣桑曾说:“音乐是审美愉快和敏锐情感这些源泉以外的东西,这些资源确实是宝贵的,但这又是音乐艺术广阔的领域中偶一得之的角落,那些不能从结构得很完美的一系列的和弦中找到纯真的愉快的人们,只不过得到外表的安排的美,那么,他们就不是真正地迷恋上音乐。③”(圣桑回忆录中的论述。)可见圣-桑是一位“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的倡导者,在音乐艺术的创作上追求的绝不止什么外表之美,而是从音乐的写作中间,寻找更加深入的艺术之美,这在他的著作《为艺术而艺术》中也可以体现。《天鹅》正是在他严谨的形式结构和深入的艺术美才显得那么纯净自然,超凡脱俗,圣桑强调艺术可以在形式上和意境上比自然更美,艺术可以高于自然。因此他创作出了像《天鹅》这样旋律线条如此简单却处处动人的艺术精品。

(二)强调音乐是精神的产物

圣桑对《天鹅》这首作品的钟爱是他融入他精神思想的体现,这首乐曲是能体现他心理的,精神的作品。圣桑说:“音乐是心理的,精神的产物,而非生理的、感官上的满足,无论是音乐的产生还是对音乐的审美,精神智慧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美感即属于智慧中能够领悟艺术的独特的、隐秘的感觉④”。他说音乐是内在的精神产物,而不是单纯的感官上的享受,那只在湖面上载沉载浮的白天鹅被充满了精神的寄托,高洁的性格赋予了精神就成就了一只有生命力的有感情的天鹅,因此,听之才令人有情感代入和感动至深的审美体验。

(三)强调情感体验的表达

《天鹅》这首作品不仅与视觉形象有关,重要的是圣桑的创作更加重视有视觉形象触发的情感体验。如果再去研究《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的其他作品,会发现几乎每一首都是以动物的名称命名的,单从标题看起来,这部作品的每一首都可能是描绘标题中的动物形象,但事实上圣桑在音乐上很少有动物外在特征的描写,而是侧重于内在特征的非形象性描写和自身对这些动物们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的创作中强调的并不是描绘画面,也不以想象中的这种画面作为创作的构思依据;而是通过景象或者事物的自身体验来进行音乐创作,把看到的具体形象或者亲身体验引发的情感体验用音乐表现出来。

(四)圣桑音乐美学带来的影响

以上的分析看来圣桑本身的美学思想是自相矛盾的,但就是这样混合的风格特征也成就了他独特的创作,严谨的形式下他的旋律却丰富感人,坚持传统保守的他却也有内心的张力和充满想象力的浪漫情怀,这样看来他笔下的《天鹅》之美正是他这种独特风格的体现,这样看来他便是那只性格孤傲、美丽高洁、追求高尚艺术的白天鹅,他的作品如此纯净自然,独具魅力,留给后世的音乐作品受人喜爱,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鲍姆加通曾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认为古典哲学中忽略了人的感性的问题,所以他创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感性的学科就是美学,并美学下定义: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⑤”也就是说美学要研究的我们的感性认识,其实对于感性认识,艺术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然而对于艺术的审美情感体验是对艺术作品审美的重要标志,这里显示了艺术在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性。由于《天鹅》这首艺术作品是一首不是注重描写外在形象,而是注重内在特征和情感的表达。

圣桑的美学思想和音乐作品对法国乐坛以及后来的20世纪的法国音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显示出了最优秀的法国音乐典型特点:结构富有逻辑性,明晰、坦率、悦耳、技巧超群,这种法国音乐特有的特点正是以圣桑的为代表的创作风格。1987年圣桑在巴黎创立了“民族音乐协会”对后来以德彪西和拉威尔为代表的法国音乐在欧洲成为主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经上所述,笔者认为以上分析的圣桑的美学思想为重视艺术本身的美,但是又强调音乐是精神的产物,同时他的创作会通过视觉形象的触发将感情体验用音乐表现出来。他重视形式高于一切,但在他的创作中有传统的古典时期的形式严谨又有其法国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情怀。他的音乐创作试图寻求匀称、统一、完美的结构和构思的同时,也可以以冷静的态度来体验和反映生活,由此看来他的追求音乐形式美的美学思想就容易被理解了,并且这种美学思想也确实为当时的法国音乐的发展以及后世音乐家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结 语

尽管圣桑的美学思想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但在他留下的《音乐回忆》和“为艺术而艺术”的短论中,都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认识和音乐的美学观点,而这种“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思想也引领了当时法国弦乐艺术的新风尚,所以在这种美学环境下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从严谨精美的形式上还是新颖独特的风格上都超越了以往的时代并且影响了他的学生,例如著名的福雷⑥和拉威尔⑦。■

注释:

①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② 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1978年2月北京第一版,22页)

③ 韩里:《欧洲弦乐艺术史》(2004年4月第一版,143页)

④ 圣桑:《为艺术而艺术》短论

⑤ 周宪《美学是什么》中美学家鲍姆加通的描述

⑥ 福雷: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和管风琴演奏家,被后人誉为“发过的舒曼”。

⑦ 拉威尔: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天鹅美学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盘中的意式美学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一张图看天鹅奖
外婆的美学
野天鹅
“热跑”天鹅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