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地方高校民族器乐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11-28周娟邓君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器乐民族

周娟 / 邓君

现今,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民族地区高师的器乐课程应该从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进行改革,以《国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强调器乐课程的地位,科学设置一系列器乐相关课程,来保证培养的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

不难看出,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高校民族器乐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仅要求高校音乐毕业生传授中小学学生民族器乐演奏技术,排练中小型民族乐队等课外活动,更要求培养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欣赏水平,树立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确立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民族自豪感。不过由于地区差异,贵州民族地区高校音乐专业的办学理念还未能符合国家要求,民族器乐教育课程开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贵州地方高校民族器乐教育现状

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贵州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均按教育部要求开设了器乐选修、器乐主修等课程。大部分高校在大一开设器乐选修课程,采取一对多教学方式,器乐选修属于基本技能课程,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乐器的性能、演奏技术及相关音乐和文化,从而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器乐排练活动的要求。从大二开始选拔器乐主修学生,器乐主修学生一般为高考主项器乐或者大一器乐学习比较优秀者,采取一对一授课形式,更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演奏能力。

不过,相对于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发展的如火如荼,贵州地方高校的民族器乐教育一直不尽如人意。以二胡、古筝、竹笛等汉民族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芦笙为主项考上大学的学生比例一直较低,据调查凯里学院和黔南民族学院近几年新生有器乐基础的不足百分之八。同时,高校民族器乐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器乐种类开设有限,民族乐器未受足够重视

贵州地方高校声乐和钢琴教师数量较多,器乐教师偏少。器乐由于其演奏技术不尽相同,导致器乐教师一般只专教一样乐器,所以由于编制等原因,地方院校的器乐教师数量有限,民族乐器就更加少了。像凯里学院、黔南师范学院和铜仁学院,二胡、竹笛、扬琴、琵琶等常见的民族乐器老师都没配备齐全。另外,除了凯里学院有专任少数民族器乐教师,其他两所高校均没有专职教师。

除了学校师资配备问题,学生在器乐选择上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力,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学生扎推选择一些演奏技术相对容易的乐器,而演奏技术相对复杂的乐器鲜有人问津。以凯里学院为例,每年大一新生乐器选择最多的为长笛、古筝,而扬琴、琵琶等乐器选择则相对冷门。

(二)教学形式为一对一和一对多,借鉴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口传心授为主

多年以来,师范院校的器乐专业课教学直接照搬音乐学院模式,主修采取“一对一”和选修采取“一对多”的教学模式。

“一对一”是指上课时,教师只教授一名学生,这种上课方式强调民族器乐演奏技术的提升和乐曲的舞台表现能力。上课地点在教师琴房,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对学生进行口传心授式教学,该教学形式实际上为专业教师教授加示范演奏,经常教师演奏一句,学生模仿一句,整堂课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及演奏示范进行演奏模仿学习。这种方式是民族乐器学习的一种传统教学方式。

“一对多”常见为3、4个学生一起上课,专业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布置不同的学习曲目。课堂教学方式与“一对一”相似,教师示范演奏,学生模仿演奏学习。专业教师经常把一节课时间均匀分摊到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上课的实际时间为十分钟左右。这种上课方式本质上还是“一对一”的模式,只不过时间被缩短了,除了几个学生一起上课,相互之间学习有对比,可能激发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对多”教学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对多”均强调了专业教师的主导地位、权威地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让专业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质量受专业教师自身教学状态影响。

(三)教学内容为专业曲目演奏

贵州地方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曲目来源多为考级曲目或演奏曲目集,强调演奏曲目的专业性。像二胡主修考试的常见曲目为:天山风情,查尔达什,三门峡畅想曲,空山鸟语,豫北叙事曲,江南春色,洪湖人民的心愿等,二胡选修多为:金蛇狂舞、田园春色等。竹笛主修曲目为:姑苏行、鹧鸪飞。专业曲目教学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器乐的经典曲目,掌握常见的演奏技巧,在培养学生演奏技术和演奏兴趣方面有很大帮助。但另一方面,民族器乐教学曲目只限定于经典的专业曲目,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曲目和流行曲目并未进入到专业教学课堂。

(四)课程评价传统上以现场演奏考试为主

民族器乐课程考试通常为期末考试专业教师集体打分,地点通常在音乐厅或者排练厅,要求学生穿舞台装,以现场演奏水平为基础,课程评价公平、直观,能较好体现学生的民族乐器演奏能力及舞台表现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勤于练习,保证练习时间。

但是,以演奏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考核形式相对单一,并且偏离了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贵州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基本都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不是专业的舞台演奏人员。所以一味强调舞台演奏能力的课程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的教学能力考核、合奏协奏能力考核、教案写作能力考核等,这样的课程评价方式显然是不太合理的。

二、贵州地方高校民族器乐教育改革建议

(一)加强民族乐器师资建设,学生对选修乐器的选择由学校进行引导

首先,学校应该宣传民族乐器,民族器乐教学,是学生实现中华音乐文化审美体验价值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器乐选择过程中应加以指导,确保有足够的学生选择民族乐器演奏,而不局限于西洋乐器。民族乐器的选择人数还可以和民乐团等学校社团相结合,民乐团缺什么乐器直接在下一级学生中进行挑选。

其次,器乐选修课程中由于民族乐器学习难度不同,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古筝、竹笛等相对容易学习的民族乐器,而像二胡、琵琶等乐器则不受欢迎,必然导致古筝、竹笛老师课时过多而二胡、琵琶等老师课时不够的问题。为避免此类问题,器乐教研室可以依据学校民族乐团的需要和器乐教师的课时量,每个班固定每门乐器的学习人数,学生在班级内自由选择,如果哪种乐器的选择人数过多,则由专业老师考核择优选择。这样器乐选修课程由单一的学生自由选择转变成了师生互选,民族乐器学习的人数也得到优化,民族乐团的生源也得到保证,专业教师的课时量也维持在合适的水平。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加强重奏、伴奏训练

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教学方式,由教师讲授加示范,上课学生跟随老师所讲内容进行演奏,这种口传心授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技术并模仿演奏,能在较短时间很好提升学生演奏技术。如果民族器乐教学只采取这一种方式,有时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很多高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发展了多样的民族乐器教学形式。

首都师范大学民族器乐教学提出了“学生+学生”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不超过四个学生参与,一个学生讲授,另外几个学生演奏。不过讲授学生课前会接受教师的指导,提前把讲课内容、流程讨论确定好。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必要时针对遗漏和疏忽的内容进行补充。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师口传心授的授课模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轮流担任老师,既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音乐教学法的课程学习遵循了理论联系了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又让学生逐步培养教师意识及责任感。

根据贵州地方高校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复合授课形式,将个人指导与多人辅导相结合,在保证个人学习效果的同时给学生创造合作、竞争的机会。要求学生学会思考,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重视重奏、伴奏在民族乐器教学中的作用,虽然学生演奏基础较差,但经常在钢琴伴奏、播放伴奏带伴奏或其他乐器重奏的情境下演奏,能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重奏、伴奏的艺术效果,丰富学习方式和演奏经验。例如学习二胡的同学,在考试中可以尝试扬琴伴奏,在磨合练习的过程中,学习二胡和扬琴的同学学会了协作的理念,拓展了原有单一乐器的表演经验,也更能提高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三)拓展教学内容,融入中小学音乐教材

选择合适的民族器乐教材,演奏技法难度适中,充满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见民族器乐教材的编写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初级启蒙器乐教材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基础不好,则应加强基本功练习,避免过于难的专业曲目,早期以小品作品为主,提升学生演奏学习兴趣。目前,贵州地方高校的民族器乐教材大多选用音乐学院、业余考级教材,相对凌乱随意。专业教师应该正视学习学生大多为零基础,自行编写教学大纲和教学曲目,教学大纲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曲目难度适中且有一定的舞台表现力,切忌照搬音乐学院教材或者考级教材。

在民族器乐教学课堂中急需加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曲目教学,一方面心理上让学生牢记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学习规划更加明确,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熟悉演奏中小学音乐教材曲目,对学生在大四实习和毕业工作教学起到很好的专业教学准备,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四)课程考核多元化,教考分离

我们要摈弃忽视学习过程只看考试结果的考核思维,采取多样化的综合考核方式。采取学生平时上课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相结合按一定比例综合考核。学生平时上课表现除了出勤考核,还应加入学生回课情况、齐奏重奏演奏协作能力考核。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不应局限于曲目演奏打分,为了突显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要求学生撰写民族器乐教学教案和器乐教学展示,模拟课堂教学考评,考查学生的器乐教学能力。

课程最终考核按照各方面考核的积分比例统筹计算,得出最后成绩,尽力做到课程考核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教考分离,即学生的专业授课教师不参与课程考试打分。教考分离的实施能杜绝情感分的存在,使学生在公平、公开、公正的环境里进行考核。

(五)加强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民族器乐演奏作为以实践为主的表演艺术课程,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地位。艺术实践主要在教学课堂之外,并应以教学课堂作为指导。

首先,学校要重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支持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如:班级音乐会、个人音乐会、民族器乐主题演奏会等。其次,丰富民族器乐艺术实践的表现形式,注重加强姐妹艺术学科的整合,尝试与中国传统诗歌、中国传统绘画、传统戏曲的同台表演,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艺术能力,同时也激励学生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精神。■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器乐民族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初探中国民族乐器发展之路
以二胡为例简析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意”在器乐演奏中的作用分析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漫话中国民间乐器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