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歌曲《梨花颂》的演唱艺术特色

2021-11-28

黄河之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字头面罩歌者

邓 珺

引 言

杨乃林作曲、翁思再作词的《梨花颂》,是《大唐贵妃》中的选段,属于大型交响京剧[1]。而《大唐贵妃》取材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展现了杨贵妃杨玉环樱花般绚丽灿烂而短暂的一生,从受到大唐皇帝唐玄宗李三郎的专宠到被迫赐死的过程。同时又参考了京剧名家梅兰芳的名剧《贵妃醉酒》、《太真外传》等,描写了天生丽质的杨贵妃和大唐皇帝唐玄宗李三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丽爱情[2]。

《大唐贵妃》重新创作后,主要讲述了杨玉环贵妃与唐玄宗的美丽情爱。在对杨贵妃杨玉环形象塑造的时候,舍弃了原来是唐玄宗李隆基儿媳的身份,把她与安禄山暧昧关系也舍弃了,着重突出了杨贵妃杨玉环对爱情的忠贞不二及纯洁美丽。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再造时,则刻画出玄宗皇帝人物性格上的多样性,他既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创造了开元之治的大唐盛世,又是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天宝之乱”的战争根源。这场战争使人民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大唐盛世由此转衰。在爱情方面,作为大唐皇帝的唐玄宗李隆基,既真诚专一,又荒淫无度。该剧的最后一场,让出皇位后的唐玄宗李隆基,朝思暮想已被自己赐死的杨贵妃杨玉环,上天入地般痴狂的追寻,也展现了他人性的一面。因此该剧勾起了观众浮想联翩,增加了京剧《大唐贵妃》的讽谏及人文价值。

本文主要通过实际演唱《梨花颂》,对作品进行了浅析。演唱时需掌握的要点,歌曲人物背景的了解,肢体表现及曲调情感的处理,使唱与演有机完美地结合。

一、演唱歌曲《梨花颂》时需靠前演唱

梨花颂,是带有京剧风格的戏歌,由李胜素演唱,唱梨花颂这首歌要尽量用唱京剧的方法去唱,唱出京剧的韵味。首先,演唱是不能像唱美声和民族唱法那样,特别是不能像唱美声一样嘴巴张得很夸张,竖着打得很开,共鸣腔体不能打得特别开,更不能像美声一样靠后唱,那样声音会很浑厚不是这首歌所需要的。歌者一定要靠前唱,京剧需要的是明亮且比较集中的声音。

自己声音的靠前与靠后[3],这两种概念千万不能搞混了,一个是自己声音的内在感觉,另一个是自己声音的外在客观效果。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在唱歌时听自己的声音感觉是往后唱的,但听众听上去是明亮,靠前的声音,这才是正确的。我们在练习时一定要将其分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练习时不听自己的声音,只想着往前唱,歌者要会将二者达到统一。

二、演唱这首歌曲时要面带微笑

这要求我们嘴巴要微笑,然后尽量保持自然微笑的嘴型露上排牙齿,一般来说至少要露上排四颗牙,抬笑肌。在唱歌词的时候,嘴型尽量保持不变,不要太夸张,矜持一点说字。哪怕是唱到此歌中的最高音“1”嘴型也不能张的太开,嘴巴张太大会导致整个面部肌肉紧张,声音就无法得到调节。关键不是前面的嘴巴张大唱歌而是我们软腭那个地方的咽腔要打开立起来,保持高位置,前面的嘴巴就放松的说字就好。嘴巴如果不能放松微笑唱歌的话,就会造成唱歌过程中的一大灾难——唇周围大肌肉的僵化。通常是表现方式是下巴颏固定,上唇下拉连带着笑肌下拉,这时整个面部和眼神全部变僵硬,声音也会受影响变得僵硬紧张。所以歌者一定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演唱习惯,不要在唱歌过程中嘴唇就无意识的下拉连带着笑肌和眼神就会垮掉。

唱的时候字头非常的重要,我们要说清字头。比如说开头的第1句“梨花开,春带雨”,这6个字的字头分别是“l,h,k,ch,d,y”,小舌头的舌尖要非常的轻巧且有力的弹出字头但嘴巴皮是放松微笑着的。还有这句“梨花落,春入泥”这6个字的字头分别是“l,h,l,c,r,n”,这些字头需要我们的舌尖灵活说字而嘴唇放松微笑,特别是“入”的字头“l”,全靠舌尖往前轻轻一弹,嘴巴只是有个唱“u”的形状但却是放松的,如果紧张的话,下巴颏和脖颈肌肉连带着脖颈肌肉里的嗓音肌肉都会紧张。所以我们全程咬字过程中,嘴唇不可过于用力用劲,这样会导致声音和面部都紧张和无法调节,但也不可过于放松说不清楚字,含糊不清的语言也只会让听众一头雾水,不得其意。歌者需要的是既要说清楚歌词内容也要放松唇部肌肉,那么就只有自然微笑的唱歌,不要皮笑肉不笑的假笑。因为当你自然微笑不过于张大嘴或者假笑唱歌时,唇部肌肉和歌唱状态是放松且积极的。当然,这需要歌唱者反复练习,把握好度,找到最合适的状态,千万不可过犹不及。简而言之,用自然微笑,抬笑肌的感觉去唱歌,会让歌者的歌唱状态更积极更轻松,面罩上扬的感觉更强烈。

三、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面罩感”

什么是“面罩”呢?“面罩”是以眉心为中心,上唇和额构成的区域,类似钢琴的箱体,歌唱时能使箱体产生共鸣共振,也称为“面罩感”,意大利语叫“Maschera”。它其实是一种歌唱者的经验和感受。有经验的歌唱家,歌声嘹亮、强弱变化自如的声音时,会感觉“面罩”区域即鼻窦、额窦等部位会有一种轻轻微微跳动的感觉,特别唱高音时,上额头腔共鸣会更强烈和集中到面罩。

那么如何获得“面罩感”呢?最主要和简单的方法就是哼鸣练习。意大利人曾说过,你能哼到哪就能唱到哪,哼鸣我们要哼的高位置也就是哼到额窦上去,而不是低位置的只有鼻腔在共鸣,哼鸣脖颈肌肉要放松,且不可使劲。完成了哼鸣练习后再用哼鸣的感觉去唱“梨花颂”,每一个字每一句都要哼着唱,都要非常集中靠前,以眉心为中心去说字,找面罩的感觉,整个面罩区域从鼻窦,面颊到上额都要有微震动的感觉。从物理上来说,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为了让我们的声音更有质感,音量更大,唱起来更轻松,我们应该要去找到和利用更多的共鸣腔,特别是此歌,属于女高音演唱的范畴,需要更多更明显的头腔共鸣和面罩感,而不是仅仅是嗓子肌肉的那一点点振动,如果仅凭嗓子肌肉唱“梨花颂”就很容易扯着嗓子唱,造成尖锐的“白声”,俗称“大白嗓子”,声音会又挤又卡还极容易损伤声带。

四、演唱时要注意嗓音与发声

如何使歌唱者了解控制发声与嗓音?歌唱者通过多次实践和经历,懂得舌和喉在发音过程中的特定音时音效的特定位置。这种靠一次次地重复练习,如此获得的知识只对他本人有益,而对其他人,则需用其他不同的方法。因此在现实歌唱场合,不同的歌唱家就会有多少不同的唱法。

但是嗓音还是许多道理和实用的东西值得学习,部分年轻的歌唱者都无法难以判断其声部是什么声音(如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等)。如果是简单区分两端的声部,如一个很高的男高音和一个非常的男低音,还是容易区分的;如果要区分一个较高的男中音和一个男高音,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在实际演唱中,嗓音的发展常常因为音质的改变和音域变大而有可能使男中音渐变成男高音。在认定嗓音的根本特质,一般就看他唱哪个音最容易。一般认为男高音能唱唱得最好的音是中央C上面的A,男低音是中央C,男中音是中央C上面的D。

歌者在演唱中还要注意“起音”,一般都认为嗓音开始之时喉和舌的相对位置及嗓音的音质。起音要纯正及纯净,喉咙不仅要前面打开,还应从后面打开,嗓音通道的大门是喉咙,要想唱出圆润、饱满的嗓音,必须充分的打开嗓音通道的大门,另外喉咙也是气息的出入口,如果关闭了他,则嗓音会选择其他通道或者压抑在内部,影响声音效果。因此要求歌者精通发声技艺,靠呼吸的力量及气息打开喉咙。同时嘴角适度打开,放下下巴使喉咙充分打开。一般歌者在“梨花颂”唱高音时,一方面张大嘴,一方面还得保持微笑的嘴及面部表情,为自己演唱表演增加感染力。

声音发出之后,还应讲究呼吸艺术及正确支配和控制,首先要求肺部充满气,如果以不满气的肺来发声起音,容易出现音不准等问题。饱满正确的呼吸应该是挺胸、收腹,气息逐渐慢慢排除而呈现反向活动,胃周围组织、横隔膜等主要器官及周边肌肉,经过运动活动获得较大动力,横隔膜就像风箱一样,适当的吸入气息并储成,满足唱歌气息稳定的要求,有利于帮助呼吸进行和控制发音,防止气息不够而跑调或音质不佳。

有经验的歌者一般用鼻子吸气来进行深呼吸,因为鼻孔较小,可以控制气息不至于较快跑掉。同时用鼻子吸气,鼻孔内有许多鼻毛和细小的毛细血管,可以给吸进的空气过滤和加温,相较于用嘴吸气更有利于肺部清洁储气。有一些歌者在唱“梨花颂”高音部分时,把头容易伸向前面,从而唱出的歌声就不那么好听且带喉音的喊叫声音。因此,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尽量把供应的气息向下保持在腹部,这样可以为嗓音的正确发出而保持通道畅通,就像声音贯穿自己的全身。

在演唱“梨花颂”这首歌曲时,要注意用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吐字和发音,千万不要忽视了,不要带有小地方方言腔调。如果演出时面对是本国观众,吐字和发音不标准,更容易显露出自己的缺点。在实际演唱时,平时自己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特别是使声带疲劳,要保持心态平静,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疲劳和紧张,对歌唱是无益的,而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充分的休息是克服过度紧张的“稳定剂”。

五、演唱时注意字头字腹及倚音、颤音、滑音,强弱变化的把握

字头要用嘴巴皮和舌尖使劲弹出来,但除了字头,字腹也相当重要,切不可含糊。特别是一个字唱好几个音的时候,比如说“道他君王情也痴”的“也”半,“3 2 3 2 1”几个音都属于“e”母音,必须都保持着“e”的口型不可以改变,如果口型改变了这个字就会唱的含糊不清影响听众的领悟。此外这首歌出现了非常多的倚音,颤音、上滑音、下滑音。我们都要尽量地去呈现出这些技巧,这样才能贴近京剧演唱的韵味,才能把这首歌的美感充分地展示出来,比如第1句“梨花开,春带雨”的“开”字和“雨”字,“雨”字在3的基础上加了一个32的快速轻巧地倚音,然后在2上有颤音符号,唱倚音和颤音要轻巧的,但是又要很清楚的唱出各个音符来,不能太笨重,也不能让人听不清楚唱的是哪个音。此外下一句“梨花落春入泥”出现了一个下滑音“落”字,唱时要往下滑着唱,要让人感觉到这个“落”字确实是落到地上了,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惋惜的感觉唱出来,音量不能大,并且这个“落”字的字头“l”不同于其他字的字头只要舌尖发力弹出来即可,而是舌尖要轻柔且清晰的说“l”,因为我们要表现梨花慢慢温柔婉转地落到了地上,而不是一个铁块重重的砸向地面。整首歌要以说话的感觉唱出来,不能有唱歌的感觉,要说字。举个例子,“梨花颂”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唱此句时歌者要感觉自己就是杨贵妃,充分地融入到角色中表达杨贵妃的思想,要去说字而不是唱字,这样会唱起来更加真情实感的同时咬字吐字清晰更容易让听众听清楚歌词含义。还有“道他君王情也痴”,中的“道”字我们要把它唱出下滑音的感觉,首先就是要有连贯性,也就是说属于“道”的这几个音“3 2 3”必须要连成一条线的去唱,不可以把它们切割一个个独立的音符,而是要像流水一般往下滑的感觉,带有说话撒娇的意味。

同时此歌的强弱变化和语气感也非常重要。在文学常识中,我们都知道排比句的语气是一句更比一句强的,每一句语气和情感表达都不一样,绝不可能排比重复的句子的语气感情一模一样,那样的话就没有重复的必要了。同理,歌词也是文学文字,只不过加上旋律让它更优美更吸引人,本质都是表达词作者的想法罢了。所以我们要按照文学常识去“说唱”此歌,打个比方,此歌中的一句歌词“天生丽质难自弃”连着重复唱了两遍,那么当第二句歌词重复唱时歌者就不能唱的跟前一句一模一样,虽然这两句都是一模一样的歌词只是旋律不同,但是按照排比句的常识语感,第二句我们应该唱的更重,更加强调,语气感更多一些,这样才能表达出杨贵妃内心恨不逢时的悔恨和对和唐玄宗一起过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之情。

结 语

总之,想要唱好带京剧味道的戏歌,唱法要尽量往传统京剧上接近,眼神情感还有肢体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眼神要带情,要有神,要眼神先于声音而动。不能够呆滞,眼神要感觉非常的集中、用力,不能唱歌时眨巴眼睛不自信,眼睛时刻处在有神有光的状态,诗人说:“眼睛是灵魂的镜子”,我们想要有灵魂的歌唱就要学会运用我们的眼睛,它能显示出我们内心深处最无法掩饰的想法,同样它的呆滞也能暴露出歌唱时内心的窘迫和空无一物,我们要表达词作者的想法和带入进此歌主角“杨贵妃”的内心思想感情,眼神就决不能空洞无物和呆滞。平时歌唱者可以去尝试一些集中眼神的练习,比如看火苗,盯着乒乓球的运动,登高望远等,这样能锻炼眼睛肌肉的灵活度。再一个就是京剧的形体,我们要抬头挺胸收腹丁字步站出唱戏的架势来,动作姿势不用特别多,但是要有气质,挺直腰板,头顶感觉有人拉你的头发,整个歌唱状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不能像唱美声一样,双脚与肩膀同宽,松松垮垮得全身放松。不同的歌唱状态对应着不同的歌唱风格,我们要有所区分和融合。■

猜你喜欢

字头面罩歌者
第六讲 横折弯、三点水、人字头的写法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LED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LED 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家”字的写法
歌者
《羊字头》教学设计
“家”字的写法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