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水质分析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析

2021-11-28许瑞雯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溶解氧水质驱动

许瑞雯

(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阳江 529566)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国情和教育发展现状,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指出“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 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1]。因此,《水质分析技术》课程作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确保教学实践的质量,达到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且专业技能过关的高职学生的目的。

2 课程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培养服务于生产、管理、技术第一线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具备专业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载体,课程和课程体系也要求体现以能力为基础的指导思想[2]。

《水质分析技术》作为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了水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内容,并结合最新水质分析标准和水产养殖行业水质分析的实际应用现状,全面介绍水质分析方法和实用技术,是水产养殖业进行健康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由于高等职业专科教育的短学制限制,以及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的办学目的[3],因此《水质分析技术》作为实践性强且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以实验实训为主,而理论教学要以为实验实训提供必需、够用的专业知识为目的开展。

《水质分析技术》课程强调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学方法灵活丰富,重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和拓展性。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水质检测与调控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应对养殖过程中随时出现的各种水质问题的职业能力,为将来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储备技能点。

3 学生分析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4],学生的构成也逐渐多样化。以笔者所在的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的学生除了通过普通高考报考本校的,还有大部分的3+证书类型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缺乏完整的基础教育体系,没有接触过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虽然同样是计划录取的学生,但由于录取分数较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院校为普通高校招生最后的一个等级,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文化基础较差、自制力不强、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现象,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理解困难。大部分高职学生是以能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为目标,所以相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的学生更愿意进行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或者专业技能的练习。

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在《水质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安排中以水产养殖水质管理岗位的工作要求进行课程设计,把课程内容以项目任务的形式从容易的开始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通过项目任务教学的进行,使学生可以掌握常见水质指标的分析检测与调控知识,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分析

当前,国家为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出台了多份指导文件。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关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教与学、实训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5]

“任务驱动” 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将所学知识隐藏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澄清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在《水质分析技术》教学实践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适应性良好,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是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以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课程知识。并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6]。

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水质分析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水质分析技术》教学实践开展过程中,参考任务驱动教学的创设情境,设计任务,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的一般步骤,结合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可进行如下安排。

5.1 介绍基础知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学生认识并理解任务涉及的知识点,而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普遍缺乏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因此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掌握具体的任务过程,并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在水体溶解氧的管理中,教师需要对溶解氧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中,溶解氧管理是关键环节,为了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溶氧管理方案,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溶解氧的日变化、垂直变化、水平分布规律,水体的增氧作用及耗氧作用,生物缺氧的表现,溶解氧的测定及水体增氧措施等。学生通过老师的系统讲解,对溶解氧管理方案设计中关键的知识点有初步理解,并通过具体的生产案例分析有效地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设计的溶解氧管理方案的可行性[7]。

5.2 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投入教学实践,教师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而任务的提出则是关键,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它将决定在这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教师要站在学生智能发展水平稍稍超前的高度,提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获取知识的有意义的任务。例如,在进行水体溶解氧管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室外实地教学和多媒体课室教学结合起来。在初步介绍了溶解氧的基础知识后,组织学生根据水质管理岗位要求设定若干工作小组,以校内的池塘作为本次任务的载体。根据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分成两个模块,设计两个任务——池塘养殖溶解氧日常管理工作方案的设计碘量法测定池塘水体溶解氧,并在理论知识的规范下按职业岗位要求设定两个任务的完成标准。任务进程的最后,每个小组的溶氧管理方案及测定结果进行展示互评,将互评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加分项[8]。

5.3 自主探索、协作完成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仅限于为学生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相关线索,如需要收集哪一类信息,从哪里获取相关信息等等。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小组协作完成任务,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例如任务“池塘养殖溶解氧日常管理工作方案的设计”分为资料收集、池塘水体数据采集、拟定方案框架、完善方案内容、论证方案可行性等不同任务环节,要求学生在任务开始之前要做好分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协作,让每个学生随时向小组成员传递自己已获得的资料、任务的进展情况等,让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小组所共享。教师只需要介绍一些与任务完成相关的信息以及针对不同角色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的建议,或者提供完成任务的基本框架[9]。

5.4 效果评价

完成了任务并不等于完成知识技能的构建,还必须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恰当的评价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发展。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水质分析技术》课程的任务设置为小组完成形式,评价的方式以小组互相检查与评价为主,教师秉承公平公正原则补充点评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并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10]。

5.5 总结反思

课程的最后,教师要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水质分析技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反思。通过课程教学,对任务施行期间存在的缺陷进行研究,总结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及注意事项,以期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全面掌握水质分析技术岗位的职业技能。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和参与小组任务的积极性,围绕教学目标灵活调整任务内容,指导学生科学分组(即每一组都有一个执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任务,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另外,教师要积极研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方法及经验,结合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院教学条件,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11]。

5.6 注意事项

在应用任务教学驱动教学法时,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课堂的主调。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不同,在同一节课内,全班同学所掌握的知识体量不一,易造成学习效果两极分化和教学知识点的疏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课堂小结和知识点的回顾,使得学习能力差或操作有疏漏的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总结和回顾,跟上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12]。

6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创新,将过去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更新成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课堂知识和自己总结的经验提出方案并解决问题。因此,在《水质分析技术》课程和其他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中,合理科学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质量,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溶解氧水质驱动
地表水中溶解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研究
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渔场分布与溶解氧垂直结构的关系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浅析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鱼能否在水以外的液体中生存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