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研学旅行的高职会展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及模式初探

2021-11-28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学会展职业技能

王 佳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 402160)

1 研学旅行与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证书

1.1 研学旅行发展概况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明确提出要倡导“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部也出台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学旅行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研学市场逐步开设呈白热化趋势,这些活动也陆续得到了教育界、旅游界、学生家长以及各高校的普遍关注,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已经纳入中小学的实践课程体系,每个省份针对这一政策也纷纷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把研学旅行放在了重要位置,如山东省教育厅针对研学旅行出台了《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湖北宜昌也已建立研学基地,研学旅行项目已经在各级开展了相应的研学活动,这些活动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随着研学旅行市场的盛行,与之配套的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缺品也越来越大,旅游大类的相关专业也在积极的改变人才培养思路,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设了旅游管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专业,各个学校也陆续准备开设相关专业以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研学旅行人才,弥补市场的缺口。

1.2 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证书

作为旅游、教育大类里第一个“1+X”证书,适用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学校高达78个专业,涉及的学生将达数百万人,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备受关注,这个技能证书专门来培养策划与管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专业人才,填补目前市场的巨大岗位缺口。会展专业作为旅游大类专业,专业主要负责培养活动策划与项目管理人才,这与研学旅行活动项目内容和岗位要求紧密相关,因此随着国家对研学旅行活动的推广,对专业人才的亟需趋势,再结合国家“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的铺开[1],各高职相关专业都在思考如何结合专业本身培养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高职会展专业更是在1+X证书制度下将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证书(EEPM)纳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向[2],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与需要的研学旅行人才无疑是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转变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研学旅行市场上培训混乱、缺少统一标准,各机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研学旅行准入的门槛也是高低不一,整体杂乱、缺少人才培养的统一标准。根据国家的要求,需要企业参与职业技能考核,参与制定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共同培养市场需求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人才,目前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EEPM)已经在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的大力推广下顺利开始了试点考核工作。

2 会展专业在研学旅行中具有专业优势

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和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安排,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主要是为了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最终要纳入学校实践课程,全面推进研学旅行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提出和实施,是将素质教育普及的重要创举。其实在其他国家,如英国早已开设相关课程,在学校和父母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活动,来帮助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校是研学旅行的基础,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各项能力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特质的旅行活动才能真正的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素质能力提升的目的。研学旅行中的各项活动策划均要符合学生基本特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达到研学的目的。针对这一具体需求,要策划一场有意义、有价值的研学旅行活动不仅仅是对景点的熟悉,更多的是需要将研学的主体特点结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与学科相结合的课程与活动,打造成学校的第二课堂。

会展专业本就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融合性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活动策划组织能力、管理与实施能力等。而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高校,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旅游,它不属于某一个学科,是以公益性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衔接,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4]。整个研学旅行的实施受多个方面的影响,整个活动的有效组织是最重要的核心技能点,活动前要做好市场调研,做好安全预案,规划好整个行程,准备好所有应急物品,保证学生安全有效的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而这也是会展专业学生所必备的专业能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的职业能力是培养学生活动策划、现场管理、展示展览等项目管理综合能力,而研学旅行全程是开放的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群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与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的人才培养上有很多相融合的地方。在会展专业上培养研学旅行导师,对高校会展专业及研学旅行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3 高职会展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3.1 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知识是与其形成的情境脉络紧密联系的,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关注真实世界的情境,强调将知识置于其发生和应用的真实世界的情境之中。所以,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程实践。主要是普及推广“实战”教学法,在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在现实情况下扮演某个真实的角色,开展业务工作,以达到真实的学习目的,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调查、课程实习、课程实践等。高职会展专业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上,除了组织学生结合线上资源进行学习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在专业理论学习时可以通过不同场地的情景模拟完成不同活动的策划的方案撰写,确定活动方案,制定活动人员分工表,考虑安全问题与危机处理方法。充分根据场景的不同完成方案的不同变化与应急处理预案。以学生方案汇报为主,教师分模块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学生为主的主体作用,完成活动策划的前期准备,制定行前的一切计划,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学生能在做中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3.2 强化实践教育,建立融校内模拟与校外实践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个教学环节。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渠道。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分模块将研学旅行专业能力进行分解,各个突破,主要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策划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实地探究能力、认知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展示交流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以及活动总结能力。如将研学策划活动引入至大学校园,学生参与真实的研学旅行活动策划与课堂展示,从前期活动策划、安全预警方案的撰写再到课程设计与现场展示等都进行真实实训,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练,做中悟,通过全真实训将课程知识内化,在项目中丰富的活动策划与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3.3 强化第二课堂,建立人才培养第二通道

“第二课堂”以其教学组织的灵活性、管理的开放性、资源整合的广泛性、资源配置的自主性等方面凸显它的优势,是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第二课堂”较少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更注重的是实践和运用。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思维空间,能够创设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达到“第一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和效果。这种教育目的和效果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以研学策划竞赛为载体,举办竞赛技能月等活动,结合学生积极开展专业竞赛,集中展示学生的学业成果,科学评价学生的课程能力和职业素养。

3.4 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培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关键是需要有一支具有“双师型”特征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艺术,特别是研学对象是中小学生,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艺术,一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提升存量师资队伍素质,并使部分教师成功转型。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形成高学位、高职称、高水平、低年龄的“三高一低”群体优势,奠定坚实的知识根基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并追踪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建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二是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逐步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

4 结语

研学旅行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而高校作为研学旅行专业人才的重要来源,也正积极努力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市场输送具有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而1+x证书制度在高职院校推进,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研学旅行的人才需求有着紧密融合,高职会展专业也应随着市场变化,积极调整培养方案,努力顺应时代,培养出市场需求的研学旅行人才。

猜你喜欢

研学会展职业技能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