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教”改革实现学生“三学”转变的高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以《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为例

2021-11-28蔡兴芳张亚平

绿色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园林工程模块技能

钟 华,蔡兴芳,张亚平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国家实施高等教育扩招,职业教育普及化,职业教育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生源质量也普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获取的方法也愈加便捷,而就业市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求更高,这就给职业教育提出了变革的新任务。本文以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为例,阐述了以实现学生“三学”变化为目标的“三教”改革实践路径。

2 以往教学中的“痛点”梳理

2.1 教材的“痛点”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查阅了现有《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教材,课程内容相差不大,教材大都以模块形式呈现,但各个模块间几乎是独立的,缺少贯穿全部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案例,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模块化学科体系,教学中难以实施,即便补充相关案例也是模拟案例,仅供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难以为职业素养培养服务,比如工程管理、服务意识、工匠精神等都需要在真实环境中培养,教材的先天不足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兴趣未被激发出来。

2.2 教学方法的“痛点”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围绕整个园林工程项目的前中后的设计管理及施工养护技术,实践性比较强,每个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都比较枯燥,劳动强度大,学习环境差,部分施工作业存在危险性,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且在训练中材料花费较多,存在教学内容因此打折扣的现象,再者课程每项施工时间都较长,仅仅依靠课堂内的教学几乎无法完成,缺少教师督促的课堂外延伸教学组织实施难度也大,学习效果更加不确定。

2.3 教师的“痛点”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比较高,涉及的知识技能跨度非常大。目前职教师资大都还是从高校引进,缺少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无法对所涉及的所有知识技能都掌握精通,往往在教学中侧重教学熟悉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种现象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会愈加严重,不利于教师成长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3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课程“三教”改革思路

3.1 教材改革—“一线两点”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连接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实施真实化作为教材设计的宗旨,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太单一,用项目实施带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向规划设计知识延伸,实现学生从学习环境逐渐过渡到工作环境,实现从单纯技能训练提升至综合职业素养养成的教学目标,为此将教学内容调整为模拟项目模块和实景实战模块。

模拟项目模块对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技能大赛项目要求,以大赛任务作为案例项目,完成从设计管理到施工验收全过程,重点是各个单项技能的训练,但最终要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促进学生从厌学到乐学的转变。实景实战模块引入真实案例,如农业园区景观改造、校园景观改造、私家花园、屋顶花园等小型园林工程项目,让学生在真实工程中运用在模拟模块教学中学到的技能,在巩固所学的同时,增加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从乐学到善学的转变。

3.2 教法改革—“一干多枝”

以能力培养为主干,以多元评价为核心,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多岗轮动等全方位的教学方法混合实施是这次教改的特色。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但如何科学判断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难题,设计了施工作业全程监控录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教师评价、业主方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以录像记录工作过程、以作品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解决评价常常出现偏颇现象。线上线下实现泛在学习,适应当下学生的碎片化学习特点;课上重点完成难点和危险施工作业,课下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与训练,校内解决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校内与企业深度合作,解决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延伸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模拟教学学生固定分组,完成自己设计作品,学习课程规定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景实战阶段,学生动态分组,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自由组合,完成工程中的各项任务,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兴趣,锤炼职业素养。

3.3 教师改革—“一课多师”

“一课多师”其实早已有之,但在近年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几乎都是由教师独立完成整门课程的教学,这在知识技能跨度较大的专业课是不利的。课程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师特长划分,每个教师都以最擅长的部分实施教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必然加强,卸掉教师因某项知识能力的欠缺造成的心理负担。通常企业教师不可能完整参与学校教学,他们也各自有自己的擅长之处,故“一课多师”能更好解决企业教师融入课堂的问题。

4 实施“三教”改革的成效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边学边做”;采用“虚拟+现实”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手段解决泛在学习环境搭建,也适用当前学生碎片化学习特点;采用“理实一体”,通过真实项目中角色扮演教学方式,让学生“个性化”分组轮岗学习,实现学生分层、分类教学;以实际技能掌握为标准的多元评价体系,用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可评价的行为,采集到真实的教学效果。

4.1 抓住教学改革根本,打造分工协作模块化课程校企合作教学团队

“一课多师”共享合作教学,以分工协作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完成一门课程的尝试,刺激教师能力提升。如负责木工任务的教师,因真实项目中需要用榫卯工艺解决问题,但自己原来没有做过,自己主动提前练习,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贯彻“术业有专攻”的共享合作教学,在模块化教学中老师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现场问题,避免出现教师知识技能盲点带来的尴尬和教学缺失,多师合作,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以兼顾。工作任务引领的模块化教学,让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教师突破自我,参与其中,赢得学生认可。

在真实项目实施,需要通过甲方的验收,同学们的责任心被充分调动,同时通过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的强化训练,提出“美景+美德,美上加美”的课程德育目标,把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工匠精神有机嵌入,解决教师不知课堂思政如何搞,学生对说教思政反感的教学突破。

4.2 教学方法创新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的教学理念

模块化教学的设计,项目从设计到作品呈现、再到后期养护管理,每一项技能的学习都对接的工作岗位需求,都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实战模块的引入,让学生在实景情境中学习,他们会认为在做有意义学习,并享受这个过程,创造的冲动油然而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会因之产生。因为真实项目,一切都要达到业主的要求,精益求精、质量至上、服务意识等综合职业素养得到真正的培养。

方案汇报、成果展示、多元评价都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学习的过程,通过交流、质疑、探究、拓展,从而使两者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完善与提升,形成“学习共同体”。

5 反思与整改

5.1 教材建设滞后,带来教学实施困难

现有线上教学平台侧重教学的实施,在教材的建设与支持上不足。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等现有纸质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或形式是滞后的,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需求。建设立体的数字教材,将现有资源整合,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查阅学习,还能记录学习效果,有利于线上实施教学和学生自学,甚至可以成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专业辅助资料。

5.2 制度的保障,教学风险的管控经验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课多师”如何实现企业教师的利益联结,鼓励其参与学校教学,多师授课的教学组织、教师绩效评定等都有待有效管理制度的摸索;校企合作实施真实项目实施,如何管控项目、项目责任划分、利益分享等需要政策的支持。

6 结语

实施“三教”促“三学”转变的教学改革,通过优化模块化课程结构,配备最合适的师资,采用最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最新的、最能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而帮助学生真正成长成材。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模块技能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技术在现代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园林工程施工及植物养护技术探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